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锦州内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崇祯之军火大明最新章节!
锦州城。
吴三桂已经围困锦州半个月了,始终不见建虏援兵,也不见蒙古兵来救。
但是吴三桂、黎玉田不敢怠慢,依旧谨防死守。
天天派人去城下喊话,或是向城内投射书信,力劝汉八旗献城投降,回归大明,锦州城内始终无人回应。
朱友健“发明”的扩声器得到了广泛的用处。
大嗓门的士兵被挑选出来,在一众骑兵的护卫下,每天都到城下。
在城头火炮和守军弓箭的射程外,三五人一起,对着扩声器的收声口,全力大喊。
声音虽然传不太远,但是城头守军大约能听清。
为了生动,甚至还会来一段封狼居胥类的说书故事。
日复一日,城中汉八旗竟然仔细听那故事情节,颇有点上瘾的意思。
多尔衮知道后大怒,杀了几个汉兵,命人将战鼓搬到城墙,一旦明军喊话,城墙上就擂鼓。
气的城下明军破口大骂。
期间,崇祯命人送来军粮、马匹,更有几种新型武器和运输工具,以增强军力,稳定军心。
直到现在,吴三桂看到那些东西,还是啧啧称奇。
回想半个月前,数百运粮官赶着四个轮子的马车来到军营的时,马上引起了士卒的围观。
在此之前,大明都是使用两轮马车,两根车辕担在马匹身上。车子和货物的重量,负担在车轮和马匹两处。
马匹除了提供动力,还要负担承重,极其损耗马力。
虽然人们知道四轮马车可以减轻马匹负重,但是其几乎不能转弯,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根本没人制作。
如今崇祯专门为设计了转轴,使得四轮马车也能随心调整方向了。
这极大提高了马匹的运力、速度和马车的灵活度。
仅仅一次运输,就解决了大军3个月的口粮。同时减少了一半的路途损耗。
明军中人无不称赞。
令吴三桂更惊奇的是第二批押运队。
居然没有用马匹,全是人力!
一千士兵骑了名为“三轮脚踏车”的载具,送来大批物资,到达后更是直接充当步兵,加入战斗。
这些三轮车也被当做军营内的运输工具,进一步节省了人力、马力。
使更多人能加入战斗序列。
第二次送来的物资,不仅有数千崇祯五箭弩、数万箭夹、一百台崇祯连弩。
更有名为“滑板”和“自行车”的两种传令专用工具。
只要在军中地面平整,传令兵就可以借助“滑板”和“自行车”快速往复,堪称机动灵活!
不仅节省了大量马匹和草料,更提高了传令效率。
现在,吴三桂和黎玉田,每天都赞叹崇祯圣明,几乎成了口头禅。
今日,是明军计划里首次进攻的日子。吴三桂指挥着炮兵走向前线,三轮车里装满弹药。
以往需要大半日才能运完的火炮物资,这次一刻钟就完成了。
按照崇祯提前订好的计划,为了不枉费士兵性命,前期以炮轰和射箭为主要进攻手段。
之前缴获的火炮被推到阵前,调整好角度,士兵开始装填火药和铅弹。
“放!”
“轰……”
一声军令,一声炮响。
铅弹轰击在南城墙距离地面三分之一处。
这是朱友健特意安排的。
如此轰击,一是震慑城中军民,二是集中所有火力,争取不费一兵一卒,轰塌这处城墙,以便将来攻城。
城内。
“报……禀摄政王,城外明军开始炮击了!”亲兵来报。
多尔衮一身常服,坐在窗前,遥望炮声处。
“听上去像是在玩呢,一次就一炮。不是攻城的打算。有什么图谋么”多尔衮自言自语。
亲兵不知多尔衮是否在跟自己说话,寻思一会,说道:“明军不紧不慢,时时校对,只轰击一处城墙!像是在练兵!”
多尔衮苦笑,这哪是练兵啊!这是震慑!
之后一连三天,明军不分日夜,有节奏的轰击,也就是锦州城墙坚固,才没有倒塌。
但是城内军民日日心惊,谁也不知道明军如此慢条斯理的轰法,这城墙能撑到什么时候。
吴三桂倒是不急,崇祯还要派出数万大军前来支援。现在炮轰正是大战前的准备。
第五日,城墙裂开了一条清晰可见的缝隙,引得城外明军阵阵欢呼。
城中的人更加担心。
夜晚,一处角落,三个人趁夜色聚在一起,小声商议着什么。
“听说了吗今天南墙被明军轰出了裂缝!”
“早就传开了。我们不能再迟疑了。万一明军攻进来,咱们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我们人数太少了,怕是冲不进王府,更拿不下城门。”
“冲进王府就别想了,那里的白甲兵根本不是我们能对付的。我觉得,可以从东门突破!”
“怎么”
“东门一个小队长是东强的小舅子,明天让东强把他约出来,想办法让他跟我们干!”
“可信得过”
“东强作保,应该没问题。”
“速去!如果成了,明天子时,我们170人集体出动拿下东门,放明军进来,图个平安!”
次日子时。
将近200多人摸黑到了锦州东门不远。紧张的等待着城头上的信号。
据说,东强的小舅子联系了城门十几个汉八旗士兵,准备趁守备熟睡,要了他的命,然后一鼓作气,拿下城门。
蹲在多个隐蔽处的汉八旗士卒,紧张无比,很多人手心冒汗,大气也不敢出。
这种掉脑袋的活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突然,一个光点在城头亮起。每隔三息亮一次。一直闪了6次才停下。
“信号来了,快,行动!”
就在这一刻,东城门下,匆忙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将近200人直奔城门。
“咕咕……咕咕……”
有人发出暗号,等待城楼里的人回应。
几息过去,没人应答,所有人都感觉时间变得极其慢,颇有些煎熬。
“咕咕……咕咕……”
暗号再次响起。
“噗噗噗……”
约定好的回应没来,周围却响起密集的脚步声,像是很多人在黑暗处快速移动,不知敌友。
随即,数十个火把被点亮,将城门下的一方空地,照的明亮。
一个满脸胡子的士兵走了出来。
那个叫做东强的兵见了大喜。
“我说舅子,你这阵仗也太大了,这么高调会引来城内其他守军的,快熄了火,速速打开城门!”东强急急说道。
“姐夫,不这么大阵仗,捉不住你们这些叛贼啊!”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
“什么!你……”东强瞬间明白了,顿时慌了手脚,蹬蹬蹬后退了好几步。
锦州城。
吴三桂已经围困锦州半个月了,始终不见建虏援兵,也不见蒙古兵来救。
但是吴三桂、黎玉田不敢怠慢,依旧谨防死守。
天天派人去城下喊话,或是向城内投射书信,力劝汉八旗献城投降,回归大明,锦州城内始终无人回应。
朱友健“发明”的扩声器得到了广泛的用处。
大嗓门的士兵被挑选出来,在一众骑兵的护卫下,每天都到城下。
在城头火炮和守军弓箭的射程外,三五人一起,对着扩声器的收声口,全力大喊。
声音虽然传不太远,但是城头守军大约能听清。
为了生动,甚至还会来一段封狼居胥类的说书故事。
日复一日,城中汉八旗竟然仔细听那故事情节,颇有点上瘾的意思。
多尔衮知道后大怒,杀了几个汉兵,命人将战鼓搬到城墙,一旦明军喊话,城墙上就擂鼓。
气的城下明军破口大骂。
期间,崇祯命人送来军粮、马匹,更有几种新型武器和运输工具,以增强军力,稳定军心。
直到现在,吴三桂看到那些东西,还是啧啧称奇。
回想半个月前,数百运粮官赶着四个轮子的马车来到军营的时,马上引起了士卒的围观。
在此之前,大明都是使用两轮马车,两根车辕担在马匹身上。车子和货物的重量,负担在车轮和马匹两处。
马匹除了提供动力,还要负担承重,极其损耗马力。
虽然人们知道四轮马车可以减轻马匹负重,但是其几乎不能转弯,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根本没人制作。
如今崇祯专门为设计了转轴,使得四轮马车也能随心调整方向了。
这极大提高了马匹的运力、速度和马车的灵活度。
仅仅一次运输,就解决了大军3个月的口粮。同时减少了一半的路途损耗。
明军中人无不称赞。
令吴三桂更惊奇的是第二批押运队。
居然没有用马匹,全是人力!
一千士兵骑了名为“三轮脚踏车”的载具,送来大批物资,到达后更是直接充当步兵,加入战斗。
这些三轮车也被当做军营内的运输工具,进一步节省了人力、马力。
使更多人能加入战斗序列。
第二次送来的物资,不仅有数千崇祯五箭弩、数万箭夹、一百台崇祯连弩。
更有名为“滑板”和“自行车”的两种传令专用工具。
只要在军中地面平整,传令兵就可以借助“滑板”和“自行车”快速往复,堪称机动灵活!
不仅节省了大量马匹和草料,更提高了传令效率。
现在,吴三桂和黎玉田,每天都赞叹崇祯圣明,几乎成了口头禅。
今日,是明军计划里首次进攻的日子。吴三桂指挥着炮兵走向前线,三轮车里装满弹药。
以往需要大半日才能运完的火炮物资,这次一刻钟就完成了。
按照崇祯提前订好的计划,为了不枉费士兵性命,前期以炮轰和射箭为主要进攻手段。
之前缴获的火炮被推到阵前,调整好角度,士兵开始装填火药和铅弹。
“放!”
“轰……”
一声军令,一声炮响。
铅弹轰击在南城墙距离地面三分之一处。
这是朱友健特意安排的。
如此轰击,一是震慑城中军民,二是集中所有火力,争取不费一兵一卒,轰塌这处城墙,以便将来攻城。
城内。
“报……禀摄政王,城外明军开始炮击了!”亲兵来报。
多尔衮一身常服,坐在窗前,遥望炮声处。
“听上去像是在玩呢,一次就一炮。不是攻城的打算。有什么图谋么”多尔衮自言自语。
亲兵不知多尔衮是否在跟自己说话,寻思一会,说道:“明军不紧不慢,时时校对,只轰击一处城墙!像是在练兵!”
多尔衮苦笑,这哪是练兵啊!这是震慑!
之后一连三天,明军不分日夜,有节奏的轰击,也就是锦州城墙坚固,才没有倒塌。
但是城内军民日日心惊,谁也不知道明军如此慢条斯理的轰法,这城墙能撑到什么时候。
吴三桂倒是不急,崇祯还要派出数万大军前来支援。现在炮轰正是大战前的准备。
第五日,城墙裂开了一条清晰可见的缝隙,引得城外明军阵阵欢呼。
城中的人更加担心。
夜晚,一处角落,三个人趁夜色聚在一起,小声商议着什么。
“听说了吗今天南墙被明军轰出了裂缝!”
“早就传开了。我们不能再迟疑了。万一明军攻进来,咱们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我们人数太少了,怕是冲不进王府,更拿不下城门。”
“冲进王府就别想了,那里的白甲兵根本不是我们能对付的。我觉得,可以从东门突破!”
“怎么”
“东门一个小队长是东强的小舅子,明天让东强把他约出来,想办法让他跟我们干!”
“可信得过”
“东强作保,应该没问题。”
“速去!如果成了,明天子时,我们170人集体出动拿下东门,放明军进来,图个平安!”
次日子时。
将近200多人摸黑到了锦州东门不远。紧张的等待着城头上的信号。
据说,东强的小舅子联系了城门十几个汉八旗士兵,准备趁守备熟睡,要了他的命,然后一鼓作气,拿下城门。
蹲在多个隐蔽处的汉八旗士卒,紧张无比,很多人手心冒汗,大气也不敢出。
这种掉脑袋的活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突然,一个光点在城头亮起。每隔三息亮一次。一直闪了6次才停下。
“信号来了,快,行动!”
就在这一刻,东城门下,匆忙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将近200人直奔城门。
“咕咕……咕咕……”
有人发出暗号,等待城楼里的人回应。
几息过去,没人应答,所有人都感觉时间变得极其慢,颇有些煎熬。
“咕咕……咕咕……”
暗号再次响起。
“噗噗噗……”
约定好的回应没来,周围却响起密集的脚步声,像是很多人在黑暗处快速移动,不知敌友。
随即,数十个火把被点亮,将城门下的一方空地,照的明亮。
一个满脸胡子的士兵走了出来。
那个叫做东强的兵见了大喜。
“我说舅子,你这阵仗也太大了,这么高调会引来城内其他守军的,快熄了火,速速打开城门!”东强急急说道。
“姐夫,不这么大阵仗,捉不住你们这些叛贼啊!”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
“什么!你……”东强瞬间明白了,顿时慌了手脚,蹬蹬蹬后退了好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