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共和国战疫 > 第062章 援黄石感控专家程科萍

第062章 援黄石感控专家程科萍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

    除了幸运被救治成功的何先生之外,还有更多患者被这群共和国的英雄们挽救了回来。

    作为首批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丁一针”丁明博士,冒着被气溶胶传播感染的风险,一次次地为危重患者救治。这里提到的是一位危重症患者,他不仅为其实施了气管镜检查,并为其进行了肺泡灌洗治疗。患者张某今年57岁,两个月前不幸确诊为新冠肺炎,随着病情的快速进展,很快就送到重症监护室。据黄石市中医医院重症医疗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李卿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病情很重,为了能够让他的肺张开,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每天给他做俯卧位通气,但效果并不好。

    黄石市中医医院重症护理组组长、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晓青更是说:“可以说,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尝试了各种治疗,也上了ECMO,希望能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3月22日上午,“丁一针”接到紧急任务,要为黄石市中医医院这位危重症患者做气管镜。

    开放气道就会发生气溶胶传播感染的风险,可此时的“丁一针”没有半分犹豫,因为这就是他该去的战场。

    穿好防护服,戴上正压通风头套,一切防护准备工作就绪后,“丁一针”跟战友们一起来到病人床边。

    在气管镜下,“丁一针”看到患者气道里有脓性分泌物。

    为了让患者气道恢复通畅,“丁一针”在李卿的协助下,为患者进行了肺泡灌洗,并调整了气管插管位置。

    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持续了20分钟左右。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希望病人能早日脱离呼吸机!”

    自2月11日到黄石驰援以来,“丁一针”和他的战友们就一刻没有停歇。

    他还向我特别展示了自己的日记。

    那是他来到黄石的第七天。

    这里的医护很热情,昨天吃午饭时,负责生活保障的严老师,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盒饭,还有水果、酸奶,还不停地问我们够不够?合不合口味?真的是受宠若惊啊!今天早晨,病房负责人邵主任热烈欢迎我们。

    “丁一针”所在的是普通病房,已按照江苏流程进行改造,使得分区更合理,有效的减少医护人员的感染。

    当时病房收治了33个患者,其中3个病重患者。

    医护人员共有20人,医生9人,护士11人。

    医生中有两人来自江苏,分别是“丁一针”和南通的一位感染科医生。

    某天上午他第一次进隔离病房。

    由于他“体积”有点大,身高179cm,体重85公斤,穿脱防护服很费劲。

    好在这里的护士美眉很给力,一直协助他完成。

    “丁一针”为患者采咽拭子是拿手绝活。

    某天上午他为两位患者采了咽拭子,其中一位患者是个年轻女孩,她全家不幸都染上了新冠肺炎。

    他来之前,心想新冠肺炎就如同雾霾一样笼罩着患者的心,但来到这里才发现患者情绪很稳定,也很乐观。

    除了咽拭子,“丁一针”还戴三层手套为患者做血气检查。

    在他的建议下,完成了8楼病区第一次血气检查。

    虽然这项检查在呼吸科和ICU属于常规检查,但是由于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组成,没有呼吸和危重症的专科医生,因此血气检查一直被搁置着。

    病房里有3个患者病情较重,其中两个都有脉氧下降。

    为了进一步掌握患者氧和情况,准确把握病情轻重,结合影像学表现,做好患者的分流管理,所以他建议给重症患者做血气检查。

    一个患者从准备到完成大概3到5分钟,戴着三层手套,操作时难免有点影响手感。

    但好在运气不错,很快,3个患者都顺利、快速完成了检查。

    见到陆陆续续有病人痊愈出院,也没有新病人收进来,他说感到春天就快来了。

    事实也是如此,事后证实湖北黄石一线的病患救治与疫情防控做得非常好。这其中,驰援而来的江苏与全国医疗专家密不可分,与幕后英雄密不可分。

    疫情面前,白衣战士冲向湖北一线治病救人,那谁又来护他们周全呢?

    有一群人默默付出,是驰援一线的幕后英雄他们就是感控专家。

    2月11日晚,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感控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程科萍抵达湖北黄石。

    2月19日晚11点半,程科萍还在伏案整理白天调研医院需整改的问题。“污染区护士防护意识欠缺,防护不够;穿脱防护服意识欠缺;通道的各个门口无手消;洗澡间位于更衣室最里面,布局不合理,无黄色垃圾桶……”这些问题不知在程科萍的脑海中要来回过多少遍……

    “到驻地时才发现,整个医疗队就我一人是院感专职的,顿时感觉肩上责任更重了。”有着20多年丰富感控经验的程科萍介绍,上岗前必须进行防控防护的培训。

    在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协调下,很快给感控组增援五名骨干护士,其中两名是护士长,这让程科萍心里更有底了。

    说干就干,从2月13日起,程科萍就开始为各医疗机构的“种子选手”做防护培训。

    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对一培训,对所有要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进行防护用品的穿、脱、消毒等方面的培训。“光穿防护服就13步,因为是从污染区出来的。脱就更麻烦,要20步,每一步后都要7步洗手,每一个动作都有要领和技巧。防护服的穿和脱,一套下来就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程科萍主任告诉我,现场考核也很严苛。

    “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黄石完成‘抗疫’,必须确保每个人都考核合格再上到一线去,医护人员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闪失。”经过三天系统培训,程科萍所带领的感控组,已对江苏援黄石医疗队的54名医生,104名护士进行了穿脱防护用品的培训。“接下来会安排感控组的骨干护士、护士长,每天到病区临床监督。”

    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她这个感控专家也俨然变成了“建筑设计师” 。

    黄石市主要有黄石市中心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黄石有色医院和黄石矿务局医院等5所定点收治医院。“感控组每天都派人去各医院调研,看病区的空间布局。”程科萍主任特别向我说起这些,为保住医护人员的安全,医院的三区两通道必须尽快落实好。

    三区两通道即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而大部分医院病区空间有限,除了黄石市中医医院是传染病医院外,三区两通道的布局都从零开始做。

    加上疫情的影响,工人也没有复工,就连施工的材料都买不到。

    这些问题,都给程科萍主任改造病区带来很大的挑战。

    “每天和医院院领导对接,大家集思广益,讨论改造方案,利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满足三区两通道的要求。”程科萍主任说,黄石这儿的院领导特别给力,很支持我们工作。为腾出空间施工,院长都亲自帮忙搬东西。

    时间紧,任务重,她白天带领人员马不停蹄地跑各家医院实地调研,晚上继续伏案整理调研时发现的问题,一忙就到了深夜。“我是搞院内感控的,现在感觉自己快成了半个建筑设计师了。”程科萍主任幽默地说。

    经过程科萍带领的感控组队员们的坚持和努力,进一步推动了黄石各医院三区两通道的建立,并初见成效。

    自从抵达黄石后,程科萍就像个陀螺一样白加黑连轴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程科萍主任在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里年龄算大的,但她就是不服老,身上总是有股韧劲。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总是在微信上嘱咐:程老师您休息一下,我安排其他人员去临床监督。这时,程科萍主任总是说,没事,理顺了后面就好了。“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对于院感人员来说,驰援的医护人员零感染,整整齐齐地安全回去,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由于程科萍主任在黄石一线严抓感控,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也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受到了来自新华网、南京日报、凤凰网、紫牛新闻、现代快报+ZAKER南京、紫金山新闻、今日头条、网易、企鹅号、搜狐号等的连番报道。 程科萍主任的战疫日记也留下了当时的场景与无限感悟。

    时光飞逝,来黄石整整二十天了。这里经常阴雨绵绵,在马路上几乎见不到人影,也听不到城市往日的喧闹。

    这两日好消息频传,新冠肺炎病人陆陆续续出院。我们刚来时,黄石市中医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有200多人,到今天仅有23人,其中重症监护室的3位患者也转到黄石市中心医院集中救治。

    今天我们感控组来到黄石市中医医院隔离病房进行感控质量督查,对1号楼的一层隔离病房楼进行终末消毒。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全副武装(戴着三层手套、两层口罩、护目镜和面屏),说干就干。先把每间病房的空间算好,消毒液的浓度和用量配置好。随后进入隔离病房,把病人遗落的东西按医疗废物处理。隔离病房没有护工,我们和护士一起临时当起消杀员。

    看着空荡荡的病房,心里惆怅万千,想起曾经有病人痊愈出院时的欣喜和感激,也有病人虽经努力抢救但还是非常遗憾地离开了我们……

    曾想起这样大规模的病房消杀情形,还是在2003年SARS期间,希望这次病房的消杀后迎来期盼的春天。相信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终将过去!

本站推荐:上门女婿叶辰活色生香夏星辰白夜擎你是我的难得情深悠哉兽世:种种田,生生崽冷宫凰妃放任叶辰萧初然小说萧家上门女婿千九九牧夜霄

共和国战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王鹏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鹏骄并收藏共和国战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