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人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傲世法则最新章节!
在所有作战队伍当中,首先对敌造成杀伤的,就是远程兵种。他们军队必不可少的兵种,他们的临场作用,也不仅限于战争的开局。但远程兵种技术含量比较高,对器械的依赖也比较高。
所以汤森没有冲动扩编远程兵种,一开始只要两个战队。
远程战队的主要武器是长弓,由射击技能最好的士兵组成。他们目前只能担负正面战场上的远程压制任务,一张长弓,三袋重箭,一柄腰刀和一套半身皮甲就是他们的全部装备。
远程战队决定之后,就是正面战场中坚――长枪队。三个长枪队是汤森的主攻力量,由身材最健壮的士兵组成,他们配备大盾、长枪和少量铁甲,负责正面突破或防御。
另外三个战队,是攻守兼备的轻步兵,配备标枪、圆盾、腰刀和皮甲。在战争初始阶段,他们负责保护两翼和长弓兵,中段视情况参与攻防,末段自然担当追击的主力。
汤森现在不计算战局失利的战况,他手里总共只有这么点人,完全没有失败的本钱!
另外五十人,汤森全留在身边作为亲卫队。
这并不是他胆子小惜命,而是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这些人都算是人类中的异类,体格差异非常大,什么四只手的一只眼睛的手脚带鳍的比猴子还像猴子的都有,强行塞到队伍里只能破坏整体平衡。
思来想去,汤森只能把他们放在身边因材施教。体格强健的,训练上偏重护卫和冲击;行动敏锐的,训练方向就偏向潜伏和暗杀;具有特殊才能的,干脆就不做硬性要求,尽量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所以近卫队在装备方面是五花八门,甚至保留着部落传统武器。
还别说,几天下来汤森就发现了好些人才。有人耳后长着腮能长时间潜水,有的人能滑翔,有人的吹箭百发百中,有人偷鸡摸狗的技术出神入化,有人看得特别远,有人听觉异常发达很快,汤森的亲卫队就有了绰号,在其他人的纵容下,孩子们都叫他们“马戏团”
汤森一点都不生气,因为训练计划都是他亲手拟定,他知道大家被操练到了何种程度,那不是艰苦两字可以形容的,完全是基于营养摄入的最高限度。身为最高长官,他不能压制部下的全部情绪,而且这种情形有利于竞争。
所有战队的主官都是汤森的嫡系,执行训练时没有任何人情可讲。
每天三次武装越野,每次十里,这是锻炼体质和耐力;每天两次队列训练,这是锻炼纪律和毅力;每天两次战术训练,这是锻炼个人战技和胆量;起床、洗澡、吃饭、睡觉全都在一起,这是在培养团队向心力――晚饭之后还有检讨会、补习班,士兵们连做梦都在训练!
公平的说,部落勇士因为没有系统的启蒙教育,从而导致领悟力普遍比较低,但他们韧性十足很能吃苦。在汤森记忆中,这种程度的训练很容易引发动乱,但在这里恰恰相反,大家却都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说怪话开小差。
原因很简单――有东西可以学习,这些勇士们很快乐。
他们不善表达,但他们内心里尊重自己的长官。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封闭训练的成效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首先,士兵们从部落村子里带来的坏习惯基本被纠正,他们现在站得直、坐的正、还能踢点正步;其次是初步掌握了军事常识,每个人都能从一数到一千,认识一百个字以上,前后左右上下远近都能分清,听得懂命令,记住了军衔标志。
最后,他们为深入训练打下了基础,至少把三十人的小队阵型练得滚瓜烂熟
练到这种程度,其中的辛酸苦辣真是一言难尽。不知喊哑了多少军官的嗓子,也不知打烂了多少根棍子,两个医生倒是挺高兴,因为带出了好几个治疗外伤的徒弟但总而言之,荆棘玫瑰的作战部队具雏形,也拥有了一定战斗力,至少单挑秃鹫联队那样的部队没问题。
这支部队的练成,对汤森来说非常重要。虽然部队在构成上并不特别精锐,但在灵活性上完全合乎要求,在不遇上非常强大的对手的情况下,他能凭借这支部队打下活命的地盘来,让荆棘玫瑰得以发展。
与此同时,商队那边的准备工作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汤森之前说的没错,对荆棘玫瑰来说,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生存。武装力量只是确保胜利果实的必要手段,当然活不下去了偶尔可以打个劫,但绝不能长久维持。想生存想发展,最有力的手段还是通过商队的走私贸易,赚取高额利润来养活自己。
当然,生意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可是基本条件总是一样的――要想在西海岸做生意,首先要收集很多资料,你要知道各地域的出产、各种商品的地域差价,甚至要知道什么地方不能去。这点班奈德做得很好,因为他熟人多,到处找人聊天就能搞到资料。
但其他的准备就相对麻烦些,比如交通工具。西海岸很多地方是没有道路的,即便有也是小路,宽点的马车就无法通行,而驮马是短途贩运工具,长途运载的效率很低,必须要更换运输方式才行――仓库镇这块区域是封闭的半岛,所以第一选择是船。
两百多劳工这段时间就是在造船,但全部新造显然来不及。所以大家根据汤森的提议,班奈德让人买来一些旧船,让劳工拆掉甲板以上的东西,用大梁把两具船身连接起来,再重新布置货仓和上层建筑――看起来很气派,双帆双舵还配浆,就是速度慢得令人伤心。
老船工们告诉汤森,因为连接工艺不行,组装起来的船最多用个大半年,再用小心散架。
汤森看得开,反正这玩意是救急用的,也不指望它能坚持多久,能载货就行。赚了钱还怕买不到船吗?于是轰轰烈烈的改船工程继续,一连造了五艘,能够容纳整个商队。军队也开始了针对护航的深化训练,这原因很简单,必须得做生意了,要不然大家冬天就要饿肚子。
在所有作战队伍当中,首先对敌造成杀伤的,就是远程兵种。他们军队必不可少的兵种,他们的临场作用,也不仅限于战争的开局。但远程兵种技术含量比较高,对器械的依赖也比较高。
所以汤森没有冲动扩编远程兵种,一开始只要两个战队。
远程战队的主要武器是长弓,由射击技能最好的士兵组成。他们目前只能担负正面战场上的远程压制任务,一张长弓,三袋重箭,一柄腰刀和一套半身皮甲就是他们的全部装备。
远程战队决定之后,就是正面战场中坚――长枪队。三个长枪队是汤森的主攻力量,由身材最健壮的士兵组成,他们配备大盾、长枪和少量铁甲,负责正面突破或防御。
另外三个战队,是攻守兼备的轻步兵,配备标枪、圆盾、腰刀和皮甲。在战争初始阶段,他们负责保护两翼和长弓兵,中段视情况参与攻防,末段自然担当追击的主力。
汤森现在不计算战局失利的战况,他手里总共只有这么点人,完全没有失败的本钱!
另外五十人,汤森全留在身边作为亲卫队。
这并不是他胆子小惜命,而是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这些人都算是人类中的异类,体格差异非常大,什么四只手的一只眼睛的手脚带鳍的比猴子还像猴子的都有,强行塞到队伍里只能破坏整体平衡。
思来想去,汤森只能把他们放在身边因材施教。体格强健的,训练上偏重护卫和冲击;行动敏锐的,训练方向就偏向潜伏和暗杀;具有特殊才能的,干脆就不做硬性要求,尽量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所以近卫队在装备方面是五花八门,甚至保留着部落传统武器。
还别说,几天下来汤森就发现了好些人才。有人耳后长着腮能长时间潜水,有的人能滑翔,有人的吹箭百发百中,有人偷鸡摸狗的技术出神入化,有人看得特别远,有人听觉异常发达很快,汤森的亲卫队就有了绰号,在其他人的纵容下,孩子们都叫他们“马戏团”
汤森一点都不生气,因为训练计划都是他亲手拟定,他知道大家被操练到了何种程度,那不是艰苦两字可以形容的,完全是基于营养摄入的最高限度。身为最高长官,他不能压制部下的全部情绪,而且这种情形有利于竞争。
所有战队的主官都是汤森的嫡系,执行训练时没有任何人情可讲。
每天三次武装越野,每次十里,这是锻炼体质和耐力;每天两次队列训练,这是锻炼纪律和毅力;每天两次战术训练,这是锻炼个人战技和胆量;起床、洗澡、吃饭、睡觉全都在一起,这是在培养团队向心力――晚饭之后还有检讨会、补习班,士兵们连做梦都在训练!
公平的说,部落勇士因为没有系统的启蒙教育,从而导致领悟力普遍比较低,但他们韧性十足很能吃苦。在汤森记忆中,这种程度的训练很容易引发动乱,但在这里恰恰相反,大家却都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说怪话开小差。
原因很简单――有东西可以学习,这些勇士们很快乐。
他们不善表达,但他们内心里尊重自己的长官。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封闭训练的成效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首先,士兵们从部落村子里带来的坏习惯基本被纠正,他们现在站得直、坐的正、还能踢点正步;其次是初步掌握了军事常识,每个人都能从一数到一千,认识一百个字以上,前后左右上下远近都能分清,听得懂命令,记住了军衔标志。
最后,他们为深入训练打下了基础,至少把三十人的小队阵型练得滚瓜烂熟
练到这种程度,其中的辛酸苦辣真是一言难尽。不知喊哑了多少军官的嗓子,也不知打烂了多少根棍子,两个医生倒是挺高兴,因为带出了好几个治疗外伤的徒弟但总而言之,荆棘玫瑰的作战部队具雏形,也拥有了一定战斗力,至少单挑秃鹫联队那样的部队没问题。
这支部队的练成,对汤森来说非常重要。虽然部队在构成上并不特别精锐,但在灵活性上完全合乎要求,在不遇上非常强大的对手的情况下,他能凭借这支部队打下活命的地盘来,让荆棘玫瑰得以发展。
与此同时,商队那边的准备工作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汤森之前说的没错,对荆棘玫瑰来说,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生存。武装力量只是确保胜利果实的必要手段,当然活不下去了偶尔可以打个劫,但绝不能长久维持。想生存想发展,最有力的手段还是通过商队的走私贸易,赚取高额利润来养活自己。
当然,生意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可是基本条件总是一样的――要想在西海岸做生意,首先要收集很多资料,你要知道各地域的出产、各种商品的地域差价,甚至要知道什么地方不能去。这点班奈德做得很好,因为他熟人多,到处找人聊天就能搞到资料。
但其他的准备就相对麻烦些,比如交通工具。西海岸很多地方是没有道路的,即便有也是小路,宽点的马车就无法通行,而驮马是短途贩运工具,长途运载的效率很低,必须要更换运输方式才行――仓库镇这块区域是封闭的半岛,所以第一选择是船。
两百多劳工这段时间就是在造船,但全部新造显然来不及。所以大家根据汤森的提议,班奈德让人买来一些旧船,让劳工拆掉甲板以上的东西,用大梁把两具船身连接起来,再重新布置货仓和上层建筑――看起来很气派,双帆双舵还配浆,就是速度慢得令人伤心。
老船工们告诉汤森,因为连接工艺不行,组装起来的船最多用个大半年,再用小心散架。
汤森看得开,反正这玩意是救急用的,也不指望它能坚持多久,能载货就行。赚了钱还怕买不到船吗?于是轰轰烈烈的改船工程继续,一连造了五艘,能够容纳整个商队。军队也开始了针对护航的深化训练,这原因很简单,必须得做生意了,要不然大家冬天就要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