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动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超级电力强国最新章节!
“刘顺发也是够八面玲珑的啊,捞了一票油,毁了一个厂,拍屁股养老去了。”
“所以啊,你就看局里这安排,这用人,我要是吴强,我也得憋出病来!”向晓菲掐灭烟头笑道,“不过现在没事了,他有人沟通了,有事做了,也有热情了,病自然就好了。你不知道,我跟他说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跟着了火似的,当时就催我要设计图。设计图一给他,他恨不得两天没回家,就蹲办公室研究。他们现在讨论的那些东西,对咱们来说听起来是受罪,但对吴强来说,估计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爽的事儿了。”
“这样啊……”张逸夫托腮琢磨一番,“现在需要他,得用,你多鼓励鼓励。”
“这种求着干活儿的,用你说?”
“还是得注意,这人太偏执了。”张逸夫摇头道,“用他,是迫不得已,但他憋出病来肯定是有原因的,麻烦的时候还没到。”
“这能有什么麻烦?”向晓菲不解道。
“说不清,委以重任可以,但要留一手。”张逸夫话罢起身笑道,“我先回去,你过5分钟再回去。”
回到会场,依然是两边激烈的讨论,吴强对这件事真的很上心,如今已经聊到了焊接工艺上,在这方面,厂里的人无疑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而学校的人则更专注于理论,难免不产生一些分歧。
谈到焊接工艺,一半取决于设备,一半则取决于人,一个优秀老练的焊工,是价值连城且不可替代的,实现一切工艺的基础。各类焊接技巧,火候力度,都要经过长年的浸淫才能掌握,是技术工种,熟练活,并非照本宣科那么简单。
常思平一方,一定是知道这一点,但未必重视,在生产实施方案的设计上,几乎走的是理想主义路线,认为任何理论上的焊接工艺,只要有设备,人都可以实现。而这些理论,他们掌握的虽然不如发达国家先进,却也完完全全领先于国内的设备基础了,然而设备基础也许都不是最大的困难,可以买,可以引进高精尖的设备,但工人是买不来的,因此在工艺实现上的差距,才是如今的争论要点。
同样完成一种组装,也许有三五种焊接方法,都能出活儿,但中间其工艺的精密程度和复杂程度是不同的,结果上的误差和质量也是不同的。一个出色的生产企业,就是要不断地寻求最简化,成本最低的焊接方法,制造出尽量质量过硬的产品。
而搞学术的人,他们认为只要理论过关了,其它就是你们搞制造的事了,成本一定是忽略的,质量一定是高标准的,对他们而言这个东西更像是一个艺术品,而非产品。
这也就导致了两边的矛盾,吴强高呼你们的方案不现实!常思平却咬定必须这样,必须出最好的产品。
张逸夫只恨自己没有理论基础,现在即便发现了双方纠缠的事,也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果然隔行如隔山啊。
遇事不决,用“电脑”。
他们吵他们的,文天明记文天明的,张逸夫则在“电脑”更深层,去挖掘具体生产工艺上的理论。常思平属于学院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凭学识设计出一套方案,完全没有经历过实践检验,这必定是不科学的。
这一次,张逸夫的目的不再是设计图纸,而是那些教训和经验,那些在经历过无数失败与试验之后,辩证反思,留下的真知。
稍微一搜,他发现这样的结论竟然还挺多的,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一些偏工业的期刊上,都存在着不少经验之谈。他相信,如果把这些结论和文章全铺出来,绝对可以让所有人少走一些弯路。
比如他们现在在争论的水平焊还是斜焊的问题,“后人”早已做过各种各类实践试验,有了结论的,根本不用去再争。
就这么跑过去,照着资料侃侃而谈?
还是算了,这些知识是张逸夫根本就没有掌握的,就算是朗读措辞都会磕磕巴巴,别人稍微问一个细节自己就傻了。
可如果不吐出来,鬼知道他们还要因为这事争论多久,不管有没有一致意见,两天后都会拿起家伙动工的,那些钢材合金可都是老子出钱买的,没功夫让你们试来试去!
张逸夫苦思之时,只见文天明甩了甩笔,叹了一句:“记录太多了……没水儿了……”
然后他像机器猫一样,从口袋中立刻掏出了另一只签字笔,继续开搞。
张逸夫瞳色一亮!
倒是有一种深藏功与名的方法!
“天明,给我一支笔,再撕两张纸。”
“啊?你也要记?”
“别管了,快点。”
从文天明那边要来纸笔,张逸夫立刻进入了手抄员模式,选了三篇他认为比较靠谱的论文,着重于这个产品的难点鳍片焊接,开始将关键部分摘抄下来。
奋笔疾书中,他只恨自己电脑用多了,字写得越来越烂,甚至完全不如文天明。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张逸夫用一种机械性的方法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巨作,然后满意地擦了把汗,再抬头,两边依然在争,现在的技术讨论已经是自己完全无法涉足的了。
不对,只是嘴没办法涉足,笔头还是可以的。
此时,不仅是向晓菲,连陈延睿都撑不下去了,他也同样后悔来到这个该死的厂子。
老院长见张逸夫低头一阵忙活,终于弄完了,伺机起身溜到他身旁低声道:“逸夫,我看这里也没什么需要我的地方了,我跟不准备进驻厂子的几个人就先回了。”
“成,我也回了。”
“啊?咱们也回啊?”文天明记录得正起劲儿。
“不,你留在这里,全天,我先回了。”
文天明感觉很委屈,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另外,这个。”张逸夫随即将自己的理论巨作推向文天明,“他们谈累了的时候,你找机会给他们看看。”
“这是啥啊?”(未完待续)
“刘顺发也是够八面玲珑的啊,捞了一票油,毁了一个厂,拍屁股养老去了。”
“所以啊,你就看局里这安排,这用人,我要是吴强,我也得憋出病来!”向晓菲掐灭烟头笑道,“不过现在没事了,他有人沟通了,有事做了,也有热情了,病自然就好了。你不知道,我跟他说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跟着了火似的,当时就催我要设计图。设计图一给他,他恨不得两天没回家,就蹲办公室研究。他们现在讨论的那些东西,对咱们来说听起来是受罪,但对吴强来说,估计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爽的事儿了。”
“这样啊……”张逸夫托腮琢磨一番,“现在需要他,得用,你多鼓励鼓励。”
“这种求着干活儿的,用你说?”
“还是得注意,这人太偏执了。”张逸夫摇头道,“用他,是迫不得已,但他憋出病来肯定是有原因的,麻烦的时候还没到。”
“这能有什么麻烦?”向晓菲不解道。
“说不清,委以重任可以,但要留一手。”张逸夫话罢起身笑道,“我先回去,你过5分钟再回去。”
回到会场,依然是两边激烈的讨论,吴强对这件事真的很上心,如今已经聊到了焊接工艺上,在这方面,厂里的人无疑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而学校的人则更专注于理论,难免不产生一些分歧。
谈到焊接工艺,一半取决于设备,一半则取决于人,一个优秀老练的焊工,是价值连城且不可替代的,实现一切工艺的基础。各类焊接技巧,火候力度,都要经过长年的浸淫才能掌握,是技术工种,熟练活,并非照本宣科那么简单。
常思平一方,一定是知道这一点,但未必重视,在生产实施方案的设计上,几乎走的是理想主义路线,认为任何理论上的焊接工艺,只要有设备,人都可以实现。而这些理论,他们掌握的虽然不如发达国家先进,却也完完全全领先于国内的设备基础了,然而设备基础也许都不是最大的困难,可以买,可以引进高精尖的设备,但工人是买不来的,因此在工艺实现上的差距,才是如今的争论要点。
同样完成一种组装,也许有三五种焊接方法,都能出活儿,但中间其工艺的精密程度和复杂程度是不同的,结果上的误差和质量也是不同的。一个出色的生产企业,就是要不断地寻求最简化,成本最低的焊接方法,制造出尽量质量过硬的产品。
而搞学术的人,他们认为只要理论过关了,其它就是你们搞制造的事了,成本一定是忽略的,质量一定是高标准的,对他们而言这个东西更像是一个艺术品,而非产品。
这也就导致了两边的矛盾,吴强高呼你们的方案不现实!常思平却咬定必须这样,必须出最好的产品。
张逸夫只恨自己没有理论基础,现在即便发现了双方纠缠的事,也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果然隔行如隔山啊。
遇事不决,用“电脑”。
他们吵他们的,文天明记文天明的,张逸夫则在“电脑”更深层,去挖掘具体生产工艺上的理论。常思平属于学院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凭学识设计出一套方案,完全没有经历过实践检验,这必定是不科学的。
这一次,张逸夫的目的不再是设计图纸,而是那些教训和经验,那些在经历过无数失败与试验之后,辩证反思,留下的真知。
稍微一搜,他发现这样的结论竟然还挺多的,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一些偏工业的期刊上,都存在着不少经验之谈。他相信,如果把这些结论和文章全铺出来,绝对可以让所有人少走一些弯路。
比如他们现在在争论的水平焊还是斜焊的问题,“后人”早已做过各种各类实践试验,有了结论的,根本不用去再争。
就这么跑过去,照着资料侃侃而谈?
还是算了,这些知识是张逸夫根本就没有掌握的,就算是朗读措辞都会磕磕巴巴,别人稍微问一个细节自己就傻了。
可如果不吐出来,鬼知道他们还要因为这事争论多久,不管有没有一致意见,两天后都会拿起家伙动工的,那些钢材合金可都是老子出钱买的,没功夫让你们试来试去!
张逸夫苦思之时,只见文天明甩了甩笔,叹了一句:“记录太多了……没水儿了……”
然后他像机器猫一样,从口袋中立刻掏出了另一只签字笔,继续开搞。
张逸夫瞳色一亮!
倒是有一种深藏功与名的方法!
“天明,给我一支笔,再撕两张纸。”
“啊?你也要记?”
“别管了,快点。”
从文天明那边要来纸笔,张逸夫立刻进入了手抄员模式,选了三篇他认为比较靠谱的论文,着重于这个产品的难点鳍片焊接,开始将关键部分摘抄下来。
奋笔疾书中,他只恨自己电脑用多了,字写得越来越烂,甚至完全不如文天明。
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张逸夫用一种机械性的方法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巨作,然后满意地擦了把汗,再抬头,两边依然在争,现在的技术讨论已经是自己完全无法涉足的了。
不对,只是嘴没办法涉足,笔头还是可以的。
此时,不仅是向晓菲,连陈延睿都撑不下去了,他也同样后悔来到这个该死的厂子。
老院长见张逸夫低头一阵忙活,终于弄完了,伺机起身溜到他身旁低声道:“逸夫,我看这里也没什么需要我的地方了,我跟不准备进驻厂子的几个人就先回了。”
“成,我也回了。”
“啊?咱们也回啊?”文天明记录得正起劲儿。
“不,你留在这里,全天,我先回了。”
文天明感觉很委屈,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
“另外,这个。”张逸夫随即将自己的理论巨作推向文天明,“他们谈累了的时候,你找机会给他们看看。”
“这是啥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