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于谦 > 第十二章 不懂规矩

第十二章 不懂规矩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于谦最新章节!

    迎归太上皇牛獎火散发出热气,也散发出淡淡的臭味,十个牛粪火盆给也先的银顶宝帐平添了几许春意。也先虽说不是可汗,不是皇帝,但也有他的享受方法。牛羊肉在他面前是管够的,低度的马奶酒,使他的酒量大得惊人。瓦剌各部也不乏美女,选来十个,穿得薄薄露出所有能露的部位,赤足在毛毡上轻歌曼舞,也足以令他赏心悦目。甜美的歌声在他的耳边缭绕,像一股股轻风飘来飘去:

    草原是绒毡,丝被有蓝天。

    男人是青山,姑娘躺身边。

    一支潍翎箭,射落两只雁。

    妹妹与哥哥,不分是永远。

    这首瓦剌小曲优美动听,也先百听不厌。今天他发誓要听上八遍十遍,可是匆匆进帐的乃达,把他的享受打断了:“禀太师,袁彬求见。”

    也先以为是金宝已经取回,挥手将舞女们赶下:“让袁彬即刻进见。”

    袁彬只身一人入帐:“拜见太师。”

    “金宝现在何处?”

    “禀太师,小人陪喜宁正使,刚刚到了宣府,还没前往北京,那喜宁就给明军都指挥抓起来。”

    “喜宁被抓了?”也先的酒也醒了一半,“他是我瓦剌的正使啊,明军怎能不懂规矩。”

    “可明军就是把他抓了。”

    “为什么没把你也抓起来?”

    “都指挥说他们抓的是汉奸,让我回来给太师报信。”

    “我明白了。”也先站起身,“这是你和朱祁镇同谋设下圈套,说什么取珍宝,实则是想除掉喜宁。”也先总算明白了,怒吼一声,“来呀,把这个袁彬给我戴上脚枷。”

    两边的护帐卫,呼啦啦上前就把袁彬按倒。伯颜帖木儿刚好进人宝帐,见状问道:“兄长,这是为何?”

    “姓袁的小子与朱祁镇合谋,把喜宁送给了明军,枷上他再去抓那个太上皇,把他们一同打入土井。”也先气得脸都发紫。“把他放了,让他回到太上皇那里。”伯颜吩咐护帐卫。

    “不能这么便宜他,也不能放过朱祁镇。”也先怒气不息,“这回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哎呀兄长,有大事发生,你痛快放了他,我还有话说。”伯颜上前推开护帐卫,^^袁彬说,“你走吧。”

    袁彬有些莫名其妙,心中猜测不透究竟有何大事,他疑虑重重地离开了也先的宝帐。

    也先眨巴着眼睛,很有些不满地问:“什么大不了的事?你非得把袁彬放走,还不许去抓朱祁镇。”

    “兄长,大局不妙啊。”伯颜说时忧心忡忡,“我刚刚得到消息,脱脱不花派知院阿剌去往北京,已同明国议和,双方要合起手来,对我们开战啦。”

    “有这种事?”也先难免吃惊,“如果单单明军,我们不怕他,打不过我们可以在大漠中和他们兜圈子。可是真要脱脱不花他和明军联手,我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还得利用太上皇这张牌,不能对袁彬采取过火的行动,还要设法用太上皇与明国修好。”

    “看来我们必须破解脱脱不花与明军的联合,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主动向大明示好。”

    “要派人主动去北京,与明朝议和。”

    “脱脱不花派的知院,我们如果去的人职位低,很难让明国重视。”也先看看伯颜,“王弟,看来只有你辛苦一趟了。”

    “为了我部的生存,辛苦倒在其次,怕的是上赶着不是买卖,明国的皇帝大臣巳同脱脱不花议和,况且他又是正牌的可汗,明国不接待我们也是有可能的。”伯颜不无担心。

    “王弟,明国君臣应该清楚,你是我的胞弟,又是王爷,瓦剌的实力在我们这方,脱脱不花徒有虚名而已。”也先自认为有底,“明国北疆若想安定,没有我们的合作就是空话,他们不会轻视你“舍下这张脸,且去跑一遭,若是碰一鼻子灰,那我就没脸见人了。”伯颜是一种壮怀激烈的感觉。

    “我的弟弟,你不要悲观,我们还有一件很好的见面礼,太上皇在我们手中,谈判下来可以答应无条件送回。”

    伯颜苦笑一下:“这个,明国皇帝怕是更不买账,显然他根本就没打算让朱祁镇返国。”

    “现在预计一切都可能落空,且待到了明国后随机应变就是。”也先也心中没底了。

    经过艰苦的旅程,伯颜终于到了北京。在馆驿下榻后,他向礼部投文,等待着景泰帝的接见。

    礼部尚书向景泰帝奏报:“万岁,瓦剌使者伯颜到京,主动提出议和,并有国书在身,请万岁安排陛见。”

    “以往都是我方派员去瓦剌处议和,他们还都推三阻四,如今怎么主动上门了?这议和是真是假呀?”

    “臣以为,瓦剌此番主动议和是真,他们是害怕我大明与脱脱不花联手消灭他们,因而派来也先的胞弟,伯颜帖木儿王爷。”“他是唯恐我们不谈?”

    “正是,而今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礼部尚书又说,“伯颜言称,双方议和达成,愿将太上皇无条件送回。”

    景泰帝闻听此言,脸色立时变得十分难看:“让他在馆驿候旨,待朕得空自会召见他。”

    “万岁,臣以为召见伯颜对我大明格外有利,这可令瓦剌双方互相制约,正所谓鹬蚌相争,我方坐收渔人之利。”

    景泰帝已没兴趣再听了:“朕已说过,让他在馆驿候旨便是礼部尚书被赶走了,何时召见伯颜,也是不得下文。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伯颜只能在馆驿傻等。七八天以后,伯颜明白这召见是无望了。可是如若空手而归,该如何面对兄长也先,而且要不在大明与脱脱不花之间打进一个楔子,他们双方真要合伙进攻,那自己一方便有覆没的可能。绝不能坐以待毙,还要积极主动寻找出路!

    晚饭后,于谦在书房又提起了狼毫,他不只是高官,还是一位勤于写作的诗人,只要得闲,便会有感而发。此刻,他在境况不佳的家中,想到了边关的将士,同情之意油然而生:

    萧然一室如僧室,秉烛焚香坐夜阑。

    却笑酒甜越帐暖,谁怜漏水铁衣寒。

    安知天下无三杰,但愿军中有一韩。

    世事关心成感慨,旋移书卷就灯看。

    刚刚落笔,于广进房来禀报:“父亲大人,瓦刺的伯颜王爷登门求见。”

    “他怎么会来?”于谦打个沉,“请。”

    伯颜进房来,拱手一礼:“于大人,唐突造访,尚请见谅。”

    “王爷,下官是兵部,你作为瓦剌国使,理应同礼部打交道,怎么找到我的头上?怕我无能为力。”

    “于大人,礼部迟迟没有消息,万般无奈,本使才不得不向大人求援。”伯颜言辞恳切,“万望大人伸出援手。”

    “王爷此言差矣,”于谦说的是实情,“大明对外交往,皆礼部所辖,兵部无权干预。”

    “于大人,我奉太师之命,主动前来修好议和,可贵国皇帝至今不肯召见,我想是他故意推托,意在让我知难而返。可我为两国黎民的和平计,不能一事无成地离开。”

    “那我又能做什么呢?”于谦已是露出同情。

    “于大人在朝中位高权重,又深谙兵法熟知合纵连横。而今脱脱不花欲借大明之手,夺取瓦剌的全部权力,所谓议和实为利用。而明国北疆欲得安宁,还须我太师也先与贵国和好,这难得机遇不能错过。”

    “这个道理,王爷不说,本官亦了然于胸。”于谦不忘敲打一下,“贵部还是兵败北京实力大损,担心我方与可汗联手,方才急切地派王爷出面求和。其实这也是一步好棋。”

    “于大人,时势如此,凡大人物皆应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双方有利的事何乐不为呀!”

    “故而,本官并未主张对贵部用兵,而是力主派李实出使,却是无果而归,太上皇仍滞留贵邦。”

    “我家太师言道,只要和议一成,便会送回太上皇,不要贵国的寸金分文。此言绝无虚妄。”

    “王爷登门之意,本官已尽知。待明日早朝,我会同朝中大臣向万岁力谏,力促达成和议。”于谦又提醒道,“万岁派官出使,国书中必然不提太上皇一事。王爷与太师,切莫以此为口实,只管将太上皇送归。本官自会严格履行和议,不向瓦剌出兵。”

    “谢于大人玉成,本使在馆驿静候佳音。”伯颜告辞了。

    次曰,早朝的奉先殿上,礼部尚书在得到于谦事先的知会后,第一个仗着胆提出:“万岁,瓦剌使者已在馆驿候旨近旬,何时召见,还请万岁示下。”

    “朕不是说过,空闲时自会召见。”景泰帝很不耐烦,“朕眼下国事繁忙,不得空闲,他如等不得,当可先行回转。”

    “万岁,这只怕使不得。”于谦不待降旨便擅自出班开言。

    “于谦,朕还错了不成?”

    “万岁,大国之君更当言而有信,若轻易失信于番邦小国,岂不贻笑天下?”于谦劝道,“还当召见才是。”

    这番话,令景泰帝无言以对,也没法反驳,只好赌着气同意:“那就叫那个什么伯颜来吧。”

    王直出班奏道:“万岁,臣也有本章。”

    景泰帝心说,就知道你二人就是一唱一和,说:“准奏。”

    “万岁,瓦剌也先主动来使议和,我朝当接受之,使得瓦剌内部互相争斗,这样对我有利,万勿推却。”

    景泰帝反问:“我方这不是脚踏两只船了?”

    “万岁,对敌要讲策略。此乃以夷制夷之道。”于谦接过话来,“敌之力量消减,北部边防自然无事,我朝边民安居,万岁百姓之福王直接下去不容景泰帝多想:“万岁,等下伯颜议和成功,我国当派一大臣去瓦剌回访,共订和约。”

    “不知何人可当此任?”景泰帝其实还未想好。

    “李实李大人轻车熟路,不怕吃苦,仍然派他出使如何?”王直与于谦是同一想法。

    景泰帝已风闻李实自己出钱给太上皇买吃穿用度之物,心中非常憎恨,还来不及拿他出气呢,怎能还让李实出使?便道:“朕闻此人在太上皇面前口出不逊。似此以下犯上的人,不配再为国使。”

    “那就请万岁另选贤能。”王直有些不满。

    景泰帝急切间也心中没谱儿:“就着于大人举荐。”

    于谦不假思索:“这个人官职不能低于二品,右都御史杨洪杨大人官任从一^品,他为使如何?”

    “就是他吧。”景泰帝也没有更好的人选,便降旨任用了杨洪。

    景泰帝在召见了伯颜后,走了例行的形式,之后,召见了新任国使杨洪。此番他从户部国库给杨洪拨了一千两银子,让他给太上皇带些应用物品。景泰帝的意思是,太上皇还要在瓦剌待上一两年再说。而杨洪一出宫门,即被于谦、王直叫住:

    “杨大人慢走。”

    杨洪与二人见礼:“二位大人有事?”

    王直的性格还是直来直去:“没事儿何必在这等你。”

    “请二位大人赐教。”

    “杨大人,等你也就是要交代一句话,此去瓦剌,一定要把太上皇接回来。”于谦明白无误地说。

    “二位大人,”杨洪告知,“万岁在国书中可是只字未提此事。下官还在纳闷,正想向二位请教。”

    “这就对了,这才是万岁的行事风格。”于谦微微一笑,“王大人,果然不出你我所料。”

    王直见杨洪还有些茫然,便点明了说:“杨大人,万岁是永远不会在国书中提及此事的,李实的国书莫不如此。不过,此番他破例给了你一千两白银,要你为太上皇购买应用物品,是想要太上皇还在瓦剌住上一阵,三年二载都不在话下。”

    “这一次,瓦剌为求和,主动提出送还太上皇,所以你一定要接回,”于谦深有感触地说,“不能让太上皇再受苦了。”

    “万岁要是怪罪下来,下官可是吃不消啊。”

    “杨大人,接回太上皇是人心所向,责任也当然落在了你的肩头。你不能寒了孙太后、钱皇后的心,更不能让百官指责。至于万岁责难,我和王大人一定力保你无事。万岁真要一意孤行,你就背一回黑锅也值得。”于谦拍拍他的肩,“怎么样,能否挑起这副重担。”

    “佛语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就是拼着一死也要接回太上皇。”杨洪表明了决心。

    半个月后,杨洪来到了也失八秃,此番也先对明使与以往是大不相同。这次他是真正待如上宾,热情款待,临行还有礼物相送。虽然国书上只字未提太上皇之事,也先还是打点好了一切。舒适的车队,丰厚的礼品,高规格的护送,真是竭尽所能。单就伯颜亲自担任护送队伍总领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也先的重视。一行人不急不缓渐次到了居庸关外,伯颜不得不同太上皇分手了:“太上皇,前面就是大明地界,我也只能送到此地了,愿你多多保重。”

    英宗与他执手相握不忍分开:“朕在瓦剌这段日子,承蒙伯颜王爷多方关照,朕才得以活到今天。这深情厚谊,朕终生难忘,但有机会,定加倍回报。”

    伯颜眼中含泪:“只愿双方世代友好,不动刀兵,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边疆永远太平。”

    二人依依惜别,英宗进人了居庸关城,还在回头观望,看得出他与伯颜的感情之深。

    北京的奉先殿上,关于迎接太上皇的相关事宜正在进行激烈的争论。景泰帝的脸都气得发青了,他实在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他是皇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在他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杨洪竟然把太上皇接回来了。但他又不便公开反对,可说是让他吃了哑巴亏。大臣们一个个无不提议隆重热烈地欢迎太上皇还朝,以此表明对瓦剌作战的彻底胜利。

    王直干脆提议:“万岁,让文武百官出城十里接驾,全城百姓夹道,大街黄土铺道洒水,家家焚香……”

    景泰帝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你还有完没有,照你的说法这比登基大典都要隆重了。”

    “臣以为,太上皇回国本为大事,形式上讲究些毫不为过,其实这是在宣扬万岁的功绩。”

    “可你们别忘了,太上皇本人已经传过话来,对他回国的迎接要节俭,不可劳民伤财。”景泰帝用英宗的话来堵大臣的嘴。

    孙太后对景泰帝的做法当然不满:“节俭不假,那是太上皇体谅万岁的客气话。迎太上皇还朝,隆重总还是要的。”

    “朕以为太上皇的旨意不可违背。”景泰帝还是用英宗的话为自己的做法寻找理由。

    于谦觉得人回来是关键,在这形式上纠缠没有意义:“臣想关于形式,由万岁决定便是。”

    景泰帝想自己是皇帝,理应决定一切:“派出一车一马,前往居庸关相迎,待到京城,由各部尚书出城相迎。”

    孙太后一听就翻了:“这哪像是迎接太上皇返国,分明是在打发叫花子,这太过分了!”

    王直跟着谏奏:“万岁,前去居庸关的人员过于寒酸,而到达京城后,尚应再隆重些。”

    景泰帝无法与孙太后顶牛儿,但对王直可就不客气了:“这朝中是谁说了算?难道朕还要听你们的不成?”

    “皇上也得讲理,当年唐太宗还听魏徵的呢。万岁也应该兼听则明,不要一意孤行。”王直和他顶牛儿了。

    于谦见状插嘴说:“臣下当然要听万岁的,不过万岁有时也会稍有含糊。微臣想,太上皇这许久被困瓦剌,还朝毕竟是大喜事,万岁如不出城相迎,怕是说不过去。请万岁自己拿主意。”景泰帝明白不作下让步,孙太后和王直等人面子都过不去,便吐口了:“既是于大人提议,朕便出城迎接太上皇。朕原打算是与太上皇在奉先殿相见,既是出城相迎,就免了金殿相见。”孙太后心说,于谦把皇上出城给争取了,可倒好又把上金殿的仪式取消了,她还有个最为关心的事:“皇上,太上皇归来,让他住在哪处宫殿?”

    “这个,”景泰帝故意试探一下众人的态度,“朕已正位临朝,总不能把现下的宫院让出来吧?”

    孙太后“哼”了一声,道:“即便让出来也无妨。当年皇上是成王,而今再换回来,哀家看也说得过去。”

    于谦首先回应:“万岁何出此言?说什么让出宫院,断无此理。”其实,他这也是把孙太后的想法给顶回去。

    王直认为于谦言之有理,如若像孙太后所说,这国家还不又生乱象?他提出一个建议:“臣看皇宮对面的南宫,建筑雄伟,内部豪华,又有个小巧的花园,适合太上皇颐养天年,莫如就把南宫作为太上皇的起居之地。”

    景泰帝很少与王直有共同之处,不过这个提议让他感到满意,因为南宫就在皇宫的对面,无论谁去全都看得见。可以说,英宗住此等于就在景泰帝的眼皮子底下,太上皇想搞猫儿腻是不容易了。他立即接茬:“准奏。”

    孙太后想要反对也办不到了,只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数日之后,太上皇的车驾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抵达了北京。景泰帝没带文武百官,只有各部尚书相随,出德胜门迎接。驷马御车在城门前停稳,待太上皇先下了车,景泰帝这才从御车上下来。他扫一眼太上皇,这哪里是当年英姿俊逸的英宗皇帝,满脸的沧桑和疲惫,真是人憔悴没精神,心中也觉酸楚。

    而英宗目睹眼前站立的龙冠龙袍的景泰帝,哪里还是当年他加封的成王,分明是自己当年的形象,心中甚觉惨然。而今身份已换,他明白这个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上前一步,首先很不情愿地喊出:“万岁!”

    “太上皇。”景泰帝随后迎过去,他的态度是,一定要对方主动,他决不先行一步。

    两位皇帝的手,一双兄弟的手,握到了一处。要是在普通平民家庭,这兄弟间的劫后重逢,该演绎出多少人间活剧,是悲喜交加,是喜极而泣,是热情相拥,是忘情问候。而他们之间,全然没有这种常见的表现。

    英宗的心情分外复杂,他强忍住泪水:“万岁国事繁忙,还亲身到城外迎接,深表谢意。”

    景泰帝的心情更加复杂,这位不希望见到的人,竟然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活下来,竟然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该是有多么强烈的存活欲望,对自己一定是很大的威胁:“太上皇,你受苦了。”

    英宗擦一下眼角噙的泪珠:“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活着回来,没有像徽、钦二帝一样客死异乡,实属万幸。”

    景泰帝对这话就多心了:“回来就好,至少可以不再整日以牛羊肉煳口,有白米粥喝了。”

    两人这就没话了,他们之间已天然存在隔阂。景泰帝招呼各部尚书:“你们过来见过太上皇。”

    六部尚书同时跪倒叩首:“太上皇万岁万万岁!”

    英宗想起以往这都是他的臣子,现在却形同路人,含悲忍泪做出相搀的手势:“各位大人请起。”

    “谢太上皇。”众人起身,王直就想过去,同太上皇再说;I句话。

    景泰帝瞪他一眼:“太上皇,就请上车进城吧。”

    英宗也想同王直、于谦叙谈几句,一见景泰帝的脸色,也只好作罢,默默无言地上了御车。^进了皇城之后,景泰帝的御车停在端门外,叫过都指挥纪广:“纪将军,朕有要事差你。”

    “末将听旨“命你把守南宫大门,将南宫四外团团围住,任何人不经朕的旨意,一律不得进人南宫。”

    “末将遵旨纪广走后,景泰帝又唤道:“转来。”

    “万岁,还有何旨意?”

    “纪广,假如吏部尚书王直要进南宫见太上皇,你当如何?”“这,王大人是吏部尚书,官髙位显,况且不过是同太上皇见见面叙谈几句,末将怎敢阻挡?”

    “你这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景泰帝声色倶厉,“朕得知这一情况,一定将你斩首示众。”

    “万岁,这么严重啊。”

    “你要切记,朕说的是任何人。”景泰帝又重复一句,“可记下了?”

    “末将谨记在心,绝对无误。”纪广信誓旦旦。

    英宗的御车到了南宫的大门,他步下车来,推开大门,看到的是他的钱皇后,英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那位风华绝代的年轻皇后吗?面前的女人脸上满是皱纹,失明的一目已塌陷下去,而且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她的一条大腿的腿骨已坏。英宗扑上前去,将妻子拥在怀中:“皇后,我们总算活着见面了,让你受苦了。”

    “万岁爷,为妻到底把圣上等回来了。”

    “不要叫万岁,而今朕已是太上皇,”英宗叹口气,“这样称呼,被人听到会有杀身之祸的。”

    “为妻叫不惯太上皇,我就要称陛下为万岁,看谁能把我怎么样。”钱皇后憋得太久了。

    “咳,忍吧,就得忍。”英宗老大不情愿,也只得劝慰钱皇后,“没办法,要活下去,就得忍。”

    二人相搀着进入内殿,不免说起这一年多的往事。英宗无限感慨:“看起来乱世见忠奸,要不是于谦,朕还说不定何时才能返回故国。”

    “哼!别说那个于谦了,事都是坏在他的身上。”

    “皇后,此话从何说起?”

    “就是于谦他力主成王做皇帝,要不然万岁回来就可以归位。”

    “那时他也是为了绝瓦剌要挟之念,朕不是皇帝了,也先再拿我奇货可居,也就失去了作用,这样朕才能回国。”英宗还是理解于谦的良苦用心。

    “妾妃看于谦根本就把万岁爷你给抛弃了,他是一心一意要给新皇捧臭脚,一再扬言天下为重君为轻,万民为重君为轻。命令向敌营开炮,不顾你的生死,他是想替朱祁钰除去你这个后患哪。”

    “有这种事?”

    “这事尽人皆知,不信你可以问问别人。”

    “看起来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英宗大为感慨,“朕还以为他是个力挽狂澜的大英雄,没有他就没有大明的胜利,原来还是这样一个见异思迁另攀高枝的卑鄙小人。”

    “岂止如此。”钱皇后受了这长时间的气,她想一下子都从于谦身上发泄出去,更想要让自己的不光彩变成无奈之举,就不惜给于谦脸上抹黑,“于谦的人品,简直是令人不齿。”

    “这又是怎么说?”

    “妾妃为了救你早日回国,知道于谦执掌朝中大权,又深得皇帝的宠信,便请他进宫,求他在皇帝面前进言。”钱皇后顿了一下,“你猜他怎么着?”

    “他待怎样?”

    “竟然提出无理又无耻的要求。”

    “他要做甚?”

    钱皇后左右看了一眼两边的侍女春花和秋月:“竟然要她二人伴寝,你说他不就是衣冠禽兽吗?!”

    “于谦本正人君子,他会做出这种事?”英宗难以置信。

    “此事妾妃都羞于启齿,怎还敢谎言欺君?”钱皇后用眼神示意二宫女,“万岁不信可问她二人。”

    春花明白主人的用意:“万岁,娘娘所言不差。于谦他自从死了老婆,再没亲近过女人,他是久旷之人如狼似虎。”

    秋月见钱皇后瞪她,也就跟着说:“万岁,千真万确,真的如此。”

    “你二人是朕身边之人,他也敢打歪主意?在联的心中,他于谦不是这样寡廉鲜耻之人。”

    “万岁,于谦后背有一铜钱大小的黑记,是奴婢亲眼所见,万岁不信可以核实。”春花抛出杀手锏。

    “世事难以预料,真是想不到于谦表面上是道貌岸然的君子,实际上却是个令人不齿的奸人。”英宗不由得不信了。

    南宫的院门外,袁彬在门前,与纪广正在争论:“纪将军,我与太上皇在瓦剌处同甘苦共患难,一直是我在他身边,太上皇说过,即便回国后我二人也不分离,我必须进去。”

    “你说什么也没用,我是奉旨把守宫门。万岁交代过,任何人不得人内,除非你持有万岁的圣旨。”

    “你这人怎么就不开窍,我是太上皇的随从,太上皇离不开我,若是太上皇怪罪下来’你担待得起吗?!”

    “袁将军,你别大言不惭了。还太上皇离不开你,那是在瓦刺。”纪广撇撇嘴,“而今回朝有了钱皇后,人家两口子还热乎不够呢,你还跟着瞎掺和啥,识相点滚一边去算了。”

    袁彬还想同他争辩,扭头看见孙太后过来,便有了主意,心想自己同孙太后说明原委,随孙太后去见太上皇,如留便还在身边侍候,如不留便自己另寻出路。想来太上皇是不会抛下自己不顾的,他信心十足地向孙太后迎过去。

    祸起镀金刀西斜的阳光,把一抹红辉投到南宫的脊瓦上,像是涂上了一层血污。几只觅食的麻雀,无助地东寻寻西觅觅,也找不到可以人腹的食物。这些喻示着它的主人,面临的将是极为可怜的境遇。都指挥纪广捡起一块石子抛上房,麻雀轰的一下炸窝全都飞得七零八落,他得意地拍拍手上的尘土。对于孙太后的到来,他故意视而不见,嘴里哼着小曲,歪头望着头上的天。

    袁彬迎上孙太后:“太后,您老人家好精神,是来看太上皇的吧?”

    “那是自然。”孙太后在亲随太监阮浪陪伴下慢步而来,“哀家估摸着儿子和儿媳见面话也该说完了。”

    “太后,末将陪您一起去。”袁彬恭顺地伴在身旁。

    “袁将军,哀家听说你在瓦刺与太上皇相依为命,倒是个有良心的臣子。”孙太后边走边念叨。

    “其实都是小人得到太上皇的照顾,要不是太上皇,小人也早就客死异乡了。”袁彬还想说说太上皇用身体为他驱寒之事,巳到大门前与纪广碰头了,也就不再言声了。

    孙太后自顾向前行,纪广挺身挡住了去路。阮浪眉头一皱:“好大的胆子,竟敢阻住太后的路。”

    纪广嘿嘿一笑:“请问,是向何处去?”

    “太后看她的儿子太上皇,这还有错吗?”

    “万岁有旨,任何人不得人内。”

    “什么,太后看太上皇你还敢拦挡?”阮浪厉声斥责,“我看你是活够了,谁大谁小都不知了!”

    “我只知万岁爷最大,也只听万岁爷的。”

    孙太后忍不住了,对纪广大声训斥:“你这个狗东西,给我滚开!”

    “太后,跟我发火没用,我是奉旨行事。”纪广根本不理睬孙太后,“有本事找万岁要圣旨。”

    “真是反了,反天了!小小的御营兵马都指挥,竟然管到哀家身上来了。”孙太后下令,“阮浪,给我打!”

    “遵懿旨。”阮浪上前举手就打。

    纪广一把抓住阮浪手腕:“阮公公,讲打你不是我的对手,我是带兵的武将,你占不到便宜。”

    阮浪回头对孙太后说:“要不然,老奴我找万岁爷请旨去吧“这个万岁,分明是浑了,还下了这样无理的圣旨,看我不找他算这笔账。”孙太后气哼哼回身就走。

    纪广认为他取得了胜利,不由得又哼起了小调,并用眼神向袁彬挑衅,那真是分外得意。

    袁彬刚想离开,就见于谦与王直二人相伴走来,便又停住脚步,上前打招呼:“二位大人,可是想去看望太上皇?”

    “正有此意。”王直回答。

    “袁将军看过了?”于谦问道。

    袁彬摇摇头:“不让啊。”

    “为何?”王直好不理解。

    “说是万岁有旨。”

    王直不免有气:“这万岁也未免管得太宽了。”他气呼呼直向南宫大门走去,毫不停步就想进入。

    纪广挡住了孙太后,别人就更不在乎了:“王大人,留步。”

    “怎么,还真阻拦哪。”

    “万岁有旨,不许同太上皇见面。”

    “圣上也是,他可怕者何来?和太上皇见见面说说话,就能夺走他的皇位吗?”

    “跟我发火没用,有本事找万岁爷要圣旨去。”

    “我没圣旨,我还偏要进。”王直和纪广在大门前争吵起来。两个人声音越吵越髙。

    英宗在房中听见:“宫院门前为何如此吵闹,像是打架^砰0

    “奴婢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春花讨好地出去,到了大门前,她推开一道缝,探出半边脸。

    于谦见王直与纪广争执不下,也没个结果,便上前劝道:“王大人,算了,不让见咱不见就是。也免得与太上皇相见,惹出许多麻烦。”

    “这个纪广,小人得志,好像他有了多大的权力。”王直愤愤地说。

    于谦又拉又劝:“王大人,这是万岁爷担心大臣们和太上皇勾结。他既是防备我们,我们又何必惹万岁不高兴,不见太上皇我们也少不了一块肉,见他我们也不能升一级官职,这是何苦呢?”

    “我就是看不惯这种狐假虎威的人。”王直在于谦的劝说下,随于谦离开了南宫的院门。

    春花回到内殿,绘声绘色地告诉英宗和钱皇后:“是于谦王直和把门的纪广吵起来了。”

    “所为何事?”

    “王直想要进院看望太上皇’纪广奉万岁旨意不让进。”英宗听后不由得长吁短叹:“万岁何至于防范到如此地步,难道还要把朕隔离不成?”

    “王直要进,于谦劝他不要为这看太上皇的事而得罪当今万岁。看太上皇也不能升一官半职,为此惹万岁不高兴不值得,是于谦把王直硬给拉走了。”春花一口气说。

    钱皇后似乎找到了佐证:“怎么样,我说于谦这人不地道,你还不愿相信,妾妃之言没错吧。”

    “真是想不到,于谦竟是这种人品。”英宗万分感慨。

    景泰帝在御书房想看书根本看不下去,心情说不出的烦躁。英宗的归来,成了他地地道道的心病。本来一向温文尔雅的他,现在如同换了一个人,脾气变得相当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而且特别多疑。他觉得太上皇随时随地都在明谋对他夺权,疑心使得他坐立不安。

    曹吉祥进来禀报:“万岁,徐有贞大人求见。”

    景泰帝想起上次这个徐有贞,给他出的主意很合心意,正好自己没有主张,何不向此人讨个主意:“宣。”

    徐有贞进来跪拜后:“万岁的气色不太好,好像是有心事在身。”

    “你说说看,朕为何事烦恼?”

    “臣想,无非是太上皇回朝之事。”

    “大胆徐有贞,竟敢妄度圣意,不怕死吗?”

    徐有贞心中暗喜,说明自己猜对了:“只要能为万岁分忧解愁,臣便粉身碎骨又何足惜!”

    “那你就给朕开个药方吧。”

    “万岁,很简单的事,莫不如一了百了。”

    “徐大人的意思,朕还参详不透。”

    “万岁,如果太上皇这个人不在了,还不就是一了百了?”

    “可是,他并无死罪。”

    “这有何难,谋逆便是丢命的重罪,是无人可以保他性命的。”徐有贞觉得皇上已对他不回避了,就可以更加靠近了,“太上皇对现状必定不满,找他谋反的事由还不容易。”

    景泰帝不觉点点头,又故意斥责道:“徐有贞,你竟然在朕面前胡言乱语,姑念你是无意且不追究,若敢再出此狂言,定杀不赦。”

    “臣死罪。”徐有贞明白,他的话被皇上接受了。他还想继续在景泰帝面前取得信任,听到外边人声嘈杂,知道又有人来,便识趣地告退了。

    曹吉祥一边往屋里退,一边阻拦:“太后,您这是让奴才砸饭碗哪,奴才得向万岁禀报。”

    “哀家不信皇上他敢不让我见。”孙太后说着进人房中,“皇上,你现在架子可太大了。”

    “太后驾到,朕有失出迎,万望恕罪。”景泰帝分辩道,“朕不过是对奴才们有个约束,哪敢对您无礼。”

    “还辩白呢,”孙太后说时气不打一处来,“哀家堂堂太后,连看儿子的权利都给剥夺了,这还有天理吗?”

    “太后,这是从何说起?”景泰帝心中明白,并对纪广的作为暗暗赞赏。

    “那南宫是我儿太上皇住处,哀家竟被他挡在门外,口口声声要你的圣旨才肯放行。”孙太后怒斥,“皇上,你未免太霸道了景泰帝假意生气:“这个纪广,他真是浑了,朕要他不要轻易放别人入内,免得影响太上皇的休息。他竟然分不出轻重,太后是何等尊贵的身份,能与别人等同吗?真是成何体统。”

    “你到底想怎么办,还让不让我看儿子。”孙太后追问。

    “怎么会呢,太后看太上皇理所当然,朕怎敢阻挡。”景泰帝像是受委屈的样子,“朕陪你同往如何?”

    “你要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纪广。”孙太后头前就走。景泰帝亲自去,她的心情好了一些。

    到了南宫大门,景泰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大胆的纪广,你真是浑到家了,太后是什么人,你竟敢挡她的凤驾,分明是活够了。”

    “末将只知按万岁所说看好大门。”纪广用眼角瞧着景泰帝的表情,“对于太后的身份,确实没有多想。”

    “下次再有冲撞,定要打断尔的狗腿!”景泰帝嘴上狠,却没有实际行动,“太后,请人内吧。”

    纪广让开,孙太后与阮浪大摇大摆走进。纪广献媚地问一声:“万岁爷可是也一同进入南宫?”

    “自作聪明。”景泰帝斥责他一句,吩咐曹吉祥,“你留在南宫,注意太上皇的一举一动。”

    “奴才遵旨。”曹吉祥进了南宫,走到内殿门外,见里面孙太后与太上皇正在亲切地交谈,便站在门外侧耳细听。

    阮浪发觉有人偷听,便悄声对孙太后知会道:“房门有人。”孙太后轻手轻脚走过去,猛地打开门,曹吉祥来不及躲闪,给撞个正着,闹个大红脸。

    孙太后冷冷地问:“曹公公在此听壁脚,是奉万岁的旨意吧?”

    曹吉祥万分馗尬:“太后,万岁看太上皇这里缺少人手,让奴才到这侍候太上皇,奴才还没来得及禀告。”

    孙太后一听便明白了景泰帝的用意,这是想在太上皇身边安个耳目,立时便拒绝了:“曹公公,你晚来了一步,哀家已将我的亲随太监阮浪留在了太上皇身边,回去告诉皇上,他的美意我们心领了。”

    “那,奴才回去。”曹吉祥带有威胁的意味,“这可是万岁爷的圣旨呀,奴才是不敢有违的。”

    “叫你走你就走,这是哀家的懿旨。”孙太后狠狠敲他一下,“难道你就敢违抗不成?”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曹吉祥灰溜溜地走了。

    孙太后看罢儿子留下阮浪回宫去了,她万万没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儿子。阮浪进了南宮,也没再让他出院门。英宗在瓦刺时缺吃少穿,在这也不比瓦刺强多少。堂堂太上皇,住在皇宫中,竟然时常断顿。吃用之物全靠太监送进来,有时忘送,有时是故意不送,闹得英宗常常是吃上顿没下顿。景泰帝的做法是,你太上皇急于归国,我让你生不如死。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钱皇后与春花、秋月做女红,绣些枕顶鞋垫之类,由阮浪央求同行偷偷拿出去换些零用钱,贴补生活。可以说,英宗在南宫的日子,还不如在瓦刺身为阶下囚。

    这一天,阮浪又为英宗饶了洗澡水:“太上皇,待老奴扶您烫烫澡,也好神清气爽解解乏。”

    英宗甚为感激:“阮公公也已一把年纪了,还这样尽心尽力地照看朕,着实令人过意不去。”

    “太上皇切莫如此说,这是太后对老奴的信任,也是老奴分内应尽的义务。只要在太上皇身边一天,老奴都不会让您一时为难。”

    二人边洗边谈,洗罢之后,英宗在穿衣时,看到了自己的金绣袋。阮浪要给他挂时,他接过来在手中掂量着:“阮公公,自打流落瓦剌,再到而今,朕手头已没有值钱物件了。这个金绣袋还算拿得出手,朕就送给你做个纪念,也算是朕对你服侍的回报。”

    “这万万使不得,”阮浪拒绝,“老奴怎敢夺太上皇心爱之物,服侍太上皇那是老奴应当效劳的。”

    “你一定要收下,英宗正色说,“拒绝便是对朕的不恭。”阮浪还是推辞:“太上皇,老奴确实不该收受。”

    “不要嫌弃,等朕有了更贵重的礼品,再补给你就是。”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阮浪也就没法再拒绝了:“老奴感激不尽,哪敢嫌弃好坏,只能愧受了。”

    南宫还有个太监叫王瑶,他与阮浪交厚,两人常在一起喝个小酒。这日对酌之时,阮浪就把这金绣袋让王瑶看了,说起太上皇是个有情有义之人。王瑶自是羡慕十分,并称自己要是也能得到太上皇的赏赐,给的哪怕是随便一支笔一张纸,也要供奉在家中永久保存。

    英宗获悉阮浪还有个朋友,而且有这个愿望,便将一把镀金小刀让阮浪转给王瑶:“你的朋友既然有此愿望,朕这把镀金刀他若不嫌,就送给他为念。”

    “万岁,这如何使得?”

    “阮公公,你的朋友就是朕的朋友,也非纯金仅仅镀金而已,不值几个钱,拿去吧。”

    阮浪也就只好收下了,并在当日转给了王瑶。这礼品令王瑶欣喜万分,他当晚请朋友卢忠聚餐共饮时,不免向好友显摆:

    “卢兄,小弟得到一把镀金宝刀,价值连城,堪称稀世之宝。”

    “贤弟是如何得到的?”

    “是个大人物赠送。”

    “何人如此大手笔?”

    “说起来,也得吓你一跳。”王瑶格外得意地透露,“是以前的皇帝,现在的太上皇。”

    “他,与你也无交往,却赠你如此贵重礼物。”卢忠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他这是何意呢?”

    “咳,人失势了,我想,无非是交朋友而已。”

    “怕没这么简单。”

    “太上皇就是这么个人,他喜交友不爱财。”王瑶怕他不信,“他还给了阮浪一个金绣袋呢。”

    “依你看,他是在用财宝拉拢人呢还是有什么企图?”卢忠手端着酒都忘记喝了,呆呆地想事。

    卢忠是徐有贞手下的书办,他从王瑶处饮酒归来,便对徐有贞提起了此事:“徐大人您说,这太上皇也真是穷途末路了,赏赐拉拢阮浪倒还说得过去,连王瑶都赏,是不是傻啊。”

    徐有贞可不这样看,卢忠说者无心,他却是听者有意:“太上皇是在寻找同伙,要不他才不会随意把金宝送给不相干的人。”“小人也是这么想,比如我用着谁了,才给谁送礼呢。”卢忠更加证实自己的判断。

    “王瑶请你喝酒,是不是也想拉你人他们的伙啊?”

    “这他倒没明说,也许是有此意吧。”

    “看来你立功的机会到了。”

    “徐大人此话何意?”

    “这说明太上皇是有异动企图,我们向万岁举报,定然受到万岁的重视。为万岁排除谋逆的隐患,还不是立大功?”

    “是谁谋逆?”

    “自然是太上皇连同阮浪、王瑶他们一伙。”徐有贞引话道,“太上皇给王瑶金刀,就是让他相机刺杀当今万岁。”

    卢忠害怕了:“这,这可是灭门的大罪呀,他可没这么说,小人可是不敢去举报。”

    “这么说,你同他们是合伙人?”徐有贞发出威胁。

    “不,不,大人,我可没人他们的伙。”

    “那你就检举揭发他们,也好把你自己择清。”

    “徐大人,我,不敢见皇上。”

    徐有贞的语气缓和下来:“你不敢去这不要紧,由我代你前去,只是万岁找你询问时,你如实作证便可。”

    “小人遵命。”卢忠他不敢不听。

    徐有贞又来到了景泰帝的御书房,景泰帝对这个大臣是想见又不愿见,不见吧又想听听他的主张,见吧又每次都没有好事。放下书本,很不客气地发问:“又来出什么馊主意。”

    “万岁,臣得到重要情报,事关万岁的生死,不能不立即进宫禀明。”徐有贞有意把事情说得玄而又玄。

    景泰帝没太往心里去:“你在虚张声势。”

    “万岁,太上皇是不会甘心在南宫窝一辈子的,他已经收买了刺客,颁赐了金刀,打算择机刺杀万岁爷啊。”

    “真的?”景泰帝半信半疑。

    “谋逆大事,臣岂敢无中生有。臣手下的书办卢忠,听太监王瑶亲口所说,千真万确,绝无虚妄。”

    “卢忠何在?”

    “臣料到万岁会找他对证,已带他在宫门候旨。”

    “曹吉祥,传卢忠进见。”

    不一时,卢忠带到,他叩头时便全身哆哆嗦嗦:“小人给万岁爷叩头,万岁万万岁!”

    “卢忠,王瑶要刺杀朕可是实情?”

    “万岁,是王瑶亲口对小人言道,太上皇赠他金刀一把,让他待机行事。”卢忠说时全身不住发抖。

    “好了,你下去吧。”景泰帝并未多问,他心中在盘算,且无论此事有无水分,巳经牵连到太上皇,就不能放过。

    徐有贞在琢磨景泰帝的心理:“万岁,太上皇不除早晚是祸。看他已经谋逆,何不就此除之?”

    “难道朕还会想当然把他治罪吗?”景泰帝呼唤一声,“曹吉祥”。

    “奴才在。”“命锦衣卫立即将阮浪、王瑶下狱,严刑审讯,得出口供,尽快报朕知晓。”景泰帝一口气传罢口谕。

    徐有贞窃喜,因为他的建议被皇上采纳了,说明景泰帝对他已有依赖,他的升迁有望了。

    阮浪、王瑶二人真是飞来横祸。太上皇获悉二人之祸是因自己赠物引起,心中分外不安。他便欲向景泰帝说明,可是哪里出得了南宫院门。他写了一封信,想让皇上看到,可是无人传送。还想见到太后,让太后出面救援,可是这消息也无法告知孙太后,只能眼睁睁看着阮浪王瑶二人在锦衣卫受难。后来,孙太后得知,气呼呼地去找景泰帝评理,但景泰帝巳是铁下心来,想要借此事置太上皇于死地,所以他根本不见孙太后,英宗这才明白事态的严重。

    锦衣卫一向是以狠毒著称,对阮浪、王瑶用尽了各种酷刑,直折磨得二人皮开肉绽,骨断筋折,死去活来。要他们承认是太上皇给刀,命二人刺杀万岁,可是尽管这两个人年事已髙,却咬定了牙关,无论如何严刑拷打,就是不肯顺着审问者供出太上皇为主谋。时间一天天拖下去,景泰帝都已心烦了,他决意要让太上皇受一些苦,命曹吉祥传旨叫太上皇去同阮浪对质。

    金刀案在朝中已是沸沸扬扬,于谦获悉锦衣卫要传讯太上皇,他横下心来去见景泰帝:“万岁,您一无证据,二无口供,便降旨传讯太上皇,这会让人联想您是借机加害。”

    “这有何妨?如果与太上皇无关,锦衣卫审问清楚,就还给他一个清白,无事了就可回他的南宫。”

    “万岁,谁人不知锦衣卫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太上皇到了那里,怎能够囫囵出来。”于谦诚恳地劝谏,“太上皇不能动您的皇位,万岁不必杯弓蛇影啊。”

    “于谦,你好大胆,竟公然为太上皇开脱,他难道没有向王瑶赠刀?这不是刺杀朕又是何用意?”

    于谦微笑道:“万岁便认准这把镀金刀是刺驾之用?”

    “赠何物不可,偏偏赠刀,其险恶用心,不是昭然若揭?”景泰帝振振有词。

    “万岁,难道手指头长的小刀也能杀人吗?”

    “你说什么?手指长的刀?”

    “正是,这把镀金刀,不过是太上皇随身戴的一件饰物,就如同挂件和玉珮一样,还没有中指长。万岁指称这是刺杀所用,怕是说不过去呀,百官们不服,太监们也会议论,万岁会在人们口中留下笑柄。”

    “朕就不信,这金刀只有一指长短?”景泰帝呼唤,“曹吉祥,速速把凶器镀金刀取来呈验。”

    少时,镀金刀送到景泰帝面前。他一看这才傻眼了,可不就是一柄二寸长的小挂件,为装饰之物。景泰帝嘟嘟嚷嚷:“这个徐有贞分明是误导朕,只说金刀不说大小,朕何曾知道。”

    “万岁,那太上皇还传不传?”曹吉祥问。

    “你这是明知故问,不去了。”景泰帝心里不顺。

    “皇上圣明。”于谦赞扬一句便退走了,他以为这个案子也就了啦,既是饰物小刀,也就都没事了。

    曹吉祥又问:“万岁,那阮浪和王瑶又当如何处置?”

    景泰帝心情格外的烦躁,顺口便说:“杀!”

    曹吉祥本与阮浪不睦,得到皇上口谕,他再也不叮问一遍,即刻去锦衣卫传旨。

    锦衣卫接到口谕,当即把这二人推到了菜市口开刀问斩。可怜这两位五六十岁的太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曹吉祥回来,在景泰帝身边侍候。过了一阵,景泰帝想起阮浪和王瑶二人:“曹公公,你说,这阮浪王瑶也不能就没事了,把他们放了也太便宜了。”

    “万岁不是传旨,将他二人斩首吗?”

    “朕有过这样的旨意?”

    “千真万确,万岁亲口所传谕旨。”

    “多久了?”

    “人头业巳落地。”

    景泰帝怔了少时:“杀就杀了吧。”

    曹吉祥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还担心皇上会责怪自己。走上前献媚地说:“万岁爷同于谦说了这许久,奴才要不要给您泡上一盏香茶景泰帝想起事来:“你传徐有贞立刻进见。”

    曹吉祥想,这是要同徐有贞秋后算账了。

    不一时,徐有贞奉召来到,他以为有好事到了头上,喜滋滋地叩过头:“万岁召微臣有何差遣?”

    “徐有贞,你好大的胆子!”

    “万岁,微臣该死。”徐有贞壮着胆子问,“但不知微臣身犯何罪?”

    “你还有脸问,”景泰帝的气还没出,“你向朕妄奏,太上皇赐金刀与王瑶是意在刺驾,可那把刀只有手指长短,你险些让朕在人前留下笑柄。”

    “万岁,小刀未必就不能杀人。”徐有贞一向善辩,“其实万岁大可不必计较刀的大小,只管以此坐实太上皇谋反之罪,把他脑袋砍下来,就万事大吉无后顾之优了。”

    “你说得倒简单,杀一个百姓也得有证据,何况又是一位太上皇呢。”

    “万岁,您要杀人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当年宋高宗杀岳飞,不就是‘莫须有,三个字“这,总得有个由头。”景泰帝觉得不能没有理由。

    徐有贞又给景泰帝敲响了警钟:“万岁,现下不止太上皇这一块心病,还有个致命的危险不能忽视。”

    “是何危险?”

    “万岁不该忘记太上皇之子朱见深,早已被立为太子,即使太上皇不在了,万岁百年之后也是朱见深继承皇位,那么您想,朱见深还不把一切都翻过来……”

    这番话说得景泰帝毛骨悚然:“看起来解决太子之事,乃是当务之急。”

    “总之,朱见深非废掉不可,万岁当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方能保证无后顾之忧。”

    “好了,你不要再说了,朕也不治你的罪了,告退吧。”景泰帝心里在琢磨该如何废立太子。

    “谢万岁隆恩。”徐有贞走了,他对自己信心更足了,自己的话皇上不得不听,说明万岁离不开自己。

    景泰帝在房中倒背双手想主意,这废太子从来都是很难的一件事。况且这朱见深又是孙太后主持下所立,没有大的过错是废不了太子的。而这大的过错,除非是谋反、弑君等项,朱见深根本不会做这种勾当。还有,就是废太子从来都是重大国事,而不是皇帝的家事,当朝大臣必须赞同。没有相当的理由,这太子也是废不掉的。思前想后,没有好主张,他不免对曹吉祥问计:“曹公公,你说这废太子之事,如何才能让大臣们赞同。”

    “万岁,此事所谓大臣,主要是文官,无非是内阁的六位阇僚。”曹吉祥要在皇上处立功,“略施小计,还怕他们敢和万岁拧劲。”

    “曹公公说说看曹吉祥对景泰帝讲述了他的想法:“只要这样办,不信这六位大臣宁可官不要了,也要死保太上皇的儿子。”

    “是个好主意。”景泰帝表示赞同,“传旨,召他们立即到御书房,朕要召集御前会议。”

    六大臣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接旨后,首辅陈循,次辅高彀,阁员江渊、王一宁等先后赶到。

    景泰帝很客气地动问:“众位爱卿,你们都好吧?”

    “承蒙圣上挂念,我等一切俱佳。”

    “家中令尊令堂也好?”

    “都好,都好景泰帝也不说什么事,只是像平常百姓一样唠闲嗑。首辅陈循忍不住了:“万岁,传我等前来有何军国要事?”

    “其实,也没什么事,朕就是想念你们了,叫过来见见,你们一切都好,朕也就放心了。”

    次辅高彀不相信皇上啥事没有,便道:“万岁,真要无事,我们可要回去办公事去了。”

    “好,好。”景泰帝竟然站起身,“你们六位,皆朕的股肱之臣,朕凡事多要仰仗诸位。”

    “不敢,”陈循代众人回答,“身为臣子,为万岁尽忠效劳,俱分内之事,万岁有何驱使,只管吩咐。”

    “各位慢走,朕就不远送了。”景泰帝满面笑容地目送大家。六个人出了御书房,都不免糊涂加纳闷。他们谁也猜不透皇上叫他们的用意。

    废立皇太子明景泰三年的春天,风和日丽气候宜人,暖暖的阳光像少女的手,轻轻抚摩着街路上的行人。沿街的店铺,生意大多红火,北方边境的暂时安宁,使得商家都沉浸在少有的繁荣里。曹吉祥乘坐在毡车上,掀开丝质的车帘,注视着面前走过的红男绿女,好一派春风得意的模样。他而今堪称是皇上的特使,说白了也就是钦差,为皇帝去办皇帝说不出口的大事,这足以证明他地位的重要,哪个大臣不得琢磨琢磨,他曹太监是皇上的亲信,他们都得刮目相看,甚至都要孝敬一二,不然谁不担心他在皇上面前是否美言,说句好话和说句坏话,那可是大不一样的。

    车停在陈循的府门,家人恭恭敬敬接进去。内阁首辅陈循本人也匆忙迎出,把曹吉祥接入客厅,以谦恭的姿态说道:“曹公公光临寒舍,蓬荜生辉,不及出迎,多有得罪。”

    “陈大人见外了,”曹吉祥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咱家是替万岁爷来拜访的,如若唐突,还请见谅。”

    “岂敢,下官除感受皇上的恩泽,更体会到公公的光彩。”陈循在思索,皇上到底什么事,方才见面不说,这又让曹太监登门,“圣上如有差遣,本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曹吉祥取出一个红包,“这是一百两白银,是万岁让我给陈大人的。”

    “啊!”陈循不觉大为诧异,“曹公公,下官食皇家俸禄巳属丰厚,这额外之银,怎敢再受。”

    “怎么,把万岁爷的赏赐驳回去,你也不给咱家面子,今后还在朝上混饭吃不?”曹吉祥板起了面孔。

    陈循赶紧接过来:“下官不敢,公公莫怪,要我做什么,只管吩咐一声,无不照办。”

    “陈大人,这就对了。”曹吉祥气色平和了,“而今万岁身坐龙廷,可太子竟是太上皇之子,这实在不合时宜,陈大人身为首辅,理应看清楚:太子该换换人了。”

    “这,”陈循迟疑一下,他想皇上的事求到自己头上,反对也是枉然,今天说你是首辅,明天不高兴就可撤了你,犯不上为这事得罪皇上,“下官没说的,不过还有次辅、阁员。”

    “这你不用担心,咱家会一一同他们打招呼。”曹吉祥哼哼冷笑几声,“皇上差咱家办这点差事,自信我还会办明白。谁要是不识相,就让他回家抱孩子去,进入内阁的官员要找还不容易。”

    “那是,那是。”陈循早已做好准备,他一使眼色,管家立时送上一个锦匣,他又极其谦恭地交与曹吉祥,“公公,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意,实在不成敬意,万望笑纳。”

    “这真是的,受之有愧呀。”曹吉祥话锋一转,“可又却之不恭,特别是让陈大人不放心,惦记着咱家是否对你有成见,会不会在万岁面前美言。为了不让你心悬着,咱家还是收下吧。”

    “曹公公真是体谅下官的心情。”

    “好了,告辞了。你放心,安安稳稳做你的首辅,这给万岁帮了大忙,谁也甭想动你的位子。”曹吉祥就好像他真的代表皇上~'样。

    紧接着,曹吉祥又到了次辅髙彀家。如法炮制,奉上白银一百两,把髙彀也给拿下。之后,又去了江渊等四家,不过白银他减到了五十两,仅这他就中饱私囊两百两,而依然收到相同的效果,高殼等五家,也照常有礼物奉上。

    曹吉祥高高兴兴回到景泰帝身边:“万岁,所幸不辱使命,内阁六成员全部说好,他们将联名上书动本。”

    “咳!”景泰帝非但没高兴,反而长吁短叹。

    “万岁,事情已办妥,为何还不髙兴?”

    “联忘了最不该忘记的两个人,”景泰帝满是无奈的口气,“没有他二人的赞同,这废立太子之事还不是一场空。”

    “万岁,什么人有这样大的势力,让您愁得这般模样?”曹吉祥猛地醒悟,“该不是于谦和王直吧?”

    “不是他二人,还有何人?”

    “这倒是两个难缠的主儿,”曹吉祥自告奋勇,“万岁,让奴才去会会他二人,不信他们就是榆木疙瘩。”

    “你去,怕也是白跑一遭。”

    “让奴才试试他二人的犟劲。”曹吉祥认为王直比较直,容易对付些,他决定先把王直攻下,然后再去啃于谦这块硬骨头。

    王直把曹吉祥迎人,便不用好眼色对着他:“大权在握的曹公公,怎么突然到了下官家中,恐怕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吧?”“王大人,堂堂吏部尚书,何必把话说得这样难听,还把咱家比成了夜猫子,这叫咱家有多伤心。”

    “别说废话,也别绕弯子,到底干啥来了?”

    “王大人,皇上赏您一百两银子。”

    “平白无故,为哈有赏?又为何不在朝堂上赏?为什么通过你赏?”王直一口气问了三个为什么。

    “皇上髙兴就赏,想怎么赏就怎么赏,难道你还管得着吗?”曹吉祥想要杀下王直的气焰。

    王直偏偏不怕硬的:“皇上怎么高兴我管不了,可我自己管自己还管得了,你不说明白,我不收你这鸟银子。”

    “王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无礼对待万岁爷的赏赐?眼里还有没有皇上?你这是抗旨!”

    “本官还不怕你扣大帽子,便抗旨了又能怎样?莫非你还能撤了我不成?”王直是硬对硬。

    “撤你太便宜了,抗旨即是欺君,这就要杀头!”曹吉祥声音更高几度,比王直更强硬几分。

    王直就是不买账:“好了,曹吉祥你就请回,我在家等着万岁杀人的圣旨,决不皱一下眉头。”

    曹吉祥这才领略了王直的强硬,难怪景泰帝对他犯愁,看起来这招是不灵了。他突然扑哧一笑:“王大人,果然是个硬汉子,令人刮目相看’咱家真是钦佩得五体投地。”

    王直一时间倒糊涂了:“你究竟这是何意?”

    “咱家只不过是试探一下王大人的人品到底如何,还真如万岁所说,是高风亮节,不贪钱财。”

    “你别给我绕圈子,到寒舍到底是什么事?”

    “王大人,万岁让我跟你打个招呼,内阁六大臣欲联名动本,废朱见深的太子,改立朱见济为太子。王大人是吏部尚书,在朝中举足轻重,让你先心中有个数。”

    “闹这半天,原来是要万岁的儿子当太子的事,既是光明正大,为何还要送礼行贿?而且是皇上给臣子行贿,真是亘古未闻。”

    “咱家不就是试探一下你王大人吗?”

    “不要再骗我了,你一定也向六大臣行贿了。”

    “根本没有的事,”曹吉祥叮了一句,“王大人,废立太子之事,你可要鼎力相助啊。”

    “就你这套龌龊的手法,我还真就要反对。”王直耿直的劲头更甚,“就冲这行贿’无私也有弊。”

    “看你这个样,拿你当回事吧你还绷上了,还干脆不理你这个茬了,不信凭你一个人还能翻天。”

    “我一个人,”王直哼了一声,“本官相信于谦于大人,也不会赞同你这卑鄙的做法。”

    说话间,管家入内禀报:“老爷,于大人求见。”

    王直闻听于谦到了,可是大喜过望,忙说:“快请,我正要找他呢。”

    曹吉祥可是犯愁了,王直这个人本就办砸了,再来个于谦二人一唱一和,事就更难办了。

    于谦进来看见曹吉祥,一点也不意外:“曹公公在这,一定是为废立太子之事而来吧。”

    王直奇怪地问:“你如何知晓?”

    “王大人,曹公公他六大臣家跑了一圈,还不走漏一点风声。”于谦笑着指点王直,“我料你必然是拒收银两,反对废立。”

    “你所言不错,这样的皇上,我们不能为他助力,你要和我一样,给万岁唱对台戏。”

    “王大人差矣于谦诚恳地告知,“拒收你称的贿银我赞成,但废立太子一事还要支持。”

    “这却为何?”

    “王大人,你想没想,万岁在位,却是他人之子为太子,万岁百年之后,新皇即位,一切还不得翻个个儿。那就闹得朝纲紊乱,大臣们无所适从,政局动荡,弄不好祸起萧墙,百姓就要遭殃,国家经不住折腾啊。”于谦详尽地分析了利弊,“为江山社稷计,为百姓国家计,我们理当支持太子的废立。”

    王直听得不住点头:“于大人言之有理,我也不能意气用事。曹公公回报万岁,我二人赞成废立。”

    曹吉祥喜出望外:“于大人深明大义,万岁爷一定会重加封赏。”

    “下官为国家着想,为苍生福祉,不为自己。”于谦正义凛然。

    大明景泰三年045)五月,景泰帝颁诏,废朱见深的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使得英宗最后的一线希望破灭,他陷入彻底的绝望之中。

    景泰帝尝到了胜利的果实,着实髙兴了好一阵子。自己的位子坐定了,儿子的位子也安排好了,可以说再无可虑之事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年(明景泰四年)十一月,新立的太子朱见济,竟突患重病身亡。而糟糕的是,景泰帝又只此一子。太子之位一下子空虚下来,朝政不免又产生了波动。人们又对此议论纷纷,英宗朱祁镇,免不了又产生新的希望,朱见深复立太子又有了曙光。英宗已不是蠢蠢欲动,而是付诸了行动。

    此时,孙太后巳病重,她感到自己来日无多,也加紧了对亲生儿子太上皇的支持。她把目光投向床榻前的春花,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自从孙太后身染重病,太上皇和钱皇后就把春花派来,代他夫妻二人在床前尽孝。孙太后把春花叫到身边:“春花啊,太上皇和皇后这一向待你如何?”

    “对奴婢恩深似海。”

    “既是这样,你可愿为他们的翻身而献身。”

    “太后,要我做什么,您就只管说。让春花我去替死,我眼都不眨一下。”

    “你有如此决心,哀家便放心了。”孙太后咬着耳朵交代一番,“这也不算辱没了你,终身也算有了个归宿。”

    “奴婢个人前程好坏都可不论,只要是能为太上皇和娘娘有个好前程,奴婢这样做也是心甘情愿。”春花离开孙太后的病榻,立即去梳洗打扮,花枝招展风情万种地到了南宫大门前。

    副都指挥程中正在门口当值,上前挡住春花去路:“靠后,再往前走对你可就不客气了。”

    春花报以一个媚笑:“哟,是你呀,我找纪将军。”

    “什么事?”程中不苟言笑。

    “是孙太后找他,有要事交代。”春花左顾又盼,就是不见纪广的身影。

    “孙太后。”程中绷着脸,“我们和她没有来往,要搞什么名堂。”

    纪广从院里走出:“找我所为何事?”

    春花赶紧凑过来:“纪将军,孙太后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告知,请你前去一叙。”

    “非我去不可吗?”

    “事情紧急,务请将军前往。”春花用耸起的乳峰蹭了他一下,“去吧,好事。”

    纪广不禁心旌摇动:“程将军,看看这个老太婆有什么名堂,我去一下。”

    “将军只管放心,这儿有我,不会有事。”

    纪广与春花一路调笑着,一同到了孙太后的病床边:“太后呼唤末将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纪将军,哀家是为你的前程命运担心,怕你日后有性命之忧纪广付之一笑:“我这都指挥干得好好的,皇上也信任有加,可说是前程似锦,哪有风险在身?”

    “将军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还是目光短浅。”孙太后撑着病躯,“眼下太子已亡,万岁没有子嗣,将来皇位谁坐还很难说,你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棵树保不住会倒,总得留条后路吧。”

    纪广笑了:“太子虽说夭亡,但万岁年轻,嫔妃众多,那儿子还不说有就有,再立一个还不容易。”

    “万岁年龄倒是不大,只可惜他病体恹恹,别说儿子,连公主也没一个,尽人都看得清楚,他呀,不会再有儿子了,要能有早就有了纪广如被击中头顶,一时间倒是没话答了。好久才勉强挤出一句话:“这个也难说。”

    “纪将军,太上皇现在虽说失势,说不准会有时来运转之日。哀家为你好,不要把事做绝,万一日后太上皇得势,或者朱见深复立太子,你不也有一条退路,甚至升迁也是有的。”

    纪广被说得心扑扑直跳,当前关于朱见深复立太子一说甚嚣尘上,这也都是说不准的事。他不免软下来:“太后要我怎么样呢?”

    “哀家不会为难你,只要你别把太上皇管得太死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点活动气,日后自然忘不了你的好处。”孙太后点拨道。

    “太后所说,末将一点也不为难,皇上现在也身体欠佳,顾不上把南宫看得太紧,太上皇只要不出大格,末将尽可关照。”“春花,把礼物取来。”孙太后吩咐一声。

    春花捧着一个漆金木箱,到纪广面前打开箱盖,里面是黄澄澄的金元宝。孙太后用手一指:“这是一千两黄金,给纪将军贴补家用。”

    纪广的眼睛登时瞪得老大:“太后,这太贵重了,末将不敢承受。”

    “懿旨是不得违抗的。”孙太后微微一笑,又指指春花,“她在宫女中也是色压群芳,也送给你侍奉枕席。”

    纪广更是瞪大了眼睛:“太后大恩,无以为报,末将此后定当誓死效劳。”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哀家这里有十只樟木箱子,老身已不久于人世,把这些交予太上皇,以免他手头紧。”孙太后还是非常客气,“请纪将军行个方便。”

    “这不成问题,别说十箱,即便百箱也无妨。”

    孙太后又叫下人拿来十锭马蹄金:“纪将军,这个你转送给副都指挥程将军,免得他暗中不满,给你打小报告。”

    纪广立刻接过:“太后虑事周密,要不然我也得从自己的黄金里拿出一份,这就好了,末将料想程中他也没说的了。”

    纪广兴冲冲回到南宫大门前的值事房,让手下人把程中请来:“程将军,我替你收礼了。”

    程中有点糊涂:“纪将军的话,让我摸不着头脑。”

    “孙太后找我是赠送礼物,”纪广把马蹄金放在桌上,“给我一份,我也给你要了一份,拿去。”

    “这,无缘无故要人家东西合适吗?”程中不放心,“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她别让咱干犯法的事。”

    “你先看看礼物,十锭马蹄金哪。是汉朝留下来的,只有皇宫里才有的,相当珍贵。”

    “这就更不敢要了。”程中问,“孙太后到底想要干啥?”

    “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就是让咱对太上皇的看管放松点。”纪广劝道,“其实太上皇也是皇上,咱也不必太死心眼了。近来万岁病重,也顾不上对南宫的监管了。”

    “就怕她还有进一步的无理要求。”程中还有担心,“拿了人家的手短,就不好管了。”

    “她提出过分要求我们不应也就是了,这礼物不要白不要,看光景孙太后也是不久于人世了。”纪广把马蹄金硬是塞到程中手里。,没过多久,孙太后的总管太监押着十辆锦篷车来到了南宫大门。纪广挥手放行,程中也就不反对了,眼看着十辆车轰隆隆驶进了南宫。总管见到太上皇,讲明孙太后的意图便离开了。

    稍事准备,英宗就宣召石亨、石彪父子来相见。石亨拿不定主意:“儿子,你说这太上皇是何用意?”

    “父亲,无论何事也要去看看。”石彪劝道,“而今太子夭亡,皇上病重,朝政不明,我们得多个心眼。”

    “有理,我们去走一遭。”石亨父子来到了南宫。

    太上皇有了本钱显得神采奕奕:“石将军,快快请坐。”

    石亨站着没动:“太上皇召我父子有何训教,我们聆听后还要回到军营,不敢有误军务大事。”

    “其实任何事也没有,朕就是想念你们了。”英宗一指地上的一大一小两只箱子,“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下人把箱盖打开,露出里面黄澄澄的金元宝。

    石亨立刻眼红了:“无功不受禄。”

    石彪也说:“我父子能力有限。”

    “看你们说的,朕没有任何要求,只管放心拿走。”太上皇真就什么也没说,“二位将军,可以回府了。”

    石亨看儿子一眼:“太上皇,那就愧受了。”

    两人回到家中一点,是一千五百两黄金。石彪道:“这可不是小数目,他到底是何目的呢?”

    “太上皇一句话没说,但意思已明,就是要我们为他出力。”石亨分析,“眼下朝野内外,对朱见深复太子之位呼声颇高,太上皇就是为这事。”

    “那我们就给他活动活动?”

    石亨冷笑一声:“哪能轻易就被他收买,且观望一下,看形势再作打算石彪点头:“儿明白了。”

    徐有贞也被召到了南宫,他心里紧拨拉自己的小算盘:“太上皇,下官位卑言轻,不知有何吩咐?”

    “徐大人,素来为朕所敬重,自从瓦剌处归国,总是无缘亲近,今日特备薄礼一份,务请笑纳。”英宗把锦囊置于桌上,倒出来十颗鹤卵大的夜明珠。

    徐有贞登时就瞪大了眼睛,虽说他也是个有相当地位的官员,可还从未见过这样大这样多的夜明珠:“太上皇赏赐却之不恭,可下官无有寸功,实实是没脸收受这样重的厚礼。”

    “朕也没有更多的期盼,只望徐大人在方便时,帮朕说句公道话即可。”英宗对他就把企图明告了,“朕儿见深原本是太子,当前太子位虚,朝野皆对朕儿属意,徐大人如能加一把火,则大事可成。”

    “万岁近来对下官不说是言听计从,可大事决断总会问计于下官。如得机会,定当效劳。”徐有贞把夜明珠收下了,至于能否为英宗说话,他就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

    曹吉祥也被太上皇请到了南宫,他颇费猜疑地问:“太上皇呼唤奴才,不知有何吩咐?”

    “就是想念公公,见见面说说话“奴才侍候皇上,可没工夫在这陪太上皇唠闲嗑。”曹吉祥哪把他放在眼里,“没事奴才就告辞了。”

    “公公留步,朕这里给公公准备了一件礼物。”

    “奴才不敢,万岁知道还不扒了我的皮。”

    “你我不说,万岁怎知。公公请看,”英宗把桌上的苫布拉下,露出光闪闪的一尺高的金佛,“这是天竺国的贡品,乃无价之宝,稀世奇珍曹吉祥立刻动心了:“就是不知太上皇让奴才做什么?”

    “公公,朕无事不会让公公为难,只是平素在万岁面前美言几句,朕绝无野心,只求在南宫终老此生足矣。”

    “这奴才可以办到,太上皇尽管放心。”曹吉祥拿着金佛髙髙兴兴走了。

    太上皇频繁地召见朝中的文武大臣,送给他们丰厚的礼品,得到了他们帮助朱见深复位的承诺,而这些朝臣们乐得得到额外之财。至于是否真的帮助朱见深复太子位,还要看情势再说。如大势所趋,也不妨顺水推舟。如景泰帝对此反应强烈,便见风使舵,白拿英宗的东西,就算是耍这太上皇一回。

    朝中这些异动,自然也瞒不过于谦的眼睛,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主动到景泰帝的寝宫找到了病人膏肓的皇帝。

    景泰帝靠在病榻上,说话的声音已有气无力:“于大人,朕近来身体欠佳,已多日未朝,遍观朝野,可有异常的动向?”

    “万岁,臣就是为此事而来。”于谦明白不能一下子说到要害处,还得逐渐渗透,“眼下太子早亡,朝野上下为此事议论纷纷。”

    景泰帝干咳几声:“都说些什么?”

    “自然是各种议论都有,大家莫衷一是,始终没有统一的见解,各方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还是各持己见。”

    “哪种声音占上风呢?”景泰帝接见于谦这一阵已感到吃力,他想尽快听到核心的内容,“你要简短说。”

    “万岁,恕微臣直言,还是赞成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人多。”于谦提醒,“总有一多半大臣持这种意见。”

    “哼,他们全不考虑朕的感受。”景泰帝脸色又已变青,“说说你的想法,你站在哪一边。”

    于谦明白要景泰帝转这个弯子很难,但为了国家大计,他还得冒皇上动怒的风险谏言:“万岁,太子已去世三四年,龙体虚弱,再诞龙种的希望渺茫。因此,复立朱见深当为上策。”

    “你,你竟然与他们这些野心家同流合污。于谦,你让朕太失望了,想不到你也成了朕的反对派。”景泰帝越说越气,“噗”的一口鲜血喷出来。

    曹吉祥赶紧过去,扶景泰帝躺下,用白布巾为景泰帝擦嘴:“万岁爷,您没事吧,要不要找太医?”

    于谦也靠上前,看看景泰帝吐在床褥上的血迹,忧心如焚地说:“万岁,您不愿听,微臣还要谏奏,因为万岁的身体已不准许您再操劳了。复立了朱见深,太上皇也就死了复位之心,因为万岁百年之后,这皇位就是他们的,就不必再处心积虑地谋夺了,万岁也就没有了危险。”

    “难道朕不复立朱见深,太上皇父子还敢造反不成?难道你们这些栋梁之臣,全要为虎作伥,帮他们父子夺权不成?”

    “大臣们还是忠于万岁的,起码臣和王直等人不会背弃万岁。”于谦还是想尽量劝景泰帝能和平圆满地完成任期,“万岁现在病重,缠绵于病榻之上,对朝臣们的控制已大不如昔。很多万岁认为是忠臣的人,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他们都在脚踩两只船。”于谦说时扫了曹吉祥一眼。皇上身边最近的曹公公,一直不敢正视于谦的目光。

    景泰帝已是没有多少气力了:“这么说,你于谦也是两面派了?”

    “万岁,知人知面不知心哪,人心实在是看不透。”

    “好,你们都要抛弃朕,朕不怕,生杀大权还在朕的手中,就不信谁能翻跟头翻出朕的手心!”景泰帝依然自信,他越说越激动,又是一口殷红的鲜血喷出,地下印满了斑斑血迹。

    “万岁,您好好休息吧,不要再过于操劳,有些事碍于龙体违和,就暂时不要计较了,气大伤身。”

    “曹吉祥,你扶朕下床,朕要到案前阅读大臣们的奏章。”景泰帝说着赌气自己下地穿鞋,于谦过来为他提鞋:“万岁,切莫逗能啊。”

    景泰帝在曹吉祥搀扶下坐在了书案前,似乎精神了许多:“于谦,不要以为朕已失去处理朝政的能力,自明日起,朕还要上朝“看万岁现在的样子,龙体分明业已康健。奴才甚至可以放手了,万岁爷完全可以自己走上金殿。”曹吉祥违心地说些奉承话。

    景泰帝根本就没听他这恭维之言,他的目光死死盯住手中的一道奏章,写表的人是御史钟同,内容令景泰帝大为恼怒,说是太子已亡,万岁无子,此乃天意,自当复立朱见深。他把表章摔给于谦:“于大人’你看看,这都跟你是一唱一和。”

    于谦看过之后,还是忍不住说:“万岁,这说明复立太子之事,在朝中已有共识了啊!”

    景泰帝没理他的茬:“曹吉祥,你念下一道。”

    曹吉祥信手拿起表章,翻开就念:“万岁,臣礼部郎中章纶奏上,太上皇君临天下十四年,乃天下之父也,陛下曾被封为成王,即为太上皇之臣,理当四时八节前往问安。朱见深本为太子,应即复位。”

    “反了,反了!”景泰帝真是气急败坏,“于谦,又有你的同伙了,看朕怎样收拾这些提请复立太子之辈!”

    “万岁反对,将其奏章驳回就是。”

    “他二人贬斥朕躬,与反贼何异?”景泰帝要震慑一下朝野中复立太子的狂潮,“曹吉祥,传旨锦衣卫,立即将这二人逮捕,严加审讯,看他们是受何人指使?定与太上皇有关。”

    “万岁,不能想当然哪。”于谦劝慰。

    景泰帝又拿起一道表章,翻开来自已就念:“臣南京大理寺卿廖庄启奏万岁,太子位虚,陛下无子,朱见深原本太子,应予复立。”他一气把表章撕个粉碎,曹吉祥刚好传旨归来,又怒冲冲地嚷道:“曹吉祥,传旨锦衣卫,立刻派人六百里加急,赶赴南京把这个廖庄押送来北京。不惜拷打,严加重刑,一定要审出幕后主使。”

    “万岁,哪有皇上降旨让严刑逼供的。”于谦提醒,“这样做还不给锦衣卫乱用酷刑大开方便之门。”

    “这上下内外勾结,都串联到南京去了,与通同谋反无异,如果没人指使,怎会严重到这等地步,就是要狠狠打,才能让元凶现身。”景泰帝双眼恶狠狠逼视着于谦,“于大人,你反对动大刑,是不是怕把你咬出来!”

    “万岁,微臣从不搞阴谋诡计,有话说在当面。这不,臣建议陛下复立,能当面奏闻,凭万岁决断。”

    “于谦你记住,不管有多大功劳,只要想让太上皇复辟,朕都不会放过他。”景泰帝下了逐客令,“你走吧,可要记住,别不识时务再提复立朱见深,如在朝中鼓动,朕就要拿你开刀。”于谦只有叹息而已:“臣告退。”

    钟同、章纶、廖庄三人被抓进锦衣卫,原本这里就以滥用酷刑著称,这有了皇上明旨,就更加肆无忌惮。各种新奇刑罚几乎用遍,把他们三人直打得一个个皮开肉绽,遍体鱗伤,几乎都没有人模样了。可是,这三人就是不肯按他们想要的意思招供。

    景泰帝而今见朝野舆论对自己大为不利,极欲尽快给以震慑,压下这股复立太子的歪风。只要对钟同等三人审问一有结果,便就此把太上皇一并下狱,再找个机会在狱中将其处死。可是,迟迟没有锦衣卫的报告。当他得知三人宁死不招时,简直气得发疯。这位皇帝竟亲自设计了一副刑具,搞了一根四十斤重的六棱木棒,交给锦衣卫,不信他们能扛过这根大棒。如果实在不说,打死无妨。

    锦衣卫有了新的上方宝剑,将这三人再次提审,无一例外,狠狠重敲。先是钟同毙命,接着章纶、廖庄也步其后尘。

    三人的死讯报到景泰帝处,他还觉不解恨,命将所有上表奏请复立朱见深的大臣,一律下狱严刑审讯。大有不打出后台不罢休之势。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而复立太子之说也渐渐偃旗息鼓。景泰帝感到要不是强硬相对,这朝中就要翻车了。只有重典惩治,敢于下手杀人,这些大臣们才会听话。可他哪里知道,明着是没人公开与他作对了,可是暗地里太上皇在加紧活动,大臣们也都是彼此串联,互探口风摸底,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褛的前兆,暗流涌动,波谲云诡。

    第二十章亮节壮英魂

    明景泰八年(1457)的正月十三,北京的天空阴晦而灰暗,俄顷有如砂的雪粒洒落。打得屋顶的房瓦刷刷作响。成群的乌鸦,在空中呱呱着飞过,盘旋一圈又落在院中的大榆树上。于广皱着眉头,把这些不吉利的黑老鸹轰走,觉得这不是好兆头。

    于谦在书房里独自静坐深思,目前的朝政乱象,令他感到无限忧虑。万岁和太上皇分明在角力,这样下去,无论谁胜谁负,对国家对百姓都绝非幸事。最好的结果是他们和解,而根据他与万岁那日在御书房的谏奏,很难实现和解这一愿望。怎么办,自已只能是尽人力而不能逆天意。纷乱的思绪,使他想起人生的短暂,事业的无穷,欲望的无限,名利的博弈。遐思若天马行空,诗情似泉喷涌。他提起笔,铺展纸,笔尖下流淌出深思后的心声:

    人生不满百,

    常为千岁计。

    图利与求名,

    昂昂争意气。

    昼营野复旦,

    顾恐力弗至。

    一旦寿命终,

    万事皆委弃。

    卓哉陶靖节,

    不为世故累。

    解印归柴桑,

    清风满天地。

    樽中幸有酒,

    白酌还自醉。

    借问寰中人,

    谁能会此意。

    作罢诗文,一时间难以想出贴切的诗名,便标上“无题”二字。意犹未尽,仍欲再续一首。

    于广推门进来:“父亲,有客人来访。”

    “是哪位,姓甚名谁?”

    “来人是平民打扮,不肯通报名姓,只说父亲见面即知。”于广说,“儿也从未见过此人。”

    于谦想了想:“知道了,让他来见。”

    于广把来人领进后退出,原来是御前兵马副都指挥程中:“于大人,事体重大,末将觉得有必要向您报告。”

    “坐下说。”于谦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原来程中是于谦秘密安插在纪广身边的耳目,要定时向于谦报告纪广的异常动向。

    “于大人,近来太上皇和纪广活动频繁,石亨父子和徐有贞等亦参与其中,末将感到内中定有阴谋,”程中把包括孙太后赠金的所有过程全讲述一遍,“于大人,该怎么办?”

    “程将军所说确实令人生疑,说明他们都在异动。”于谦已有判断,“很可能是太上皇在为复立太子,或他本人复辟在活动。”“于大人,把他们其中的任何人抓起一个,暗中审问一下,相信一切都可水落石出。”

    “不妥。”于谦反对,“没有证据,怎能无故抓人?你还要继续留心多加注意,有情况再向我告知。”

    “末将遵令。”

    “好,去吧,要小心,不要被纪广发现,更要保证你自己的安全。”于谦关切地叮嘱。

    程中又将一个布包放在桌上:“于大人,这是纪广贿赂末将的十锭马蹄金。为不打草惊蛇,末将只能权且收下,现呈予大人保管,于谦早已想到形势的严酷:“你且自己收留,形势险恶,说不定你会用得着,日后你可用它谋生。”

    程中离开了,可于谦反倒愈发不安起来。听到的情况足以说明,太上皇与万岁的角力巳经白热化。现在采取措施,完全可以把太上皇的危险行动消灭在萌芽之中。可太上皇与万岁手心手背分不开,自己站在哪一边,另一方都会是人头落地,牵连到数十人丧生。这实在是太难了,思前想后,还是尽量劝说万岁同意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即可化解这场危机。

    正月十四,例行的早朝朝会。病重的景泰帝在曹吉祥搀扶下,勉强来到奉先殿,坐在了他的龙位上。今日的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关于太子之事,大臣们人人都已有了腹稿。景泰帝苦着脸发出口谕:“众卿,你们为太子事不停地动本,今日让它有个了断吧于谦心中明白形势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他第一个奏请:“万岁,为大明江山长治久安,还当复立沂王朱见深。”

    王直附议:“臣以为于大人所议,实为上策。”

    石亨随后跟上来:“臣也赞同此议。”

    徐有贞也不甘落后:“万岁,复立沂王实为明智之举。”这些重量级的大臣都表明了态度,其他大臣也纷纷赞同,朝堂上已是一边倒的局面。而景泰帝实在不愿复立朱见深,他见无人提反对意见,便死死盯着陈循等人,目光像箭一样射去。

    陈循明白躲不过去了:“万岁,臣以为沂王巳废,皇命非同儿戏,若再复立,会贻笑天下内阁成员江渊等四人,也纷纷跟上,附议首辅陈循:“我等认为陈大人所说有理。”

    石亨得到了太上皇的好处,急于促成复立之事,他反问道:“陈大人,万岁没有子嗣,不同意复立沂王,那你又立何人?”陈循一时语塞:“这个,本官还没有想好。”

    “无人可立,只有复立沂王。”石亨似乎抓到了理。

    次辅高彀见状出来为陈循解围:“石大人,万岁无子,天下藩王尽多,全是万岁朱家血脉,找一藩王过继有何不可。”

    陈循立时有了精神:“高大人所言不失为绝好的主张。”

    徐有贞问:“高大人,哪个藩王的才能超过沂王?”

    赞同和反对复立的双方在朝堂上争吵不休,本是强撑病体的景泰帝,心中对哪个藩王可立也没准主意,他已是精疲力竭,便传旨说:“朕今日身体已不支,立太子一事,待正月十七日朝会再议。”圣言巳出,众臣只能住口。景泰帝原打算的了断,也未能作出决断。

    次日正月十五,按日程景泰帝要去郊祀,早晨起床时,他试了几试还是没起来。曹吉祥劝道:“万岁爷龙体欠安,还是免了郊祀吧。”

    “不可,此乃大事,万万不可误。”景泰帝挣扎着起身,还没等用早膳,他身子一晃便跌倒在地。

    曹吉祥急忙去扶,一见景泰帝胸前又有刚吐的血,赶紧找来太医。共同把他扶上床,太医把脉以后开了药方。刚好石亨来到,为护驾郊祀之事。

    曹吉祥说:“石大人,这郊祀怕是不成了,万岁爷又吐血了闻听皇上病重,石亨拉住太医:“皇上龙体到底如何?”

    太医只是摇头,石亨见状将一锭银子塞进太医手中:“你要说实话,万岁近来一直在吐血,还能挺多久?”

    “若是说真话,怕是就在一个月之间。”太医匆匆离去。

    曹吉祥与石亨对看一眼,谁也没有说话。里屋景泰帝呼叫:“曹吉祥快来。”

    曹吉祥急忙到了景泰帝床前:“万岁有何吩咐?”

    “朕的身体看来难以前去郊祀,你传旨于谦,叫他代朕前往。”

    “遵旨。”曹吉祥出来。

    石亨将他一把拉住,他在门外巳听见皇上的话:“曹公公,你别去,于谦若代皇上郊祀便是皇上倚重,他若当权,我们的日子便不好过了曹吉祥也了解于谦的耿直秉性,也不愿于谦得势:“那该怎么办?”

    石亨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尖:“你就说找不到于谦,设法让我代祀!日后我还会亏待你?”

    曹吉祥到了皇上榻前:“万岁。”

    景泰帝已是半昏迷状态:“于谦,你来了,代朕前去郊祀吧曹吉祥含糊地应承:“啊,啊。”

    “于谦,今后朕就只能依靠你了。”景泰帝迷迷糊糊地说,“对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你都要小心一二,朕觉得他们几人全和太上皇有勾连。”

    这句话听得曹吉祥和石亨心惊胆战,石亨业已闯进内殿。曹吉祥又试探着叫道:“万岁爷,万岁爷。”

    景泰帝又明白过来:“曹吉祥,于谦他去郊祀了?”

    “万岁爷,于谦找不到,石亨石大人在此。”曹吉祥问道,“他身为侯爷,让他代为郊祀如何?”

    景泰帝实在是没有精神和气力,便点点头:“好吧,不过你一定要把于谦找到,朕对他还有话说。”

    “奴才明白。”曹吉祥假意应承。

    当天夜间,石亨、曹吉祥全都聚集在徐有贞家中。说起景泰帝对他们的看法,三人无不感到巳到了最后的时候。徐有贞的态度坚决而又明朗:“万岁已去日无多,我们如果扶助太上皇复位,就都是开国功臣,就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你说吧,怎么干?我们都听你的。”石亨明白,现在只能拼死一搏。

    曹吉祥已权衡利弊:“现在不能坐等朱见深复太子位了,只要万岁还有一口气,随时随地都可能对我们下手。”

    “要想拥立太上皇成功,关键是纪广能否成为我们的同道,因为他握有兵权。特别是南宫,在他的控制之下。”徐有贞经过深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石亨自告奋勇:“我与纪广素有交往,由我出面同他商谈,相信他会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选择。”

    “时不我待,要连夜立即行动!我们坐等你的消息。”徐有贞感到危险在一步步逼近。

    南宫门前的值事房内,赶来的石亨与纪广在密谈,程中悄悄隐身在窗外偷听,里面的声音清晰可闻。

    “万岁已是气息奄奄,活不了一两天了,跟我们共同拥立太上皇,这泼天富贵唾手可得。”这是石亨的声音。

    “还有何人参与起事?”纪广在问。

    “万岁的亲随太监曹公公,都决定拥立太上皇。”石亨催促,“纪将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荣华富贵的诱惑,力量是巨大的。纪广早已把朝政的趋势看透:“石将军,人生难得有一次跃龙门的机会,跳过去成龙,跳不过去就是个死,我认了,成败在此一举。”

    “一言为定,你做好准备。”石亨匆匆返回。

    程中如飞地跑到于谦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于大人,石亨、纪广他们今夜就要谋反了。”

    于谦听程中说完详细的经过,叹口气说:“天意如此,如之奈何?”

    “于大人,你是兵部尚书,现在调兵遣将还来得及。”

    于谦苦笑一下:“程将军,你说我保谁?保万岁,他巳来日无多;保太上皇,又怎么对得起万岁。此番他们的行动,无论是哪一方胜利,另一方都要无数人头落地血染刑场。我,没法干预呀!”

    “那,于大人,”程中提醒,“石亨、纪广、徐有贞素来对你没有好感,一旦他们得势,对你肯定不利。”

    “那我也只能听天由命了。”于谦心中巳有定见,“我不会调兵阻止他们的行动,不愿看到皇城内血流成河。”

    程中点点头:“于大人的高风亮节,不知得势失势的太上皇和万岁能否理解,石亨他们能否领情。”

    “听天由命而巳。”于谦嘱咐,“程将军,你不要再回去了,自己找个无人知的乡下,辛勤劳作度余生吧,我于谦对不住你了程中深施一礼:“于大人保重。”含泪转身飞步离去。

    徐有贞总算等回了石亨,心头忐忑地问:“如何?”

    石亨喜悦溢于言表:“妥了。”

    “我们出发,前往长安门。”徐有贞如同慷慨赴死一般走出府门。(未完待续)

本站推荐:上门龙婿叶辰至尊人生陈歌伏天氏医婿叶凡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日落大道王婿叶凡超级神基因万相之王逆剑狂神

于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王占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占君并收藏于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