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放假半天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转生剑侠最新章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宋时期的扬州,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下辖九江郡、丹阳郡、庐江郡、会稽郡、豫章郡及六安国等五郡一国,管辖的范围为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的部分,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和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又从会稽郡中析出吴郡(范围为太湖流域及今浙江省西北部),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公元88年,六安国并入庐江郡。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的“罗城”,把蜀冈下面沿古运河的东南一大片居民区和工商业者居住地包进城内,形成市井相连的“十里长街”。山上的叫“子城”或“牙城”,是官府、衙门的集中之地。也就是说唐代的扬州城包括子城和罗城,杜牧诗句中的“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两重城”就是指的罗城和子城。扬州也由一个政治、军事城堡转变为经济文化城市。
提到宋代扬州,人们最易想起姜夔的词“废池乔木,尤厌言兵”,自从金兵南下,扬州战火纷飞的日子就没有断过。但纵观北宋、南宋的扬州,不仅有金刚怒目的铁血性格,还有承继发扬盛唐余韵的风流雅韵。
和平时期的扬州,总是勇做发展的弄潮儿。北宋时期的扬州,繁盛虽不及盛唐,但凭借漕运之便,仍有“万商落日船交尾”的壮观景象,扬州的造船技术成为当时的“国标”。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鼎盛。使扬州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扬州园林佳作迭出,万花园、平山堂、真州东园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在扬州为官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苏东坡和著名诗人王禹偁、韩琦等创作不辍,为扬州文学史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扬州作家的本土军团也不乏大家。秦少游、王令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一席之地。徐铉、徐锴兄弟德文并重,享誉于世。诗文俱佳,考订的《说文解字》精校详考,援古证今,被奉为圭臬。书法方面,兄弟二人也卓然为名家。宋代扬州的学术研讨风气甚浓,名噪一时的“二十四桥之谜”最初就是北宋沈括求解的。如今扬州的市花琼花、芍药也是在宋代走红的,欧阳修、王禹偁是琼花最早的形象代言人,“四相簪花”的传奇则让“金带围”名满天下。
扬州,这里算是欧家众人在中原的最后一站,随后就要出海,去往那茫茫大海之上的日本国了!相传鉴真和尚六次出海才到达了日本国,当然那也是鉴真和尚不走运。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第四次出海,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第五次,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六次: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宋元清这一次也是从扬州处罚,不过却是自然要一次成功!否则损失就大了!六次东渡,宋元清可消耗不起这个时间与精力,当然宋朝的条件可是要比唐朝的时候好的多了!而且还有藤原家这样的海上家族接应,只要不倒霉的遇到什么台风之类的天灾,那么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不过即将出海,众人就算是再着急,却也是要在扬州当中停留一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不但要将船上的货物全部的转移到早已经在港口当中等待已久的藤原家商船之上,同时还要采购一些东西,并拜访一下当地的地头蛇!要知道鉴真和尚第一次出海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府没有允许,宋元清等人可不能重蹈覆辙!
当然这些相关事务自然是由藤原幸来负责的,宋元清等欧家的人所负责的就是在出发的时候,一个人都不少的出现在码头上!而现在宋元清等人所属的欧家人,除了部分留在码头上与一部分藤原家的人一起负责看守货物之外,其他的人却是被宋元清放了半天的假,同时间每一个人分发了十两银子,让众人在这半天当中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扬州可是一个好地方,这可是吃喝玩乐,令人乐不思蜀的天堂!就连宋元清都要忍不住想要好好的在这座城市当中见识一下,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的欧家子弟了,在得到半天假期之后,所有的人就三五一群分成了众多的小组,消失在川流不息的人海当中了!
宋元清身边的护卫队也享受着这样的待遇,所有的护卫队成员也得到了半天的假期,在这半天当中,他们可以任意的去支配这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是相对的,作为护卫队的头领,甄元杰等四大护卫,还有刚刚加入到护卫行列当中的郝运来,以及火器队的统领欧元骏连带其手下的几个头目,他们则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毕竟欧家少夫人的身边也不可能连一个人都没有!
再怎么说,欧家少夫人的身边也要留下一部分充作排场的,因此这些人就没有半天的假期了,不过取代而来的则是可以跟随在欧家少夫人的身边,陪同少夫人一起去领略眼前这城市的风光!
扬州的各种美景风光举不胜举,尤其在这宋代,作为中原文化最为繁华的时代,实际上每一点每一处对于宋元清都是不可替代的风光美景!只是许多后世才有的风光,宋元清在这个时代却也是看不到了。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唐以后,曾几度兴衰。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三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风景区,惟扬州有之。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瘦西湖开挖莲花梗新河,直通平山堂。当时扬州的一些盐商,为了迎奉乾隆南巡,在湖之两岸争相建筑,大而楼台亭阁,曲室回廊;小至一花一木,一竹一石,无不别出心裁。据《水窗春呓》卷下记载:“自北门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尤其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亭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宫画图。
五六七诸月,游人消夏,画船箫鼓,送夕阳,醉新月,歌声遏云,花气如雾,风景尚可兼随苏杭也。”
清代瘦西湖共有二十四景,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写:“行途之风景,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扬州的风景和名胜,都荟萃于瘦西湖的环抱,十里湖光,园林相接,连绵不断,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岛屿、土丘,加以人工的修饰,构成一个山水环抱,仪态万方的湖上胜境。
世界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说过:“泛舟湖上,为居民游览之良法。”旧时的扬州曾是“十里林亭通画舫”,荡舟游园,这是扬州的一大特色。早在清代,扬州以花船为业者甚多,其时有歌舫、酒舫、乐舫、诗舫、灯舫、菜舫、膳舫、歌舞舫等。目前,各种画舫虽未恢复旧观,但湖上已有花船荡漾,小者如木船,大者如画舫。画舫分隔为前庭、**和中堂三个部分。**为唐代七翘角屋顶,上复琉璃筒瓦,舫柱雕花,四面窗花别致,好似一座小型的古典建筑飘浮水面。每艘画舫可载游客20余名。游人透过花窗,可观赏“一路楼台”和“十里亭园”景色。每当月满时,游人往往喜爱乘舟夜游。月下的瘦西湖,晚风漫拂,花木飘香,灯光点点,笑语声声,桨儿轻轻地荡,船儿缓缓地飘,歌儿悠悠地唱,人儿微微地笑,乘着皎洁的月色,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此湖光水色,无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游瘦西湖后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香港一位人士写诗赞道:瘦西湖“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景点珠连:红桥修禊、长堤春柳、梅岭春深、赏月胜境、湖心钓台、莲花浮水、白塔晴云、四桥烟雨、二十四桥等,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正如诗云:“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大明寺:地处扬州城北蜀岗中峰,它以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依山面水,享有“淮东第一胜境”的盛名。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高僧辈出,君王贤圣,骚人墨客,国内外风雅名流,曾云集于此,游览观光者无不流连忘返,虔诚祈求者,无不吉祥如意,福寿无量。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建“栖灵塔”,故“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至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敕名“法净寺”。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从日本到中国展出,乃恢复大明寺原名。
大明寺风物景观,由寺庙、文章奥区(栖灵塔塔院)、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
另外还有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其中的美景当真是数不胜数!
仅仅是半天的时间想要将其完全的转一遍,却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宋元清也是本着能够转多少就是多少的心理,尽量的看看走走好了,毕竟这样放松的时间,对于宋元清而言也是十分宝贵的!
凡事都是有张有弛的,宋元清也不会将自己的精神一直紧绷着,适当的放松一下也是很好的,而且在扬州谁也不认得自己,正好也可以大摇大摆的走在这大街之上,而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
原本藤原幸是想要拜托宋元清与自己一起去拜见一下藤原家在中原一带的代言人,郑家的家主!双方之间联络一下感情,不过宋元清是何等人也,对方来拜见宋元清还差不多,让宋元清去拜访对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藤原幸大概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也只是略微的提了一下!而且就其本人而言,欧家少夫人的存在能够不曝光的,还是尽量的不曝光,毕竟这样这也算是藤原幸的一个杀手锏!于是藤原幸就自己去了,当然还带着那被打断了腿的郑家公子,藤原幸一起将这个混蛋公子带回去,也好让郑家的老爷子好好的处置一下,这个一路上只知道惹事的家伙。
自此,所有的人都分散开来,各自在扬州城内行动了起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宋时期的扬州,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下辖九江郡、丹阳郡、庐江郡、会稽郡、豫章郡及六安国等五郡一国,管辖的范围为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的部分,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和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又从会稽郡中析出吴郡(范围为太湖流域及今浙江省西北部),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公元88年,六安国并入庐江郡。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的“罗城”,把蜀冈下面沿古运河的东南一大片居民区和工商业者居住地包进城内,形成市井相连的“十里长街”。山上的叫“子城”或“牙城”,是官府、衙门的集中之地。也就是说唐代的扬州城包括子城和罗城,杜牧诗句中的“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两重城”就是指的罗城和子城。扬州也由一个政治、军事城堡转变为经济文化城市。
提到宋代扬州,人们最易想起姜夔的词“废池乔木,尤厌言兵”,自从金兵南下,扬州战火纷飞的日子就没有断过。但纵观北宋、南宋的扬州,不仅有金刚怒目的铁血性格,还有承继发扬盛唐余韵的风流雅韵。
和平时期的扬州,总是勇做发展的弄潮儿。北宋时期的扬州,繁盛虽不及盛唐,但凭借漕运之便,仍有“万商落日船交尾”的壮观景象,扬州的造船技术成为当时的“国标”。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鼎盛。使扬州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扬州园林佳作迭出,万花园、平山堂、真州东园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在扬州为官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苏东坡和著名诗人王禹偁、韩琦等创作不辍,为扬州文学史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扬州作家的本土军团也不乏大家。秦少游、王令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一席之地。徐铉、徐锴兄弟德文并重,享誉于世。诗文俱佳,考订的《说文解字》精校详考,援古证今,被奉为圭臬。书法方面,兄弟二人也卓然为名家。宋代扬州的学术研讨风气甚浓,名噪一时的“二十四桥之谜”最初就是北宋沈括求解的。如今扬州的市花琼花、芍药也是在宋代走红的,欧阳修、王禹偁是琼花最早的形象代言人,“四相簪花”的传奇则让“金带围”名满天下。
扬州,这里算是欧家众人在中原的最后一站,随后就要出海,去往那茫茫大海之上的日本国了!相传鉴真和尚六次出海才到达了日本国,当然那也是鉴真和尚不走运。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第四次出海,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第五次,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六次: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宋元清这一次也是从扬州处罚,不过却是自然要一次成功!否则损失就大了!六次东渡,宋元清可消耗不起这个时间与精力,当然宋朝的条件可是要比唐朝的时候好的多了!而且还有藤原家这样的海上家族接应,只要不倒霉的遇到什么台风之类的天灾,那么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不过即将出海,众人就算是再着急,却也是要在扬州当中停留一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不但要将船上的货物全部的转移到早已经在港口当中等待已久的藤原家商船之上,同时还要采购一些东西,并拜访一下当地的地头蛇!要知道鉴真和尚第一次出海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府没有允许,宋元清等人可不能重蹈覆辙!
当然这些相关事务自然是由藤原幸来负责的,宋元清等欧家的人所负责的就是在出发的时候,一个人都不少的出现在码头上!而现在宋元清等人所属的欧家人,除了部分留在码头上与一部分藤原家的人一起负责看守货物之外,其他的人却是被宋元清放了半天的假,同时间每一个人分发了十两银子,让众人在这半天当中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扬州可是一个好地方,这可是吃喝玩乐,令人乐不思蜀的天堂!就连宋元清都要忍不住想要好好的在这座城市当中见识一下,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的欧家子弟了,在得到半天假期之后,所有的人就三五一群分成了众多的小组,消失在川流不息的人海当中了!
宋元清身边的护卫队也享受着这样的待遇,所有的护卫队成员也得到了半天的假期,在这半天当中,他们可以任意的去支配这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是相对的,作为护卫队的头领,甄元杰等四大护卫,还有刚刚加入到护卫行列当中的郝运来,以及火器队的统领欧元骏连带其手下的几个头目,他们则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毕竟欧家少夫人的身边也不可能连一个人都没有!
再怎么说,欧家少夫人的身边也要留下一部分充作排场的,因此这些人就没有半天的假期了,不过取代而来的则是可以跟随在欧家少夫人的身边,陪同少夫人一起去领略眼前这城市的风光!
扬州的各种美景风光举不胜举,尤其在这宋代,作为中原文化最为繁华的时代,实际上每一点每一处对于宋元清都是不可替代的风光美景!只是许多后世才有的风光,宋元清在这个时代却也是看不到了。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六合、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四周被邗江县所围,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古生物和古人类活动。自公元前486处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扬州建城已经2484年。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扬州成为中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国际交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唐代扬州长,富甲天下,“四方豪商巨贾侨寄居者,不下数十万”。唐以后,曾几度兴衰。清代再度出现“广陵繁华今倍昔”的兴旺景象。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胜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绝佳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三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风景区,惟扬州有之。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瘦西湖开挖莲花梗新河,直通平山堂。当时扬州的一些盐商,为了迎奉乾隆南巡,在湖之两岸争相建筑,大而楼台亭阁,曲室回廊;小至一花一木,一竹一石,无不别出心裁。据《水窗春呓》卷下记载:“自北门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尤其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亭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宫画图。
五六七诸月,游人消夏,画船箫鼓,送夕阳,醉新月,歌声遏云,花气如雾,风景尚可兼随苏杭也。”
清代瘦西湖共有二十四景,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写:“行途之风景,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扬州的风景和名胜,都荟萃于瘦西湖的环抱,十里湖光,园林相接,连绵不断,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岛屿、土丘,加以人工的修饰,构成一个山水环抱,仪态万方的湖上胜境。
世界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说过:“泛舟湖上,为居民游览之良法。”旧时的扬州曾是“十里林亭通画舫”,荡舟游园,这是扬州的一大特色。早在清代,扬州以花船为业者甚多,其时有歌舫、酒舫、乐舫、诗舫、灯舫、菜舫、膳舫、歌舞舫等。目前,各种画舫虽未恢复旧观,但湖上已有花船荡漾,小者如木船,大者如画舫。画舫分隔为前庭、**和中堂三个部分。**为唐代七翘角屋顶,上复琉璃筒瓦,舫柱雕花,四面窗花别致,好似一座小型的古典建筑飘浮水面。每艘画舫可载游客20余名。游人透过花窗,可观赏“一路楼台”和“十里亭园”景色。每当月满时,游人往往喜爱乘舟夜游。月下的瘦西湖,晚风漫拂,花木飘香,灯光点点,笑语声声,桨儿轻轻地荡,船儿缓缓地飘,歌儿悠悠地唱,人儿微微地笑,乘着皎洁的月色,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此湖光水色,无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游瘦西湖后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香港一位人士写诗赞道:瘦西湖“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景点珠连:红桥修禊、长堤春柳、梅岭春深、赏月胜境、湖心钓台、莲花浮水、白塔晴云、四桥烟雨、二十四桥等,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正如诗云:“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大明寺:地处扬州城北蜀岗中峰,它以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依山面水,享有“淮东第一胜境”的盛名。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高僧辈出,君王贤圣,骚人墨客,国内外风雅名流,曾云集于此,游览观光者无不流连忘返,虔诚祈求者,无不吉祥如意,福寿无量。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建“栖灵塔”,故“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至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敕名“法净寺”。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从日本到中国展出,乃恢复大明寺原名。
大明寺风物景观,由寺庙、文章奥区(栖灵塔塔院)、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
另外还有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其中的美景当真是数不胜数!
仅仅是半天的时间想要将其完全的转一遍,却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宋元清也是本着能够转多少就是多少的心理,尽量的看看走走好了,毕竟这样放松的时间,对于宋元清而言也是十分宝贵的!
凡事都是有张有弛的,宋元清也不会将自己的精神一直紧绷着,适当的放松一下也是很好的,而且在扬州谁也不认得自己,正好也可以大摇大摆的走在这大街之上,而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
原本藤原幸是想要拜托宋元清与自己一起去拜见一下藤原家在中原一带的代言人,郑家的家主!双方之间联络一下感情,不过宋元清是何等人也,对方来拜见宋元清还差不多,让宋元清去拜访对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藤原幸大概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也只是略微的提了一下!而且就其本人而言,欧家少夫人的存在能够不曝光的,还是尽量的不曝光,毕竟这样这也算是藤原幸的一个杀手锏!于是藤原幸就自己去了,当然还带着那被打断了腿的郑家公子,藤原幸一起将这个混蛋公子带回去,也好让郑家的老爷子好好的处置一下,这个一路上只知道惹事的家伙。
自此,所有的人都分散开来,各自在扬州城内行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