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文学 > 葬清 > 第17章 对策

第17章 对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葬清最新章节!

    李鸿章刚睡过午觉,王锡祉的电报到了。

    张佩纶轻轻的递过去,嘴角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那个闵大人,先是杀倭令,现在是杀倭军,啧啧,胆子越来越大了,花样越来越多,令人刮目相看啊。”

    又是一份超长篇电报,有学问的人就是厉害,绝对是妙笔生花、堪称经典之作。

    重点特出闵总管的决心,举全道之力协助大清作战,倾府库之藏招揽天国义士,集民间所有财力、人力、物力,与倭寇决一死战,不惜与敌俱焚、与平壤共存亡,字字如金石,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拳拳赤子之心似乎裂纸而出,恍惚中,看到了一个忠贞不渝、忧国忧民的现代屈原。

    另一个重要内容,当然是吹捧于成龙,谈古论今,滔滔不绝,毫不吝啬赞誉之词,将于成龙夸成了一朵花,智勇双全、胆识过人,拥有惊世骇俗的谋略,堪称当代孙子,区区一个千户太委曲了,若是统领杀倭军,必能运筹帷幄,轻松击溃倭寇、解放全朝鲜,还三千里河山一个朗朗乾坤。

    李鸿章扫了几眼,面色微沉,一言不发只看着张佩纶。

    在岳父大人身边呆久了,张佩纶对他的言行举动了然于心,一个细微的动作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张佩纶收起笑意,沉吟片刻,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明白了。”

    李鸿章微抬下巴,鼓励他说下去。

    “这个闵丙奭我是了解的,圣人之徒闵损的后裔,朝鲜闵氏的旁支,论辈份,与大院君夫人是堂姐弟,闵后的堂叔,朝鲜有名的儒学大师,一向比较保守,老沉持重,主政平安道十余年,左右逢源,太平无事,这次的举动不合常理。”

    张佩纶进士出身,熟读史书,学富五车,当过日讲起居注官,对古今中外的儒学名人了如指掌:“以闵丙奭的性格,不可能下达杀倭令,因为倭人绑架了他的独子,勃然大怒,当时可能失去了理智,冲动之下铸成大错,等他回过味来,自知惹下了杀身之祸,心里害怕了,但事已至此,只有硬着头皮撑下去。”

    这些都是常识,没有特别的个人见解,李鸿章没吭声,有点不满意。

    张佩纶是个聪明人,马上语气一变:“此电证明,闵丙奭不看好我军,对形势比较悲观,或许得到消息,倭人很快就要大举报复,我四大军几乎在同时到达,胜少败多,他必须自谋良策,杀倭军就是自保的一股力量。”

    杨士骧正好刚进门,只听到后面的两句话,笑问道:“什么杀倭军?谁在自谋良策?”杨士琦、周馥、李经方、于式枚鱼贯而入,齐拜道:“中堂大人(父亲)!”

    李鸿章朝他们一看,摆了摆手,闪过几丝讶色,将电报递给了杨士骧。

    杨士骧看完,面色古怪,接着给其他人传阅,个个表情差不过,周馥忧心忡忡,杨士琦脸色凝重,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李经方微有喜色,张口欲言,瞥了张佩纶一眼,又没发话。

    堂内静了一会,气氛怪异,杨士骧手指一弹电报:“幼樵一言中的,闵丙奭自觉惹火烧身,不得不考虑后路,倭人的报复为时不远,与我大清的决战近在眼前,胜则万事皆休,败则死无葬身之地。”

    李鸿章抬起眼皮,看看李经方的脸色:“日本领事到了吗?”

    李经方笑道:“半个小时前,陆奥宗光召见了汪凤藻,提出最严厉的抗议,就在刚才,天津领事荒川也找到我,要求立即见父亲,我推托了一下,说父亲正在午休,估计小村寿太郎也已经找到总理衙门,呵呵,各国公使肯定也在受到骚扰。”

    见长子喜笑颜开,李鸿章似有不悦。

    形势如此严峻、复杂,稍微应对不慎,便是一场灾难性的大风暴,不仅朝鲜糜烂,大清也难以脱身,这个关口还在高兴,岂有岂理?

    杨士琦为人最机灵,善于观颜察色,暗中一踢李经方,李经方立知失态,随即变得严肃其词:“父亲放心,孩儿已有应付之策,倭人卑鄙在先,我想那些洋人不会视而不见,最起码保持中立。”

    李鸿章不动声色,起身走向墙上的地图。

    幕僚们飞快的对望一眼,瞬间心领神会。

    外交是一方面,但倭人一向胆大包天,屡次冒天下之大不韪,连英藉商船也敢击沉,这次更是一个绝好的借口,估计西洋各国也无力阻止倭人的军事行动,平壤方面将承受巨大的压力,杀倭令的风暴,超出之前的预料。

    大家纷纷涌过去,几双目光扫视东北亚地图。

    周馥身为前敌营务处总办,了解颇深:“目下,倭军入朝仅有数千人,主力已经南下,与牙山我军相对峙,暂时无力北上,我估计,倭人肯定从国内运兵,短则七天,长则半个月。”

    李经方忽然插话:“如果倭人不顾一切,从汉城分兵北上呢?”

    周馥摇摇头:“牙山方面相持不下,倭人决不敢分兵,否则叶聂两人必然强攻,一举破营,我虽不知汉城的留守部队,但肯定很少,仅够包围王宫、分守城池所用,再无多余人马。”

    汉城一带被倭人控制,连袁世凯都撤出来了,几乎无法搜集到准确情报,只能凭经验、估计,甚至于想当然,以他们看来,牙山叶聂部人数不少,倭军必不敢小视,再从汉城抽军北上,首都形同虚设,可能性几乎为零。

    李鸿章轻咳一声:“倭人能动员多少兵力?估计从哪里登陆?”

    昔日的驻日大臣李经方,对倭国最有发言权:“六年前,倭国改编原来的部队,组建了六个常备师团,除去本土最基本的防护需要,三个师团可机动……”

    杨士琦插问一句:“据说,倭军师从德国,一个师团有一万八千人?”

    李经方点点头:“一个师团包括两旅团、四步兵联队,再加炮兵、辎重和骑兵联队,按规定应有一万八千人,其中步兵一万二千,但财力有限,平时兵额一万人,战时足额则超过两万人。”

    正在入朝的四大军,总人数不过一万三千五百余人,还不如倭军的一个师团,倘若三个师团全部运到朝鲜,后果可想而知。

    “中堂大人,看来增兵势在必行,最起码要保持均势。”因为担任前敌营务处总办,周馥肩头的责任更重。

    李鸿章轻叹一口气,掩饰不住的忧色。

    杨士琦玲珑剔透,立马猜中了李中堂的心事:“不要仅看正规师团,倭军的补充能力极强,听说还有二、三十万预备役,随时可以征用入伍,两、三个月内,可以组建十几个师团。”

    李经方不屑道:“所谓预备役,其实就是一群农民,经过很简单的训练,武器装备肯定不行,战斗力无法与正规军相持并论,弹药消耗、后勤辎重也远远跟不上,真正较量起来,与民团差不多。”

    话说得很轻巧,张佩纶眼中隐有冷笑,杨士骧兄弟、周馥无奈对望一眼。

    再差的预备役,能差过大清的某些军队吗?

    身为淮系、北洋的核心,国内军队的实际状况,他们比谁都了解。

    哪个提督、哪个将军不贪污腐化?不务正业、克扣军饷,乃至于吃空饷,各营能有九成数就是好的了,最过份的是,有些营兵的真实人数,连名单上的一半都不到,捞钱是他们最大的动机,抽大烟、玩女人是最大的兴趣,打仗反而成了副业。

    士兵疲废、半数是大烟鬼、军心涣散,训练马马虎虎,装备破旧不堪,毫无士气可言,许多人一年打不了几枪、开不了几炮,花大价钱卖来的新式武器,没有人去保养、维修。

    李鸿章身居高位,何曾不想打一仗?何曾不想为脸上添光?

    东方的恶邻,十几年前羽翼尚未丰满,就露出了凶悍的獠牙,吞流球、侵台湾、扰朝鲜,其野心不下于西洋各国,一战可把它打回原形,扬国威、镇洋人,老佛爷、皇上高兴、百姓唤呼、翁老儿没话说,外交上的腰杆也硬了,说话底气足。

    堂堂****上国,谁愿意在洋人面前低三下四?

    可是,李鸿章有自知之明,这样的军队根本打不了仗,空虚的国库,也打不起,如果硬着头皮打,吃亏的还是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每次都被揍得鼻青眼肿,最后赔款割地。

    如果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哪怕退让一步,也比事后的损失小得多。

    那些所谓的清流啊,不知兵、爱面子、拒绝正视双方的实力,或为了区区虚名,或为了争权夺利,坐在家里指手画脚,鼓动一批无知者,不顾现实盲目叫囔战争,却不敢承担任何责任,一旦战败,马上推得一干二净。

    正应了一句老话:“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

    背负了太多骂名的李鸿章,暗自苦涩了一会,明知前面是一个陷阱,却不能拐弯,也不能退缩,只有重走老路,这仗不想打也要打了。

    收回失神的思绪,看了看众幕僚,似乎自顾自的问道:“你们看,哪里还能抽出兵?”

    不约而同的,众人的目光落到地图上,心里盘算了片刻,很快,相互对视苦笑。

    大清拥地万里、黎民数兆,全国各省军队加起来有数十万,听起来很吓人,仔细一惦量,庞大的军队,零星分散于庞大的国土,漫长的疆界、海岸线、重要城市据点,处处需要防守,北方的俄罗斯、越南的法国、缅甸的英国,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只要有机会,都会毫不迟疑的咬上几口,这些年的亏吃得太多了。

    关键时刻,偌大的中国居然无兵可调,

    其实在四大军入朝前,朝廷已经很头疼了,东拼西凑,拆东墙补西墙,能机动的全想到了,捉襟见肘啊。

    室内的气氛更加凝重,如暴风雨前的征兆,乌云压顶,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像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沉甸甸的。

    周馥走回桌旁,举杯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自嘲道:“要兵没问题,我们可以学闵丙奭,招揽山贼、马匪,各省的亡命之徒多如牛毛,十万八万没问题,呵呵,关键是……”

    “银子!”杨士琦代他说出口,摇摇头:“不用说十万八万,招个三万两万,卖了翁老儿也拿不出来,我敢打赌,老家伙肯定会搁担子。”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是军队的老话,战事一起,银子就像流水一般,哗啦啦的向外淌,朝廷的底子大家都知道,现有入朝的军费已是不堪重负,更何况老佛爷的六十大寿马上就到,再节省也不能让老佛爷受委曲。

    李鸿章摆摆手,目光回到地图上,立即转换话题:“登陆地点呢?”

    周馥脱口而出:“仁川、元山。”马上跑了过去,在图上指出地点。

    仁川是汉城的门户,条件优越,目前控制在倭人手里,一支强大的舰队停泊在港口,前次入朝就是在此登陆,元山是北朝鲜唯一大港,也是可以大规模登陆最佳地点,王锡祉在夜间的电报里已经说明,倭人早有此计划,于成龙派一队奔袭防守。

    从汉城北上,从元山西进,甚至于分兵西北方,攻占平城、顺川、博川、肃州,切断平壤与国内的联系,平壤城几成孤岛,四大军也有全军覆没之忧。

    这两个港口是倭人的最好选择,杨士琦用手丈量了几下,忽然目光一滞,喃喃道:“不论是汉城还是元山,与平壤均有数百里的距离,行军时间太长,而且缺少了突然性。”食指一点某地,用目光询问众人:“如果从这里登陆呢?岂不是直捣平壤,打得我军措手不及?”

    “大同江?”众人眼神一紧,面有惊愕。

    从黄海进入江口,溯流几十里即是平壤城,那里的江面非常宽阔,大型军舰也能自由往来,运兵速度快,免去了陆路周转的奔波。

    周馥立即摇头:“大同江固然是一条捷径,但那里没有大型港口,大部队很难登陆,特别是辎重、重武器,难度太大,耗费的时间太长,与陆路相比并无优势,如果有可能,至多是小规模的步兵,缺少强大的火力。”

    他是李鸿章的老幕僚,办事谨小慎微,说罢又觉不妥,马上补充道:“杏城之言也有一定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倭人一向喜欢冒险,干脆在江口布置水雷。”

    李鸿章嗯了一声,表示可行。

    李经方也伸出了手指,先点在元山港:“在我的印象中,元山以前是小渔港,正式开港才十余年,规模远不如仁川,而且于成龙动作很快,及时分兵,抢在倭人之前控制在手里,不过于部人数太小,那里只有一百多人,我建议立即派遣两到三营,架设大炮,吓阻倭军的军舰。”

    李鸿章看了他一眼,满意的点点头:“令卫汝贵部,抽调两营转赴元山,接过港口防务,于成龙部属于马营,返回平壤协防。”顿了顿,又颇不放心:“盛军再留一营驻安州、两营驻肃州,毅军留一营驻义州,奉军留一营驻清川江要隘,丰阿升部留一营驻博州。”

    入朝部队本来人数就不够,这一分兵又去了八营四千人,进驻平壤的仅剩九千五百余人,敌我力量更为悬殊,形势更加恶劣。

    可两营驻防元山港,不一定能守住,一旦兵败失陷,倭军顺利登陆,必然要进攻平壤以北的各大重镇,作为决策者,不得不通盘考虑,正所谓“先败而后胜”。

    周馥忧色愈重,小声道:“平壤压力太大,必须增兵。”

    李鸿章心中有底,沉吟良久,徐徐道:“向朝廷请旨,调宋庆毅军余部、刘盛休的铭军、盛军吕本元部,尽早赶赴朝鲜参战,依克唐阿将军驻守九连城、张锡銮移驻鸭绿江,盛京将军裕禄加强边防,并建议朝廷立即添募三十营,以备后用。”

    七拼八凑,万把人算是凑齐了,这已是仅有的机动力量,平壤城将聚集两万人马,国内只有募兵这一条路,若是战事太过吃紧,这些新丁就拉上前线当炮灰。

    于式枚不在场,杨士琦暂充文案,疾笔如飞。

    这时,一位戈什哈进来了,跪地报告:“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在外求见。”

    众幕僚相视一笑,李经方道:“让他等等,就说中堂大人尚未起床。”

    李鸿章默认,挥手令戈什哈退下。

    李经方热切的看着父亲,侃侃而谈:“仁川方面,肯定是倭军登陆的主要港口,虽然掌握在倭人手里,但大海辽阔,机会不少,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孩儿建议,北洋水师必须倾巢出动,中途截拦倭人的运输船,不惜决一死战。”

    李鸿章无奈一笑:“电令丁日昌,速回天津,商讨海战事宜。”

    说完这些,李鸿章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回到座位上,一声轻叹:“玉山,你草拟一个费用清单,赶在天黑前报送翁老儿,十万火急,不得有任何延误,争取在明天早朝时通过。”

    玉山是周馥的字,他呵呵自嘲:“我这个前敌营务总办,早就变成了讨债鬼,翁大人现在一看到我,比阎王爷还害怕。”

    想起翁同和的苦瓜脸,众幕僚莞尔,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

    李鸿章淡淡的说道:“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为公为国,问心无愧。”目光闪了几下,慢悠悠的问道:“杀倭军的事,你们看如何?”

    探讨了半天的局势,大家几乎忘记了王锡祉的那份电报。

    李经方抢先说:“难得闵丙奭有此心意,自掏腰包养兵,不费我大清半钱银两,白得一支劲师,正好补充平壤的防守,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况且,闵丙奭的面子不能不给,干脆顺水推舟,甚至于给予大力帮助。”

    道理很浅显,大家都点头赞同。

    不过,老沉持重的周馥心有疑惑:“杀倭军属于朝鲜自建,与我大军如何协调?谁主谁次?各路大军来源复杂,必然要统一指挥,倘若闵丙奭另有想法,我们如何处置?”

    李经方不假思索:“朝鲜是我大清的属国,闵丙奭只是区区一道总管,当然要服从我军的调动。”到底谁干入朝部队的统帅,目前尚无定论,李经方没有死心,暗自里在竭力争取。

    李鸿章眉头微皱:“闵总管德高望重,身为一道之首,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当然,各军肯定要统一协调,但杀倭军有一定的自主权。”

    杀倭军不是大清的军队,属于平安道自建,肯定轻易不会放手,大敌当前,急需闵丙奭的协助与配合,最忌内讧拆台,若是惹恼了闵总管,即便不敢明地里捣蛋,暗中也是心怀不满,一旦中途使坏,大清朝只有收拾烂摊子。

    李经方稍有尴尬,不服气的说道:“指挥权上我们可以让步,但统领人选,必须重新考虑,闵总管不通军事,挑选的那个于成龙,其实是一个马匪。”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电报,顺手递给李鸿章:“这是奉天的消息,于成龙原藉山东,大字不识一个,从小就恶迹斑斑,后流窜内蒙、奉天十几年,占山为王、纵横草原,无恶不作,杀人如麻。”

    资料很详细,众幕僚都是啼笑皆非。

    杨士镶昨天还称赞于成龙为虎将,现在哭笑不得:“草莽英雄,打硬仗可能有一套,但让他统帅一军,这玩笑不能开。呵呵,翁老儿也走了眼,居然在朝中竭力保举。”

    李鸿章没吭声,看了看张佩纶。

    大舅子反对了,张佩纶不想多言,生怕再起冲突,但岳父大人既然询问了,只好强笑道:“闵大人虽不知兵,却饱读经书、久经宦场、人情练达,于成龙的出身为人,岂有不知之理?恐怕是另有所谋。”

    李鸿章微笑点头:“平安道节度使属于从二品,我们也不能太小气,草拟奏章,建议任于成龙为宣抚使。”摆摆手,制止惊诧的众人劝阻:“向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发报,尽量为杀倭军提供方便,让于成龙早日成军。”

    说罢起身:“荒川先生肯定等急了,我还去见见吧。”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什么,扭头道:“伯行,你先预约俄罗斯公使,最好能在今晚会面。”(未完待续)

本站推荐:穿越成反派要如何活命凤帝九倾重生最强女帝嫡女归赵洞庭颖儿读心医妃唐可心明天下神医傻妃:腹黑鬼王爆萌妃数风流人物军火妖妃

葬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墨坛文学只为原作者义和团大师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义和团大师兄并收藏葬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