第三十五章 不解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战国野心家最新章节!
吴起感慨着天下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却不知道就在他脚下的土地上,已经与原本的历史有些不同。
原本过了原本将来几十年内一举让魏衰落的马陵后,从廪丘一直到济水,都是魏国的城池。
原本几年前齐伐鲁的最之战里,鲁国也战败求和割让了大量的西部土地,让齐国的势力延伸到陶丘。
然而几年前的齐伐鲁的最之战,墨家率先出兵干涉,最终在最之战大败齐军,促成了鲁国加入了非攻同盟,保卫了鲁国的西部领土,使墨家泗上、宋国陶丘与魏、齐之间,尚有鲁国的百里土地作为缓冲。
过了廪丘之后不久,此时仍属鲁国,这里的风情已经与大河之北截然不同。
曾经在邯郸感慨过的“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风气更加严重。
再往前就是被称作“天下之中”的陶丘,此时这是中原地区最为繁华的城邑之一,黄河尚未改道,鲁西南地区的沃土平原河流纵横,这二十年铁器牛耕的传播,都让这里成为富甲天下之地。
陶丘和后世的扬州一样,都是一座因为运河而兴盛的城邑,陶朱公曾在这里发达、猗顿曾在这里致富,这里的经商风气冠绝天下。
昔年夫差争霸,为了进入中原,挖掘了菏水,这是一条极具战略眼光的运河,靠着骨头、石器和铜器挖掘完成后,陶丘一举成为了天下商业的中心。
菏水连接了水草丰美鱼虾众多的菏泽、连接了过三晋与黄河相连的济水、连接了同往彭城的泗水、又经过邗沟与淮河长江相连。
水运优势之下,这是连接黄河长江以及泗、济、淮等众多平原区的中心地带,其富庶自然可知。
尤其是墨家率先在泗上展开了农业技术变革,更让这里的繁华剩余二十年前十倍。
吴起一直听说陶丘富庶,这还没有到陶丘,便看到一片风华,不由感叹墨家治政之能。
等靠近陶丘,就能看到犹如邯郸那样的巨城堡垒,耸立之下,吴起以将军的习惯审视着这座陶丘城,心想这样的城邑若无极多大炮,恐难攻下。
这几年流传出来很多的消息,比如说墨家无伤攻破滕城的挖掘壕沟接近、以火药炸城墙的战术早已经成为了天下名将都仔细研究过的内容。
吴起自然也研究过,否则也就不会在当年威震荆楚的大梁之战中靠火药破城。
只是研究过之后,他也清楚这种战术的运用,需要攻城方有极多的火炮掩护,否则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城墙。大炮的多寡,已经开始决定围城战是否能够获胜,若是铜炮不够,如同陶丘、邯郸这样的大城必然成为攻城方的炼狱。
靠近陶丘城后,吴起大致估算了一下,想要攻破陶丘,只怕以魏国的火炮数量集中在一起都未必能够。
这几年铸炮技术成为各国竞相抓紧的技术革新,各国的冶铜师基本都已转行,魏国也开始铸造自己的铜炮,只是火药技术一直不能解开,只能从墨家这边以“开矿、修运河、利百姓”等理由购买。
好在墨家这几年出奇地大方,只要有钱而且理由充分就能买到,这倒也让各国并无仔细去琢磨火药配比的超大动力。
在陶丘的西北三十里左右,还有一处巨大的军营,那里飘荡着墨家的旗帜,在经过的时候吴起就已经注意到了。
他这几年一直在魏都,处在魏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虽然也常常看墨家的书报、学几何九数等,但是对于泗上到底是什么模样并不了解。
看着雄壮的陶丘城,吴起便问同车相谈之人道:“陶丘属宋,墨家驻军于此?我观西北处沿菏泽的那处军营,驻军少说万余,墨家现义师竟有多少?”
高个之士对于泗上墨家的消息倒是一直努力搜寻,怎么说二十年前也是同门,身处同门才知道墨家内部所蕴含的力量,也是秦国变革用来吸取经验的地方。
于是便道:“公治军有方,那处营寨驻扎着墨家的步卒第三师和陶丘义师。”
军师都是此时通行的军事单位,只是各国的人数不同,但是进制都是五进制,以五旅为师。
周制以两千五百人为师,一旅五百。齐制以两千人为旅,齐国没有师的编制,从齐桓时代就以五旅为军,一军一万。
墨家的旅制则在齐制和周制之间,一旅千五。在得到泗上诸国之后,仅以旅的编制已经不够,便以五旅为师,一师七千五百人。
泗上的情况特殊,吴起也有所耳闻,知道有“义师”和“墨师”之分。如非攻同盟内的几小国组成的军队,由墨家帮着训练、构建组织其实和墨家的军队并无二致,但是名义上还是归属于各国,称之为义师。
而墨师则完全就是墨家自己的军队,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控制上,这是一支只听命于墨家集体内部众义、而和宋、邹等国完全无关的军队。
高个之人说完,又道:“这第三师的师长,名叫六指。是适的弟子,潡水一战的时候便立下大功,当时是旅的墨者代表。”
一说起这个名字,吴起微笑点头道:“我知道这个名字。当日潡水一战,便是这人命所率之旅击破了越人左翼后,分兵追击使越人溃兵不能集结,最终也是那个旅的人俘获了越王翳。”
“伐最助鲁之战,也是在中军鼓动击破了齐人中军,确有才能。这墨家在军中的代表,便像是齐桓之时的国、高二族?受命于天子,出征为副帅左师右师,佐齐侯,一旦齐国有变又能服从天子之命,压服齐姜?”
高个之人想了想道:“是……也不是。墨家军制,别处学不来。这师旅代表,都有领军之能,但又必须了解何谓利天下,以此为准则,凡有不利天下的举动,便是主帅也不能调动军队。”
吴起听到这些年听的耳朵长茧的“利天下”三字,便明白过来那句“别处学不来”的意思,墨家上下同义而又让每个人知晓义为何物,每个人都能判断是否合义,而且又有诸多制度,使得为帅者不能轻动。
他明白这确实学不来,想着这个这几年算是声名鹊起、一听就是贱民出身连姓氏都没有的六指,点头称赞道:“墨家制度,已然稳固。墨翟虽逝,可暂时也没有如儒家六分之虞。”
高个之人眼界终有不如,奇道:“公何出此言?”
吴起笑道:“禽子与墨子同龄,年龄已老。如今天下各国,政变频频。越有弑父之变、宋有去君之祸、郑有七穆之忧、赵有公子之争、秦有贵族逼君自杀之事、齐有田氏代齐之乱……”
“大位交接之时,这六指既是鞔之适的弟子,必是心腹。他领军却不驻扎沛县,而在陶丘,可见墨家内部稳固。若不然,这些年适既能爬到高处,难道这些道理都不懂吗?”
那人闻言拜服,心道吴起此人天下都以为他贪而好色,只会带兵打仗、执政治民、变法求强,并不会那些政斗阴谋之事。实则大错,又想到前些日子吴起对于自己遭到贬斥并不怨恨公叔痤的想法,心中明白这人能够从士人爬到威震天下的地位,只怕并非是人们所想的那般在政斗上蠢笨。
吴起只是说了一嘴,便不再提此事,又问道:“陶丘这城邑如此修建,耗费必大,又是谁人出钱修建的?陶丘属宋,何以陶丘亦有义师?”
高个之人知晓此事,回道:“墨家的第三师驻扎此处,那是为了防备齐、魏等国兴不义之战。陶丘富庶,天下皆想取以为封邑,齐国伐最之战后,墨家的第三师便驻扎此处。”
“这陶丘的城邑嘛,是三年前完工的。所有花费,半数都是陶丘的商人出钱、雇佣本地劳力。”
“此地每年缴纳一定的税与宋,其余也算是自治了。义师的训练、组织都是墨家出力,而花费也是陶丘商人提供。”
吴起对于泗上能够养多少兵一直有个疑惑,又知道修建这样的城墙所花费的金钱和人力,更知道墨家义师配齐军械所耗费的金钱更是在西河不敢想象的,不禁大惊。
“商人出钱?商贾求利,这陶丘的商贾竟然愿意出钱?再者,耗费之大,怕是一邑封君也难以拿得出,这陶丘的富庶竟至于此?那修筑城墙、组成一师又需要极多人力,这又是如何有这样多的人力?人皆脱产,后勤供养也是不可胜数之数……”
他在西河的经验告诉他,要组织这样一支大军,要修筑这样一座与之前大为不同的防御城墙,所耗费的金钱人力,远非是一个小邑封君能够担负的。
早在魏都,就常听人说泗上富庶,他竟没想到还未到泗上,只是在陶邑,已经足够让他震惊。
这完全超脱了他从分封建制农奴征召兵时代的固有印象,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吴起感慨着天下可能将要发生的变化,却不知道就在他脚下的土地上,已经与原本的历史有些不同。
原本过了原本将来几十年内一举让魏衰落的马陵后,从廪丘一直到济水,都是魏国的城池。
原本几年前齐伐鲁的最之战里,鲁国也战败求和割让了大量的西部土地,让齐国的势力延伸到陶丘。
然而几年前的齐伐鲁的最之战,墨家率先出兵干涉,最终在最之战大败齐军,促成了鲁国加入了非攻同盟,保卫了鲁国的西部领土,使墨家泗上、宋国陶丘与魏、齐之间,尚有鲁国的百里土地作为缓冲。
过了廪丘之后不久,此时仍属鲁国,这里的风情已经与大河之北截然不同。
曾经在邯郸感慨过的“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风气更加严重。
再往前就是被称作“天下之中”的陶丘,此时这是中原地区最为繁华的城邑之一,黄河尚未改道,鲁西南地区的沃土平原河流纵横,这二十年铁器牛耕的传播,都让这里成为富甲天下之地。
陶丘和后世的扬州一样,都是一座因为运河而兴盛的城邑,陶朱公曾在这里发达、猗顿曾在这里致富,这里的经商风气冠绝天下。
昔年夫差争霸,为了进入中原,挖掘了菏水,这是一条极具战略眼光的运河,靠着骨头、石器和铜器挖掘完成后,陶丘一举成为了天下商业的中心。
菏水连接了水草丰美鱼虾众多的菏泽、连接了过三晋与黄河相连的济水、连接了同往彭城的泗水、又经过邗沟与淮河长江相连。
水运优势之下,这是连接黄河长江以及泗、济、淮等众多平原区的中心地带,其富庶自然可知。
尤其是墨家率先在泗上展开了农业技术变革,更让这里的繁华剩余二十年前十倍。
吴起一直听说陶丘富庶,这还没有到陶丘,便看到一片风华,不由感叹墨家治政之能。
等靠近陶丘,就能看到犹如邯郸那样的巨城堡垒,耸立之下,吴起以将军的习惯审视着这座陶丘城,心想这样的城邑若无极多大炮,恐难攻下。
这几年流传出来很多的消息,比如说墨家无伤攻破滕城的挖掘壕沟接近、以火药炸城墙的战术早已经成为了天下名将都仔细研究过的内容。
吴起自然也研究过,否则也就不会在当年威震荆楚的大梁之战中靠火药破城。
只是研究过之后,他也清楚这种战术的运用,需要攻城方有极多的火炮掩护,否则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城墙。大炮的多寡,已经开始决定围城战是否能够获胜,若是铜炮不够,如同陶丘、邯郸这样的大城必然成为攻城方的炼狱。
靠近陶丘城后,吴起大致估算了一下,想要攻破陶丘,只怕以魏国的火炮数量集中在一起都未必能够。
这几年铸炮技术成为各国竞相抓紧的技术革新,各国的冶铜师基本都已转行,魏国也开始铸造自己的铜炮,只是火药技术一直不能解开,只能从墨家这边以“开矿、修运河、利百姓”等理由购买。
好在墨家这几年出奇地大方,只要有钱而且理由充分就能买到,这倒也让各国并无仔细去琢磨火药配比的超大动力。
在陶丘的西北三十里左右,还有一处巨大的军营,那里飘荡着墨家的旗帜,在经过的时候吴起就已经注意到了。
他这几年一直在魏都,处在魏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虽然也常常看墨家的书报、学几何九数等,但是对于泗上到底是什么模样并不了解。
看着雄壮的陶丘城,吴起便问同车相谈之人道:“陶丘属宋,墨家驻军于此?我观西北处沿菏泽的那处军营,驻军少说万余,墨家现义师竟有多少?”
高个之士对于泗上墨家的消息倒是一直努力搜寻,怎么说二十年前也是同门,身处同门才知道墨家内部所蕴含的力量,也是秦国变革用来吸取经验的地方。
于是便道:“公治军有方,那处营寨驻扎着墨家的步卒第三师和陶丘义师。”
军师都是此时通行的军事单位,只是各国的人数不同,但是进制都是五进制,以五旅为师。
周制以两千五百人为师,一旅五百。齐制以两千人为旅,齐国没有师的编制,从齐桓时代就以五旅为军,一军一万。
墨家的旅制则在齐制和周制之间,一旅千五。在得到泗上诸国之后,仅以旅的编制已经不够,便以五旅为师,一师七千五百人。
泗上的情况特殊,吴起也有所耳闻,知道有“义师”和“墨师”之分。如非攻同盟内的几小国组成的军队,由墨家帮着训练、构建组织其实和墨家的军队并无二致,但是名义上还是归属于各国,称之为义师。
而墨师则完全就是墨家自己的军队,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控制上,这是一支只听命于墨家集体内部众义、而和宋、邹等国完全无关的军队。
高个之人说完,又道:“这第三师的师长,名叫六指。是适的弟子,潡水一战的时候便立下大功,当时是旅的墨者代表。”
一说起这个名字,吴起微笑点头道:“我知道这个名字。当日潡水一战,便是这人命所率之旅击破了越人左翼后,分兵追击使越人溃兵不能集结,最终也是那个旅的人俘获了越王翳。”
“伐最助鲁之战,也是在中军鼓动击破了齐人中军,确有才能。这墨家在军中的代表,便像是齐桓之时的国、高二族?受命于天子,出征为副帅左师右师,佐齐侯,一旦齐国有变又能服从天子之命,压服齐姜?”
高个之人想了想道:“是……也不是。墨家军制,别处学不来。这师旅代表,都有领军之能,但又必须了解何谓利天下,以此为准则,凡有不利天下的举动,便是主帅也不能调动军队。”
吴起听到这些年听的耳朵长茧的“利天下”三字,便明白过来那句“别处学不来”的意思,墨家上下同义而又让每个人知晓义为何物,每个人都能判断是否合义,而且又有诸多制度,使得为帅者不能轻动。
他明白这确实学不来,想着这个这几年算是声名鹊起、一听就是贱民出身连姓氏都没有的六指,点头称赞道:“墨家制度,已然稳固。墨翟虽逝,可暂时也没有如儒家六分之虞。”
高个之人眼界终有不如,奇道:“公何出此言?”
吴起笑道:“禽子与墨子同龄,年龄已老。如今天下各国,政变频频。越有弑父之变、宋有去君之祸、郑有七穆之忧、赵有公子之争、秦有贵族逼君自杀之事、齐有田氏代齐之乱……”
“大位交接之时,这六指既是鞔之适的弟子,必是心腹。他领军却不驻扎沛县,而在陶丘,可见墨家内部稳固。若不然,这些年适既能爬到高处,难道这些道理都不懂吗?”
那人闻言拜服,心道吴起此人天下都以为他贪而好色,只会带兵打仗、执政治民、变法求强,并不会那些政斗阴谋之事。实则大错,又想到前些日子吴起对于自己遭到贬斥并不怨恨公叔痤的想法,心中明白这人能够从士人爬到威震天下的地位,只怕并非是人们所想的那般在政斗上蠢笨。
吴起只是说了一嘴,便不再提此事,又问道:“陶丘这城邑如此修建,耗费必大,又是谁人出钱修建的?陶丘属宋,何以陶丘亦有义师?”
高个之人知晓此事,回道:“墨家的第三师驻扎此处,那是为了防备齐、魏等国兴不义之战。陶丘富庶,天下皆想取以为封邑,齐国伐最之战后,墨家的第三师便驻扎此处。”
“这陶丘的城邑嘛,是三年前完工的。所有花费,半数都是陶丘的商人出钱、雇佣本地劳力。”
“此地每年缴纳一定的税与宋,其余也算是自治了。义师的训练、组织都是墨家出力,而花费也是陶丘商人提供。”
吴起对于泗上能够养多少兵一直有个疑惑,又知道修建这样的城墙所花费的金钱和人力,更知道墨家义师配齐军械所耗费的金钱更是在西河不敢想象的,不禁大惊。
“商人出钱?商贾求利,这陶丘的商贾竟然愿意出钱?再者,耗费之大,怕是一邑封君也难以拿得出,这陶丘的富庶竟至于此?那修筑城墙、组成一师又需要极多人力,这又是如何有这样多的人力?人皆脱产,后勤供养也是不可胜数之数……”
他在西河的经验告诉他,要组织这样一支大军,要修筑这样一座与之前大为不同的防御城墙,所耗费的金钱人力,远非是一个小邑封君能够担负的。
早在魏都,就常听人说泗上富庶,他竟没想到还未到泗上,只是在陶邑,已经足够让他震惊。
这完全超脱了他从分封建制农奴征召兵时代的固有印象,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