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走进药王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金童玉女演义最新章节!
清晨,金童玉女们在曲江客舍吃了早餐,与客舍的服务员依依惜别,与马进才洒泪而别。金童玉女们身佩宝剑,骑着高头大马走出长安城,一队的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与二队的三弟四弟三妹四妹挥泪而别,一队向东直奔华山,二队向北奔往药王山。一开始,他们还恋恋不舍地回头互相望一望,后来就看不见一点身影了
二队人马凭着少年气盛,到了野外空旷的地方,纵马狂奔,一口气跑了50里到了渭河边。渭河上架有木桥,他们策马上桥,清凌凌的河水滚滚向东奔去,他们极目远视,不免想起了遥远的家乡沧州和杭州,想起了父亲和母亲。他们毕竟还是孩子,18岁的方天英,是他们中间最大的了,袁香莲才15岁呀。面对着滔滔奔流的渭河水,香莲说:天英哥,我们四个人唯你年长,你就做我们的首领吧。一切行动听从你的安排,服从你的指挥。筱莲姐要是不服从你的指挥,你告诉我,看我怎样收拾她。
筱莲喜盈盈的:看四妹说的,我凭什么不服从三哥的指挥呢?
香莲嘻嘻地笑着:凭什么?就凭你是三哥的媳妇呗!
天豪说:香莲,别开玩笑了,咱们都服从三哥的领导就是了。
筱莲说:香莲,你听听,你女婿是怎样教训你的。
香莲红了脸:三姐,我不和你说了。
香莲策马向前奔去,身后响起一片笑声前面就是咸阳,他们想起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不免叹息一番。再往前走,就是一个陡峭的土坡,上了土坡,又是一片广阔的平原,这就是本地人所说的“塬”也就是原上原了。他们走的是一条直道,由秦都咸阳一直通往陕北,也就是当年由兵士押送着几十万民夫,奔赴边疆修筑万里长城的“秦直道”大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的麦苗,经过一冬的潜伏,麦苗已经起身,满目生机,蓬勃向上。春风和煦,扑面而来,他们兴致勃勃,放马奔驰,你追我赶,远远的可以看见泾阳县城了。天英说:弟妹们,前面就是泾阳县,我们休息一下,吃顿饭,让马儿也吃点草料,喝点水。
筱莲娇滴滴地说:听从三哥安排。
香莲格格地笑着:好一个“听从三哥安排”说得多么轻狂啊,把我都听得浑身麻痒痒的,不知道三哥听了身上有什么感觉?
天英说:报告四妹,我听了没有任何感觉。
香莲说:骗人,哈哈,三哥,你敢对着三姐连说两遍“你说的话我没有感觉”吗?
天英说:有什么不敢说的呢?你说的话我没有感觉,你说的话我没有感觉。
香莲哈哈大笑:哈哈,三哥,你对我说有什么用呢?不算数。
筱莲笑道:香莲,我听见了,也算数呀!
香莲笑不可仰:嘻嘻,还没过门呢,就向着女婿啦!不嫌羞。
哈哈哈哈,他们的一片爽朗的笑声,毫无顾忌地荡漾在关中平原的上空。正行走时,一条河流横在面前,河水从西北向东南滚滚流去,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混浊不清,乡民告诉他们这是泾水。天英赞叹道:难怪前几天读杜甫的诗歌,有“浊泾清渭何当分”一句,泾水果然比渭水浑浊啊!
筱莲说:不然,我读诗经,有这么一句“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是说与泾水相比,泾水清澈,渭水混浊,只有遇到平坦开阔地带,水流缓慢,泥沙沉淀,渭河水才会变清一点。泾渭分明就是说的泾清渭浊,相当分明啊!
天豪说: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个对呢?
天英笑了:都对呀。诗经的年代比现在早了1000多年,谁敢说泾水和渭水流经的区域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呢?
香莲说:还是三哥见多识广,我们刚才路过渭水的时候,大家都看见了,那渭水确实比泾水清澈得多了。可是1000多年前呢?也许和我们现在看见的正好相反。
说话之间,他们策马过桥,走到城门口,望着门洞上泾阳二字,香莲问道:这个县为什么叫做泾阳啊?
天豪说:这还不简单嘛,水北山南叫阳,水南山北叫阴。
香莲说:好,算你有学问。
是啊,我要没学问,你能和我配亲吗?
香莲马上想起她到长安以后学会的一句俗语:人家不夸自己夸,头上戴的刺梅花。
笑声中,他们走进泾阳县城,找了个骡马客店,天英嘱咐店主好好喂养马匹,不要给马喂干料、饮冷水,店主说:客官放心,我们这里有喂马的老手。
他们走到街上,找了个干净的饭馆,一人来了一碗油泼面条,这里的面条又白又光又筋又长,比起杭州、沧州的麦面,果然又胜一筹。关中地区,黄土深厚,小麦根系发达,冬小麦生长期长达八个月,面粉自然特别好吃。金童玉女们来长安后,吃了不同做法的面条,这一辈子也就忘不掉了。休息了一个时辰,他们骑马继续前行,走了两个时辰,到了三原县。香莲提出一个问题:三原县为什么叫三原?
天豪说:一个和尚抱了两个西瓜,所以叫“三圆”
大家哈哈大笑,香莲说:三原的原,是平原的原,不是圆形的圆。
一问本地乡民,原来是因为县上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三个有名的原地,所以叫做三原县。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稍事休息,继续赶路,一直走到暮色苍茫,人困马乏,终于赶到了药王山。山下有个村庄,一打听,是孙家原,是药王孙思邈的出生地,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可是,再一询问,孙家原竟然没有一家姓孙的。算起来,孙思邈去世不过60多年,为什么连后代都找不到了。原来,孙思邈生活的时代,从西魏经北周、隋代到唐代,历经十四个皇帝,有的尊道贬佛,有的尊佛反道,孙思邈信奉的是道教,他怕自己的信仰会连累子孙后代,所以他的子孙早早地就不姓孙了。
他们四人牵着马匹站立村口正在为难之时,一个老人告诉他们:孙家原有个张员外,一向乐善好施,喜欢交往客人,可以找找他。再说,你们四个人,还有四匹马,一般人家也没有地方接待呀。
于是这位老人主动地引着他们来到张员外家。看守大门的传秉进去,胡须花白的张员外亲自出来迎接,一看见是四个俊美的青年男女,他们又彬彬有礼地上前问候:张员外,我们冒昧打扰,影响你老人家休息,实在抱歉。
张员外呵呵大笑:哪里哪里,贵客来临,有失远迎,多有得罪。
天英一看张员外这样热情,是个正直豪爽之人,也就把他们的身份和使命略加说明,更引起了张员外的重视,他立即吩咐家人准备饭菜,给客人安排两间客房,把马匹拉到马厩去喂养。说话之间,佣人端来洗脸水,他们洗去一路风尘,也就神清气爽多了。
一会儿,在客厅里,宴席摆好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大家入席,并招呼张员外:“爸爸,你老还是坐上席吧。”
大家这才知道他就是张员外的儿子,便尊称他为张公子。等到仆人给每个人都斟满酒以后,天英抢先一步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天豪、筱莲、香莲也都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天英举起酒杯说:张员外,张公子,我们四个人夜晚来打扰你们,真是不好意思,又蒙你们这样盛情款待,我们更感不安,我这杯酒就借花献佛,祝福张员外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天豪、筱莲、香莲也一齐举杯祝福,张员外乐得哈哈大笑:呵呵,好个聪明的孩子,我还未尽地主之宜,倒被你抢了先。好,谢谢你们的好意,这杯酒我喝了。
张员外举杯一饮而尽:大家共同快乐,健康长寿。
接着,张公子举杯敬酒,大家也都热情回敬,酒宴热热闹闹,个个无拘无束,一个时辰后方才撤席。乘着兴头,张员外讲起了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孩子们,药王是老百姓对孙思邈的尊称,也是高宗皇帝给孙思邈的封赐。药王一生研究医药,治病救人,积德行善,他是真正的长命百岁啊!药王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可是他究竟生在西魏哪一年,就说不清了。有人说他活了101岁,有人说他活了120岁,还有说他活了131岁,141岁,165岁的。我相信他活了141岁的说法。药王的医术是十分高明的,有时候甚至于能够起死回生,剑锋,你给他们讲一讲药王一针救二命的故事。
张公子剑锋略一思索,说了起来:有一天,药王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些人抬着一口白皮棺材出了村子,后边跟着的一个老妇人哭得很伤心。药王看了看,急忙喊道:快停下,停下!
可是抬棺材的人却充耳不闻,继续向前走着。药王走过去,拉住抬棺材的人,喊道:人还活着,你们往哪里抬?
抬棺材的人停了下来:埋葬是有时间的,不能耽误了时辰。
药王生气了:人还活着呢!快把棺材打开!
老妇人一看,是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认识是孙思邈,就说:药王,我儿媳难产,昨天已经死了,你怎么说她还活着?
药王指着从棺材底部渗漏到路上的血液:如果昨天人已经死了,体内血液早已凝固,可现在路上滴的分明是新鲜的血液啊!
老妇人恍然大悟,连忙叫人打开棺材盖板,药王近前看了看,对老妇人说:你儿媳只是昏迷过去了。
药王说着,取出一根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妇人的体内,捻提转动,一会儿,棺材里传出来婴儿的啼哭声,妇人的呻吟声,妇人产下了一个男孩子
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药王,你可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药王一针救二命的故事从此流传开去
清晨,金童玉女们在曲江客舍吃了早餐,与客舍的服务员依依惜别,与马进才洒泪而别。金童玉女们身佩宝剑,骑着高头大马走出长安城,一队的大哥二哥大姐二姐与二队的三弟四弟三妹四妹挥泪而别,一队向东直奔华山,二队向北奔往药王山。一开始,他们还恋恋不舍地回头互相望一望,后来就看不见一点身影了
二队人马凭着少年气盛,到了野外空旷的地方,纵马狂奔,一口气跑了50里到了渭河边。渭河上架有木桥,他们策马上桥,清凌凌的河水滚滚向东奔去,他们极目远视,不免想起了遥远的家乡沧州和杭州,想起了父亲和母亲。他们毕竟还是孩子,18岁的方天英,是他们中间最大的了,袁香莲才15岁呀。面对着滔滔奔流的渭河水,香莲说:天英哥,我们四个人唯你年长,你就做我们的首领吧。一切行动听从你的安排,服从你的指挥。筱莲姐要是不服从你的指挥,你告诉我,看我怎样收拾她。
筱莲喜盈盈的:看四妹说的,我凭什么不服从三哥的指挥呢?
香莲嘻嘻地笑着:凭什么?就凭你是三哥的媳妇呗!
天豪说:香莲,别开玩笑了,咱们都服从三哥的领导就是了。
筱莲说:香莲,你听听,你女婿是怎样教训你的。
香莲红了脸:三姐,我不和你说了。
香莲策马向前奔去,身后响起一片笑声前面就是咸阳,他们想起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不免叹息一番。再往前走,就是一个陡峭的土坡,上了土坡,又是一片广阔的平原,这就是本地人所说的“塬”也就是原上原了。他们走的是一条直道,由秦都咸阳一直通往陕北,也就是当年由兵士押送着几十万民夫,奔赴边疆修筑万里长城的“秦直道”大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的麦苗,经过一冬的潜伏,麦苗已经起身,满目生机,蓬勃向上。春风和煦,扑面而来,他们兴致勃勃,放马奔驰,你追我赶,远远的可以看见泾阳县城了。天英说:弟妹们,前面就是泾阳县,我们休息一下,吃顿饭,让马儿也吃点草料,喝点水。
筱莲娇滴滴地说:听从三哥安排。
香莲格格地笑着:好一个“听从三哥安排”说得多么轻狂啊,把我都听得浑身麻痒痒的,不知道三哥听了身上有什么感觉?
天英说:报告四妹,我听了没有任何感觉。
香莲说:骗人,哈哈,三哥,你敢对着三姐连说两遍“你说的话我没有感觉”吗?
天英说:有什么不敢说的呢?你说的话我没有感觉,你说的话我没有感觉。
香莲哈哈大笑:哈哈,三哥,你对我说有什么用呢?不算数。
筱莲笑道:香莲,我听见了,也算数呀!
香莲笑不可仰:嘻嘻,还没过门呢,就向着女婿啦!不嫌羞。
哈哈哈哈,他们的一片爽朗的笑声,毫无顾忌地荡漾在关中平原的上空。正行走时,一条河流横在面前,河水从西北向东南滚滚流去,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混浊不清,乡民告诉他们这是泾水。天英赞叹道:难怪前几天读杜甫的诗歌,有“浊泾清渭何当分”一句,泾水果然比渭水浑浊啊!
筱莲说:不然,我读诗经,有这么一句“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是说与泾水相比,泾水清澈,渭水混浊,只有遇到平坦开阔地带,水流缓慢,泥沙沉淀,渭河水才会变清一点。泾渭分明就是说的泾清渭浊,相当分明啊!
天豪说: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个对呢?
天英笑了:都对呀。诗经的年代比现在早了1000多年,谁敢说泾水和渭水流经的区域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呢?
香莲说:还是三哥见多识广,我们刚才路过渭水的时候,大家都看见了,那渭水确实比泾水清澈得多了。可是1000多年前呢?也许和我们现在看见的正好相反。
说话之间,他们策马过桥,走到城门口,望着门洞上泾阳二字,香莲问道:这个县为什么叫做泾阳啊?
天豪说:这还不简单嘛,水北山南叫阳,水南山北叫阴。
香莲说:好,算你有学问。
是啊,我要没学问,你能和我配亲吗?
香莲马上想起她到长安以后学会的一句俗语:人家不夸自己夸,头上戴的刺梅花。
笑声中,他们走进泾阳县城,找了个骡马客店,天英嘱咐店主好好喂养马匹,不要给马喂干料、饮冷水,店主说:客官放心,我们这里有喂马的老手。
他们走到街上,找了个干净的饭馆,一人来了一碗油泼面条,这里的面条又白又光又筋又长,比起杭州、沧州的麦面,果然又胜一筹。关中地区,黄土深厚,小麦根系发达,冬小麦生长期长达八个月,面粉自然特别好吃。金童玉女们来长安后,吃了不同做法的面条,这一辈子也就忘不掉了。休息了一个时辰,他们骑马继续前行,走了两个时辰,到了三原县。香莲提出一个问题:三原县为什么叫三原?
天豪说:一个和尚抱了两个西瓜,所以叫“三圆”
大家哈哈大笑,香莲说:三原的原,是平原的原,不是圆形的圆。
一问本地乡民,原来是因为县上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三个有名的原地,所以叫做三原县。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稍事休息,继续赶路,一直走到暮色苍茫,人困马乏,终于赶到了药王山。山下有个村庄,一打听,是孙家原,是药王孙思邈的出生地,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可是,再一询问,孙家原竟然没有一家姓孙的。算起来,孙思邈去世不过60多年,为什么连后代都找不到了。原来,孙思邈生活的时代,从西魏经北周、隋代到唐代,历经十四个皇帝,有的尊道贬佛,有的尊佛反道,孙思邈信奉的是道教,他怕自己的信仰会连累子孙后代,所以他的子孙早早地就不姓孙了。
他们四人牵着马匹站立村口正在为难之时,一个老人告诉他们:孙家原有个张员外,一向乐善好施,喜欢交往客人,可以找找他。再说,你们四个人,还有四匹马,一般人家也没有地方接待呀。
于是这位老人主动地引着他们来到张员外家。看守大门的传秉进去,胡须花白的张员外亲自出来迎接,一看见是四个俊美的青年男女,他们又彬彬有礼地上前问候:张员外,我们冒昧打扰,影响你老人家休息,实在抱歉。
张员外呵呵大笑:哪里哪里,贵客来临,有失远迎,多有得罪。
天英一看张员外这样热情,是个正直豪爽之人,也就把他们的身份和使命略加说明,更引起了张员外的重视,他立即吩咐家人准备饭菜,给客人安排两间客房,把马匹拉到马厩去喂养。说话之间,佣人端来洗脸水,他们洗去一路风尘,也就神清气爽多了。
一会儿,在客厅里,宴席摆好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大家入席,并招呼张员外:“爸爸,你老还是坐上席吧。”
大家这才知道他就是张员外的儿子,便尊称他为张公子。等到仆人给每个人都斟满酒以后,天英抢先一步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天豪、筱莲、香莲也都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天英举起酒杯说:张员外,张公子,我们四个人夜晚来打扰你们,真是不好意思,又蒙你们这样盛情款待,我们更感不安,我这杯酒就借花献佛,祝福张员外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天豪、筱莲、香莲也一齐举杯祝福,张员外乐得哈哈大笑:呵呵,好个聪明的孩子,我还未尽地主之宜,倒被你抢了先。好,谢谢你们的好意,这杯酒我喝了。
张员外举杯一饮而尽:大家共同快乐,健康长寿。
接着,张公子举杯敬酒,大家也都热情回敬,酒宴热热闹闹,个个无拘无束,一个时辰后方才撤席。乘着兴头,张员外讲起了药王孙思邈的故事:孩子们,药王是老百姓对孙思邈的尊称,也是高宗皇帝给孙思邈的封赐。药王一生研究医药,治病救人,积德行善,他是真正的长命百岁啊!药王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可是他究竟生在西魏哪一年,就说不清了。有人说他活了101岁,有人说他活了120岁,还有说他活了131岁,141岁,165岁的。我相信他活了141岁的说法。药王的医术是十分高明的,有时候甚至于能够起死回生,剑锋,你给他们讲一讲药王一针救二命的故事。
张公子剑锋略一思索,说了起来:有一天,药王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一些人抬着一口白皮棺材出了村子,后边跟着的一个老妇人哭得很伤心。药王看了看,急忙喊道:快停下,停下!
可是抬棺材的人却充耳不闻,继续向前走着。药王走过去,拉住抬棺材的人,喊道:人还活着,你们往哪里抬?
抬棺材的人停了下来:埋葬是有时间的,不能耽误了时辰。
药王生气了:人还活着呢!快把棺材打开!
老妇人一看,是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认识是孙思邈,就说:药王,我儿媳难产,昨天已经死了,你怎么说她还活着?
药王指着从棺材底部渗漏到路上的血液:如果昨天人已经死了,体内血液早已凝固,可现在路上滴的分明是新鲜的血液啊!
老妇人恍然大悟,连忙叫人打开棺材盖板,药王近前看了看,对老妇人说:你儿媳只是昏迷过去了。
药王说着,取出一根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妇人的体内,捻提转动,一会儿,棺材里传出来婴儿的啼哭声,妇人的呻吟声,妇人产下了一个男孩子
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药王,你可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药王一针救二命的故事从此流传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