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乡知青之迷途知返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我,快穿,大佬!最新章节!
闻家爷奶住了两天,闻母找婆婆商量着请几个亲戚朋友来新房热闹下,再说她闺女获得那么一个大奖,也是该庆祝庆祝。
刻薄嘴毒的闻老太太难得没说话,只让她尽管去安排,不够钱她老底儿还没空,还能掏点儿。
讲真闻老太太说这句话,是个大实话,她自己有退休金,她家老头子,天天捣鼓那黄泥陶瓷的。
他们住在郊区乡下,找他做碗做茶具那是多了去,老夫妻两个都不缺钱,儿子每个月也能孝敬一些,尽管每次都被她嫌弃,到底是不缺小钱的。
可这实话归实话,您后面补上这句老底儿啊钱的,真不是故意戳媳妇心窝子的?
谁家办喜事吃几桌酒还能找老母亲要钱啊,要被戳脊梁骨的!要是真没钱她也就不办了,左右闺女都能体谅,闻母哭笑不得地承受了婆婆一波攻击。
她拔凉拔凉地坐在小木墩上,边给土豆削皮,边跟丈夫吐槽。
闻家的亲戚并不算多,闻爷爷这支的只有一个老哥哥,老哥哥前两年没在了,他膝下两个儿子便负责跟亲戚间的走动,两个儿子都跟闻父差不多年纪,一个大点儿,一个小一岁。
还有外嫁一个妹妹,也都在京市这片过着,平时逢年过节的再聚着。
至于他自个儿,膝下就闻父一个儿子,闻父和闻母也就一个女儿,夫妻两个都是从事教育的,算是公职,响应号召,就生了这么个如珠如宝的女儿。
闻母那边亲戚更少,直系的就一个弟弟,也就是闻子吟的小舅舅了,外公外婆她还没出生就没了,闻子吟也是没见过的。
闻家请客这天,请了这些关系亲近点的,也有两个几十年的老邻居和他们学校关系比较好的几个老师。
邻居老师坐一桌,总归住那一片儿的也都是不是家属就是单位要么就是学校老师,既然是一个系统的,那就有话题好说,也不尴尬。
亲戚这边也坐了两桌,大孩子小孩子一桌,大人们都酒桌吃饭喝酒,闻母咬咬牙特意买了时兴的啤酒和可乐汽水,年轻人爱喝这个,上了年纪的就喝白酒。
有酒有菜,菜还都是肉菜居多,像啥香菇炖肉,酱肘子,辣椒炒猪大肠,炒牛肉之类的,还外面买了两只烤鸭来切。
闻母那手艺是真的好,料也舍得放,炒菜也不吝啬点油,宾客们闻着那味儿,就觉得饿了,小孩子们强撑着不喝汽水,说是吃饱了再喝,不然没肚子装了。
“老闻啊,你们家女儿可真是出息了,现在还没退下来呢,就开始享福了。”
“可不是啊,都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照我看来,咱家子吟一个顶两个,比男娃子那是出息多了,我肚子里怎么就爬不出来这样的呢!”
“日后有了这么个大宅院,还不是想怎么过怎么过?得多舒心,现在亲戚几个,最羡慕的还是你两口!”
闻母笑着应下夸奖,也没反驳,可不是,反正她闺女最出息,最有优秀!
“吃饭吃饭,这道牛肉特意一大早去农贸蹲点的才买到,平时可是不容易吃到的。”
“这酒桌办得大气啊,在家做几桌,比外头都还阔气,就上次刘老二生个儿子,非要去外面折腾,花了大把钱,也没这个实在!”
............................................................................
距离上次闻家宴请已经过了一周了,闻母搬了新家后就顺利退了下来。
现在每天都待在家乐呵呵的,原先空荡荡的院子里现在种上了各式各样的应季蔬菜,还圈了块地专门养鸡。
她现在也是每天乐得团团转,除了做些家庭主妇的事,奇异的是跟周围的邻居也不错。
时不时这家送道菜,那家送点蔬菜瓜果,这么热情还会往来,本人又是退休教师的,邻居自然也都愿意和她来往。
京市老胡同里的家庭主妇能干些啥?那能干的可多了!
街道办的妇联,申请个不要钱的义工,没事就去家家户户调解纠纷,耍耍嘴皮子,那叫为人民服务!
周末的时候几个家庭妇女大妈们组了个乐鼓队,敲敲打打扭扭腰身的,比啥都自在!
每逢这时候,闻母便爱用上女儿送的口红,这么一涂,可不比周围的人精神漂亮多了?
总之这让担心母亲提前退会无聊的闻子吟彻底放下心来,有些人到哪都能找着生活价值就是这样的。
闻子吟情不自禁的想着,如果上一世原主没出意外,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家三口,哪怕日子没有现在好过,也是不会差的。
想到这,就好久没想起那几个渣渣了,手有些痒了。
闻子吟挑了挑眉,决定今天去找戴姗玩,两人各自入了学,便渐渐地都各忙各的,少有时间能凑一块聚聚。
闻子吟是要看书写稿,渠教授家的书还没看完,写的长篇中短篇都在还在构思和草稿中。
而戴姗则是因为学医的太忙了,专业课多,想要不落后跟上进度,得附上百分之三百的努力,有些东西不是那么好学的,她上课都上晕了,哪还有时间和小伙伴聚一块了。
这还是上一次见面闻子吟听她诉苦才知道的学医这么痛苦,啧啧,闻者伤心!
她决定了可怜可怜这只小可爱,打包一点闻母新研究的菜式,让她享享口福。
“唔,好次好次好次!子吟,问问你妈,还缺不缺女儿,能打能骂的那种。”
闻子吟瞧好友那狼吞虎咽的模样,有些好笑,顺手给倒了杯水放她手边。
“我妈哪次不是给你连吃带打包的啊,对你比对我这个女儿要亲多了,你还不满足啊?”
她抬手捏了捏戴姗因为吃东西鼓起来的两腮。
“对了,最近贾方方还有没有去找你?”
戴姗抽空抬起头来,坏笑地挤眉弄眼。
说起这个贾方方,那是经常来京大找车君,她跟车君不算太熟,但好歹是一辆火车上的交情,偶尔也会一块在食堂吃个饭,见了面也会互相点头打招呼。
贾方方开学后的一个月就经常来,起初闻子吟还没察觉,几次之后,贾方方视线总是流连在她身上,看她的眼神也都亮晶晶的像只小奶狗似的。
闻子吟这才反应过来,但人没明说,闻子吟不好说些啥,只得借口躲了起来。
“有段时间没见着了,别说他了,咱们好好去溜达下,我刚还看见附近开了家卖饮料的,去喝杯甜甜嘴儿。”
闻子吟的第三篇文章,也是第一篇散文,在回味刊登了。
这次散文是以系列发表的,每十天一篇,闻子吟趁着上次得奖的人文热写的,文体不同,中心呼吁思想是一样的,但是阅读起来感受不大相同。
上次那篇是以类似论文形式,更具资料性,分析性,感染性,这次的散文则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优雅,像是午后陪着咖啡的那块甜点。
散文受众度不高,基本上高知识分子才会去看,但是闻子吟不同,首先她已经算是一个文学家了,身上得过一个世界级的大奖,写出来的水平有目共睹,就是冲着这个名头,那些死忠粉和凑热闹的也会去看。
尤其是被上篇洗脑的群众们,纷纷省了一顿午餐的钱,掏了钱买回来津津有味的品读。
杂志社主编原以为这次因为文体限制的原因,应该不会有多少销量,他也是因为不想得罪一个有潜力的大师,才无论文体和题材都不用审稿,直接答应刊登,倒没想到,这次的销量即使没有上篇高,但也相差无几。
甚至在后面几天,销量蓬勃上升,这说明什么?
主编麻木地想到这也许就是闻子吟的吸引力和魅力了,优秀的人,总会有些无论你写什么都有会去捧场的感染力,他决定一定要不计代价哪怕让点分红,也不能让这么有影响力的人流失。
与此同时,闻子吟开始参与古文化翻译工作,主要是针对文字部分,这次是文学系历史系考古系联合起来的项目,由渠教授坐组长,各个分院院长也在从旁协助帮忙。
拯救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因为国家在那段时期,无论是清末民国,还是在十年之间的混乱时期,都损失了太多历史文化的资料和瑰宝,因此整理和翻译这些资料就是重任了。
上头大佬深刻意识到,国民不可没文化、盲目,而且国/家/建设的时候急需人才,人才的靠教育和培养,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的根。
因此这个项目是上头盯着的重点项目,不然也不会让文学院的渠教授担任组长,其他院的院长协助了。
闻子吟一个大一的,能参加那是托了他老师的福了,毕竟她老师是组长,带个人进来不算什么,但是闻子吟一出手,大家就知道有没有,感慨着不愧是第一名,做什么都牛逼!
闻子吟的言文言,古言功夫极深,那是她的第一启蒙文化,因此翻译工作她一个人就承担了百分七八十,别人翻译三分一不到,她一本都翻完了,写起来跟玩着似的,信手捏来。
整整一千多本的资料,史书野史史记生活随记等等一些乱七八糟的文言文资料,闻子吟仅仅花了不到两个月就搞定了。
这些书都是要配上白话翻译刊印成书发行出去的,有一些是作为休闲读物,而有一些则是列入了教育书刊。
因而每一本书的封面,都记录了一个名字,翻译:闻子吟。
甚至有一些书是残缺不全的,闻子吟也靠着她强大的古言功力给补全了,这样的书,在著作者名后面,增加一个编著:闻子吟,这样的形式。
当然这些都是得后期项目全部完成之后,书本正式投入刊印发行,才能真正面世。
闻家爷奶住了两天,闻母找婆婆商量着请几个亲戚朋友来新房热闹下,再说她闺女获得那么一个大奖,也是该庆祝庆祝。
刻薄嘴毒的闻老太太难得没说话,只让她尽管去安排,不够钱她老底儿还没空,还能掏点儿。
讲真闻老太太说这句话,是个大实话,她自己有退休金,她家老头子,天天捣鼓那黄泥陶瓷的。
他们住在郊区乡下,找他做碗做茶具那是多了去,老夫妻两个都不缺钱,儿子每个月也能孝敬一些,尽管每次都被她嫌弃,到底是不缺小钱的。
可这实话归实话,您后面补上这句老底儿啊钱的,真不是故意戳媳妇心窝子的?
谁家办喜事吃几桌酒还能找老母亲要钱啊,要被戳脊梁骨的!要是真没钱她也就不办了,左右闺女都能体谅,闻母哭笑不得地承受了婆婆一波攻击。
她拔凉拔凉地坐在小木墩上,边给土豆削皮,边跟丈夫吐槽。
闻家的亲戚并不算多,闻爷爷这支的只有一个老哥哥,老哥哥前两年没在了,他膝下两个儿子便负责跟亲戚间的走动,两个儿子都跟闻父差不多年纪,一个大点儿,一个小一岁。
还有外嫁一个妹妹,也都在京市这片过着,平时逢年过节的再聚着。
至于他自个儿,膝下就闻父一个儿子,闻父和闻母也就一个女儿,夫妻两个都是从事教育的,算是公职,响应号召,就生了这么个如珠如宝的女儿。
闻母那边亲戚更少,直系的就一个弟弟,也就是闻子吟的小舅舅了,外公外婆她还没出生就没了,闻子吟也是没见过的。
闻家请客这天,请了这些关系亲近点的,也有两个几十年的老邻居和他们学校关系比较好的几个老师。
邻居老师坐一桌,总归住那一片儿的也都是不是家属就是单位要么就是学校老师,既然是一个系统的,那就有话题好说,也不尴尬。
亲戚这边也坐了两桌,大孩子小孩子一桌,大人们都酒桌吃饭喝酒,闻母咬咬牙特意买了时兴的啤酒和可乐汽水,年轻人爱喝这个,上了年纪的就喝白酒。
有酒有菜,菜还都是肉菜居多,像啥香菇炖肉,酱肘子,辣椒炒猪大肠,炒牛肉之类的,还外面买了两只烤鸭来切。
闻母那手艺是真的好,料也舍得放,炒菜也不吝啬点油,宾客们闻着那味儿,就觉得饿了,小孩子们强撑着不喝汽水,说是吃饱了再喝,不然没肚子装了。
“老闻啊,你们家女儿可真是出息了,现在还没退下来呢,就开始享福了。”
“可不是啊,都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照我看来,咱家子吟一个顶两个,比男娃子那是出息多了,我肚子里怎么就爬不出来这样的呢!”
“日后有了这么个大宅院,还不是想怎么过怎么过?得多舒心,现在亲戚几个,最羡慕的还是你两口!”
闻母笑着应下夸奖,也没反驳,可不是,反正她闺女最出息,最有优秀!
“吃饭吃饭,这道牛肉特意一大早去农贸蹲点的才买到,平时可是不容易吃到的。”
“这酒桌办得大气啊,在家做几桌,比外头都还阔气,就上次刘老二生个儿子,非要去外面折腾,花了大把钱,也没这个实在!”
............................................................................
距离上次闻家宴请已经过了一周了,闻母搬了新家后就顺利退了下来。
现在每天都待在家乐呵呵的,原先空荡荡的院子里现在种上了各式各样的应季蔬菜,还圈了块地专门养鸡。
她现在也是每天乐得团团转,除了做些家庭主妇的事,奇异的是跟周围的邻居也不错。
时不时这家送道菜,那家送点蔬菜瓜果,这么热情还会往来,本人又是退休教师的,邻居自然也都愿意和她来往。
京市老胡同里的家庭主妇能干些啥?那能干的可多了!
街道办的妇联,申请个不要钱的义工,没事就去家家户户调解纠纷,耍耍嘴皮子,那叫为人民服务!
周末的时候几个家庭妇女大妈们组了个乐鼓队,敲敲打打扭扭腰身的,比啥都自在!
每逢这时候,闻母便爱用上女儿送的口红,这么一涂,可不比周围的人精神漂亮多了?
总之这让担心母亲提前退会无聊的闻子吟彻底放下心来,有些人到哪都能找着生活价值就是这样的。
闻子吟情不自禁的想着,如果上一世原主没出意外,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家三口,哪怕日子没有现在好过,也是不会差的。
想到这,就好久没想起那几个渣渣了,手有些痒了。
闻子吟挑了挑眉,决定今天去找戴姗玩,两人各自入了学,便渐渐地都各忙各的,少有时间能凑一块聚聚。
闻子吟是要看书写稿,渠教授家的书还没看完,写的长篇中短篇都在还在构思和草稿中。
而戴姗则是因为学医的太忙了,专业课多,想要不落后跟上进度,得附上百分之三百的努力,有些东西不是那么好学的,她上课都上晕了,哪还有时间和小伙伴聚一块了。
这还是上一次见面闻子吟听她诉苦才知道的学医这么痛苦,啧啧,闻者伤心!
她决定了可怜可怜这只小可爱,打包一点闻母新研究的菜式,让她享享口福。
“唔,好次好次好次!子吟,问问你妈,还缺不缺女儿,能打能骂的那种。”
闻子吟瞧好友那狼吞虎咽的模样,有些好笑,顺手给倒了杯水放她手边。
“我妈哪次不是给你连吃带打包的啊,对你比对我这个女儿要亲多了,你还不满足啊?”
她抬手捏了捏戴姗因为吃东西鼓起来的两腮。
“对了,最近贾方方还有没有去找你?”
戴姗抽空抬起头来,坏笑地挤眉弄眼。
说起这个贾方方,那是经常来京大找车君,她跟车君不算太熟,但好歹是一辆火车上的交情,偶尔也会一块在食堂吃个饭,见了面也会互相点头打招呼。
贾方方开学后的一个月就经常来,起初闻子吟还没察觉,几次之后,贾方方视线总是流连在她身上,看她的眼神也都亮晶晶的像只小奶狗似的。
闻子吟这才反应过来,但人没明说,闻子吟不好说些啥,只得借口躲了起来。
“有段时间没见着了,别说他了,咱们好好去溜达下,我刚还看见附近开了家卖饮料的,去喝杯甜甜嘴儿。”
闻子吟的第三篇文章,也是第一篇散文,在回味刊登了。
这次散文是以系列发表的,每十天一篇,闻子吟趁着上次得奖的人文热写的,文体不同,中心呼吁思想是一样的,但是阅读起来感受不大相同。
上次那篇是以类似论文形式,更具资料性,分析性,感染性,这次的散文则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优雅,像是午后陪着咖啡的那块甜点。
散文受众度不高,基本上高知识分子才会去看,但是闻子吟不同,首先她已经算是一个文学家了,身上得过一个世界级的大奖,写出来的水平有目共睹,就是冲着这个名头,那些死忠粉和凑热闹的也会去看。
尤其是被上篇洗脑的群众们,纷纷省了一顿午餐的钱,掏了钱买回来津津有味的品读。
杂志社主编原以为这次因为文体限制的原因,应该不会有多少销量,他也是因为不想得罪一个有潜力的大师,才无论文体和题材都不用审稿,直接答应刊登,倒没想到,这次的销量即使没有上篇高,但也相差无几。
甚至在后面几天,销量蓬勃上升,这说明什么?
主编麻木地想到这也许就是闻子吟的吸引力和魅力了,优秀的人,总会有些无论你写什么都有会去捧场的感染力,他决定一定要不计代价哪怕让点分红,也不能让这么有影响力的人流失。
与此同时,闻子吟开始参与古文化翻译工作,主要是针对文字部分,这次是文学系历史系考古系联合起来的项目,由渠教授坐组长,各个分院院长也在从旁协助帮忙。
拯救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因为国家在那段时期,无论是清末民国,还是在十年之间的混乱时期,都损失了太多历史文化的资料和瑰宝,因此整理和翻译这些资料就是重任了。
上头大佬深刻意识到,国民不可没文化、盲目,而且国/家/建设的时候急需人才,人才的靠教育和培养,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的根。
因此这个项目是上头盯着的重点项目,不然也不会让文学院的渠教授担任组长,其他院的院长协助了。
闻子吟一个大一的,能参加那是托了他老师的福了,毕竟她老师是组长,带个人进来不算什么,但是闻子吟一出手,大家就知道有没有,感慨着不愧是第一名,做什么都牛逼!
闻子吟的言文言,古言功夫极深,那是她的第一启蒙文化,因此翻译工作她一个人就承担了百分七八十,别人翻译三分一不到,她一本都翻完了,写起来跟玩着似的,信手捏来。
整整一千多本的资料,史书野史史记生活随记等等一些乱七八糟的文言文资料,闻子吟仅仅花了不到两个月就搞定了。
这些书都是要配上白话翻译刊印成书发行出去的,有一些是作为休闲读物,而有一些则是列入了教育书刊。
因而每一本书的封面,都记录了一个名字,翻译:闻子吟。
甚至有一些书是残缺不全的,闻子吟也靠着她强大的古言功力给补全了,这样的书,在著作者名后面,增加一个编著:闻子吟,这样的形式。
当然这些都是得后期项目全部完成之后,书本正式投入刊印发行,才能真正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