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的秘密摘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走进无人区最新章节!
伍律出发到蛇岛去船驶离大连港的时候,刚刚升起来的太阳,把海面抹上一层灿烂的金色。机舱里发出的轧轧声,冲破了港湾清早特有的寂静。蛇岛考察队的汽艇正开出防波堤,向蛇岛驶去。
考察队的队员们在甲板上,有的散步,有的在和水手闲谈,有的出神地望着海水,希望能看到一条大鲨鱼或者一个大海蜇。身体魁梧的队长和老船长正站在船头上讲话。我走近他们,只听得老船长大声说:“说起蛇岛,那真是个神秘的小岛。我在海上生活了30多年,到过的地方也不算少了,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小岛。有人说,那岛上有几十万条毒蛇呢!”
队长说:“咱们国家地大物博,无奇不有,这也是一个证明嘛!就因为岛上毒蛇多,在旅大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说是很多年以前,岛上就住着一公一母两条大蛇和无数蛇子蛇孙。它们在那草木丛生的山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一天,公蛇忽然对母蛇说:”这个岛子太小啦,老住在这里没有什么意思。听说蛇游过了海,就能变成龙。我要游过海去,占领那块大陆,称王称霸,到那时候,我回来接你过去,一起享福。‘“公蛇说完,就带领千百条蛇子蛇孙,辞别了母蛇,成群结队向大陆游去。正在海里巡逻的虾兵一看毒蛇大批来犯,赶紧回水晶宫报告海龙王。海龙王勃然大怒,立刻派绿海龟做元帅,章鱼做先锋,率领大队虾兵蟹将,把蛇群团团围住。龟元帅喝令公蛇赶快回岛,要不然就杀得它们片甲不留。公蛇哪里肯听,带领蛇子蛇孙妄想冲出重围。无奈它们生在陆上,长在陆上,不习惯在水里作战,被虾兵蟹将打得落花流水,死的死,伤的伤,蛇血把海水都染红了。那公蛇也被绿海龟咬死,只剩得几条小蛇侥幸逃回岛上。母蛇听说公蛇被杀,十分悲痛,从此躲在很深的岩洞里,轻易不敢出来,还经常告诫子孙,不要再冒险过海。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相信蛇是过不了海的。如果哪一条船舱里带着蛇,也会触怒海龙王,发生翻船的危险。”
老船长说:“这个倒不怕,我从来不迷信。只要你们能捕到蛇,我保证给运回大陆。你们这次上蛇岛,就是为了捕蛇吗?”
队长摇摇头说:“不,不光是为了捕蛇,更主要的是要解决一系列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问题。譬如说,岛上的毒蛇为什么那么多?只有一种呢还是有几种?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在岛上吃些什么?是怎样生活的?岛上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岛上有没有吃毒蛇的动物?关于岛的本身,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这个岛是怎么形成的?有多高多大?它的地质构造是怎样的?跟旅大陆地有没有联系?岛上的土壤和岩石,等等,对毒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当然,到了岛上,我们还会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毒蛇是要抓的。抓回来养着,好更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态,研究防治它们的办法,研究它们的用途。”
老船长越听越有兴趣,紧接着问:“听说毒蛇可以用来治病,是真的吗?”
“是真的,”队长回答说,“用毒蛇来治病,要数咱们中国最早了。300多年前,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里,就记载得很详细,说毒蛇的皮能治疗肿恶疮;肉能治皮肤病和麻风病;胆能杀害生虫;骨头烧成灰,能治赤痢;甚至毒蛇的粪便,也能用来治疗痔疮呢!国外对毒蛇的利用,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有的国家用毒蛇的毒液制成了止血药,有的利用蛇毒来治羊癫疯病,据说疗效很好。此外,从蛇毒里分离出来的麻醉药,也已经开始在临床上试用,它的好处是病人在手术后不会觉得头晕和难受。咱们国家也从蛇毒里提制出一种叫做”阿特灵“的止痛药,能冶各种神经痛及癌痛,据说效果比吗啡还强:吗啡止痛一般只能维持4个小时,‘阿特灵’注射一次,可以止痛两天到三天,并且长期应用不会成瘾。最近有人用蝮蛇浸的蛇酒治关节炎,听说效果也很好。其他国家,像巴西、日本、泰国、美国、印度,也有人在进行研究,想利用蛇毒来治疗更多的疾病,例如血栓病。瘫痪和癌等等难治的病。”
队长说到这儿,转过头来问站在他身后的记者孙大光:“老孙同志,您见多识广,知道咱们国家有个专门出口蛇的公司么?”
“专门出口蛇的公司?”孙大光半信半疑地说,“倒没有听说过。”
队长说:“这个公司在广西梧州,专门出口蛇和蛇的加工品,如蛇干,蛇酒,等等,卖给欧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每年出口的活蛇就有100多万条。还有用蛇胆做成的成药,像蛇胆陈皮、蛇胆姜、蛇胆胡椒、蛇胆川贝和小儿风疾丸散,等等,给国家换回来不少外汇呢!蛇胆真是宝,不仅能用来制药,据说就是生的用开水或者烧酒冲了吃,也能治小儿惊风、咳嗽、哮喘、瘫痪等各种疾病,对风湿病还有特殊的疗效。蛇蜕下来的皮叫做‘龙衣’,能治疗肿、疥癣、荨麻疹及腮腺炎,还可以治红眼病,也是一种出口的药材。有人说,毒蛇全身无废物,这话不假,甚至用蛇粪外敷,也能治烂疮呢!”
“原来毒蛇还有这许多用处。”老船长说,“怪不得市委这么重视咱们这次考察。”
“是呀!”队长说,“咱们的党对科学研究一向是十分重视的。4月初,旅大市动物学会和地理学会提出了考察蛇岛的计划,马上得到市委的大力支持。我们需要一艘有无线电通讯装置的、经得起8级大风的考察船,领导上就给调来你们这艘设备完善的快艇。为了我们的安全,空军和公安部门给我们拨来了皮手套和长统皮靴,消防队也把护身服装借给了我们。领导上还一再指示我们‘安全第一’,对我们真是关心极了。被毒蛇咬伤可不是玩的,等会儿咱们上了岛,要随时小心才是。”
这时候,船上的汽笛忽然“呜——呜——”叫了起来,原来已经到了旅顺老铁山海面。这汽艇别看它小,却开得挺快,3个多小时已经走了将近40海里(一海里等干1852米)了。
天气变得有点阴沉,风越来越大。海面像沸水似地翻腾着。浪头带着刺耳的啸声,一个跟着一个迎着船头袭来。浪花不断地冲上甲板,把水手的衣服都打湿了。
怕晕船的人在栏杆旁边站不住,先后回到舱里去了。队长豢养的那只小猕猴,本来攀在栏杆上东张西望,挺活跃的,现在也躲躲闪闪地退到餐厅里藏起来。除了值班的水手,船上很少有人走动,似乎一切全被风声浪声掩盖住了。
紧跟着船尾飞翔的海猫,却显得更加奋勇了。它们顶着大风,一股劲儿往前猛冲,有时候轻轻地降落在海面上,可是一接触到浪花,便像受惊似地拍着翅膀飞了起来。
船颠簸得很厉害,仍旧以11海里每小时的速度破浪前进。大约又过了一个多钟头,正在舵楼里驾驶的张大副忽然发现西北方海面上隐隐约约有一个小岛,立刻报告了船长。老船长仔细查对了海图,转过头来对队长说:“按方位来看,前面这个岛应该是蛇岛。”
老船长命令大副把船头对准这个小岛驶去。岛越来越大,轮廓越来越清楚了。
队长拿起望远镜一看,这个岛很像是露出海面的一座小山,峰峦起伏,悬岩高耸,山沟里还长着许多小树。我们的目的地——蛇岛,真的到了。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汽艇,船舱里马上沸腾起来,有人大声喊道:“蛇岛到了!蛇岛到了!大家作好准备!”
这是老韩的声音。他是我们队里个儿最高的一个,身强力壮,说话的声音特别洪亮。经他这么一喊,连最怕晕船的孙大光也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把头伸向窗外探望。他急忙掏出笔记本,把这个动人的时刻和情景记了下来。
队员们立刻打开背包,取出护身服装。衣服有两种,都是毒蛇没法咬透的。一种是帆布做的,质地致密,原是消防队的救火员穿的;另一种是很厚的棉衣棉裤。
保护头部的是个椭圆形的头罩,用细竹条编成,既轻巧,又透风,前面镶着透明的胶片,可以防御毒蛇袭击,又不会挡住视线。头罩下边连着布做的套子,套在颈子上用带子扣住,毒蛇即使落在肩膀上,也不可能钻进衣服里面去。小腿和脚被毒蛇咬到的机会最多。我们穿了里面衬着毛皮的长统皮靴,外面还紧紧地扎上厚呢做的护腿。手上先戴上纱制的厚手套,扎上袖口,再戴上衬绒的长统手套。大家穿戴好了,再背上水壶,拿起采集用具,彼此望望,都不由得笑了出来,我们的打扮可真像陈列在历史博物馆里的古代武士。
船距离岛越来越近了,不用望远镜,也能看清岛上的岩石和树木。为了观察地形和选择登陆地点,老船长命令张大副使汽艇绕着岛转了一个圈。这个岛的地势非常险峻,只有东南角有一小片海滩比较平坦,其余的海岸都是几十米到100多米的悬岩。没有特殊的攀登设备,是上不去的。老船长和队长商量了一番,决定在那片小海滩上登陆。
汽艇缓慢地向海滩开去。不多久,在船头探测水深的水手发现水底有很多暗礁,继续前进就有触礁的危险。老船长命令汽艇稍稍后退,在离岛大约半海里的地方停泊,用小舢板分批把我们送上岛去。
为了登陆方便,队长让大家把头罩取了下来。
这里的海流很急,风浪又大,小舢板靠岸也很困难。水手费了很大的劲,好容易把小舢板划近了海滩却被退下来的波浪又冲了开去。只有在小舢板被波浪冲近海滩的一霎那间,才能跳上一个人去。如果动作稍慢,不是失去了一次上岸的机会,便是失足掉在海中。虽然这样,还幸亏有这么一片海滩,否则登陆就更加不容易了。
蝮蛇怎样捕食小鸟结束了岛上的树木为什么这样矮小的谈论之后,我们继续前进。山坡越来越陡,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走,感到有点儿吃力,有的地方要拄着竹竿才能上去。回头看看李雄,他年纪比我大得多,行动却挺灵活,上这么陡的山坡也一点儿不气喘。相比之下,我不禁有点恨起自己来了,为什么我平时不经常注意锻炼身体呢?
这一带岩石比较多,有的重叠成堆,像倒塌的石塔似的,有的形成天然的石级。
岩石之间是一丛一丛的杂草,石级旁边偶尔也看到一些匍匐的野葡萄藤。
我们越过一个大石堆,向草丛走去。在我前头的刘振山突然大叫一声:“有蛇,有蛇!”
我上去一看,原来在他面前的草丛里,盘踞着两条腹蛇。幸亏他眼快,连忙后退了几步,没有踩在蛇身上。张大夫听到叫声也赶来了。他悄悄而又敏捷地用蛇夹子夹住了那一条大的。老韩立刻拉开蛇笼子的门,让他把蛇放了进去。张大夫又去夹那条小的,我忽然看到他的脚跟后面,还有一条蛇在爬行。这条蛇没有来得及逃走,也成了我们的捕获物。
一霎那间出现了三条腹蛇,队长因此再一次提醒大家:必须百倍警惕地注意周围的一切,不仅下脚的时候要当心,更要留意保护双手。尽管手上已经戴上两副手套,但是还不够厚,是我们护身装备中最薄弱的地方。他叮嘱大家,千万不要用手去按石头,这一按可能会按在螟蛇身上;也不要去握树枝,这一握,可能会握住一条蝮蛇,那就太危险了。
岛上根本没有路,越向上走,山坡越陡,蛇也更多了。走了半里路的光景,一条很深的山沟拦着去路。沟里小树很多,到处都是芒和芦苇,长得比人还高。一走进芒丛、芦苇丛里,大家就互相看不见了。幸亏我们都随身带着哨子,不然,相互联络就困难了。通过这条山沟可真危险,绕在树叉上的是蛇,盘在石头上的是蛇,地上游动的是蛇。有时候,足尖碰到什么软绵绵的东西,低头一看,也是蛇。
“这里有蛇!”“这里也有!”四处都是喊声。我们好像被蛇包围了。队长叫我们尽可能挑石头多、草长得少的地方走。虽然石头上蛇也很多,可是比较容易发现。我用竹竿拨开芦苇和杂草,小心地避开有蛇的地方,不一会儿就追上了前面的老韩。
老韩身体壮,胆量大。他背着一大笼子蛇,还笑嘻嘻地帮着别人捕蛇,好像满不在乎似的。这条100来米长、10多米宽的山沟,真是个毒蛇的世界!在树上的毒蛇,用蛇夹子夹住它的头颈,就能十拿九稳地捉住;而在地上的,得先用蛇叉子叉住它的身体,再用夹子去夹,不然的话,它往草丛里一钻,就不容易再找到它了。蛇不能长时间爬行,而且爬得不快,一个钟头只能爬三四里路,最快的也不过12里,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要追它一定能追到,就是草太密,不好找。
全队人员一起动手,没有多久,便捕到了400多条腹蛇,背上山的十几个蛇笼全都装满了。
过了山沟,又是一个挺陡的山坡。坡上酸枣树特别多。酸枣树的枝条上长着密密的刺,那刺又长又硬,真讨厌极了。谁要是稍不留意,裤子衣服就会给刺扎住,很不容易摆脱。幸亏我们的服装质地好,要不,恐怕要被撕得粉碎了。
我们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登上山坡。坡顶是一片向东倾斜的平地,长的主要也是芒和芦苇,但是比山沟里的稀得多,也矮得多。这可能是由于坡顶的土壤比较干燥的缘故。朝平地的南面一望,远远有一片树林。树林里传出来各种各样小鸟的叫声,好像几十把二胡在演奏空山鸟语似的。这些小鸟叫得是那么和谐动听,使我们暂时忘掉了这里是毒蛇的王国。
当我们走近树林的时候,一群小鸟受了惊,“哗唉”一声飞走了。队长说,看样子这是柳啻,一种专吃害虫的益鸟。
这片灌木林非常美丽,绿油油的叶丛中夹杂着黄的、粉红的、紫的和白的小花,随着微风送过来阵阵清香。如果不事先知道,谁也想不到在这花开鸟叫的树丛中,会暗藏着伤害人的毒蛇。这里的蝮蛇可真多,一棵小小的树上,就绕着3条、4条。
在一棵栾树上,我们找到21条;最多的是一棵樱树上,竟有25条,几乎每个枝叉上都有。蛇的体色跟树枝几乎完全一样,都是灰溜溜的,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奇怪的是在芦苇和羊蹄大黄的枯茎上,也常常有蝮蛇。尽管芦苇和羊蹄大黄的枯茎是那样纤细,它们缠绕在上面却非常稳当。
电影摄影师林宝中面对着这么多的好镜头,真是兴奋万分。他拍摄了这个,又拍摄那个,可忙坏了。电影摄影机断断续续地响着,他的助手也累得满头是汗。
蝮蛇盘在树上,一动也不动。它们的姿态,粗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它们的尾部缠绕在树枝上,头部靠近枝梢,微微仰起,向着天空。身体的其他部分左弯右曲,像松开的弹簧似地绕在枝条上。这种奇怪的姿态,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
“为什么它们都一动也不动地绕在树上呢?”
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谁也答不上来。
队长想了想说:“这个问题很有意义。蝮蛇的这种生活习性,必然和它的生活条件有联系。我们必须通过广泛的细致的观察,才能够把这里面的奥妙弄清楚。”
队长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大家分散在树林的周围进行观察。李雄和我被分配到林子的西南角。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阳光正射在这个角上,花蛇和蜜蜂正在花丛中穿来穿去,寻找食物。薄壳蜗牛在叶子上慢吞吞地爬着,顶端长着眼睛的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侦察什么似的。它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亮晶晶的白线,这是它的涎腺分泌出来的粘液干了的痕迹。别看它爬得慢,一个小时也能爬3米呢!李雄非常讨厌蜗牛,痛恨它咬坏了蔬菜和葡萄叶子。可是法国人却喜欢吃蜗牛。在法国,有好几个地方专门饲养蜗牛,为的是满足市场的需要。
我们选定了一株向阳的小树,静悄悄地站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盯着盘绕在枝叉上的那条蝮蛇。
那条蝮蛇身上的斑纹非常清楚,是刚蜕了皮的。一般说来,刚蜕皮的蛇应当比较活泼,它却像睡着了似地,纹丝不动。不会是条死蛇吧?我们正有点怀疑,忽然听得一声尖叫,原来一只鹡鸰被它咬住了。这只可怜的小鸟伸了伸翅膀,就不再动弹了。
鹡鸰不是比蝮蛇的头大好几倍吗?蝮蛇怎么能把它吞下去呢?我们连忙走近去看个究竟。真没想到,蝮蛇的嘴竟能张得比自己的头还大。它紧紧衔住鹡鸰的头顶,鹡鸰的喙便弯向颈部。这样一来,它把鹡鸰吞下去的时候,口腔和食道就不会被鸟喙的尖端刺伤了。它又把上颔斜向左侧,像合拢折扇那样,把鸟的一只翅膀合了找来,再斜向右侧,把鸟的另一只翅膀也合了拢来,然后使劲地把鸟往嘴里送。真是个巧妙的吃法!我看了看表,它从开始吞食到把小鸟咽下食道,足足花了15分钟。
我们明白了,小鸟不是常常停在枝头上休息吗?蝮蛇盘在树上那种姿态,对捕食小鸟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为了证明这个想法是不是正确,我找了一根盘着腹蛇的树枝,用竹竿轻轻地碰了碰树枝的梢头。那条腹蛇的身体的前部,就像弹弓似地向树枝梢头冲了过来。不难看出,蝮蛇就是以这种敏捷的动作猎取小鸟的。这种习性,是蝮蛇世世代代适应于这种生活环境的结果。
这个疑问的解决,大大提高了我们实际观察的兴趣。我们正想换个地方再看看,突然听到一阵哨子声。这是预先约定的集合信号。我们只好放弃进一步观察的打算,朝着哨子响的地方走去。队长、张大夫、老韩和小周,已经在等我们了,一边在谈论着各人观察到的结果。小周看到我,立刻兴奋地抓住我的手臂说:“真有意思,我看到两条蝮蛇抢吃一只小鸟!我刚走到树林南面,便听到‘吱’的一声尖叫,随着这声音一找,原来树叉上有一条蝮蛇,咬住了一只小鸟。一会儿,小鸟的头被蛇吞进了嘴里,身子却还露在外面。忽然邻近树枝上的一条蝮蛇伸过头来,一口咬住了小鸟的后腿。两条蛇互不相让,都紧紧咬住小鸟不放。咬着小鸟头部的那条蛇吞得比较快,才几分钟,便把大半只小鸟吞了进去。两条蛇的嘴尖都碰上了,咬住鸟腿的那条蛇还不肯放松。结果,咬着鸟头的蛇不仅吞了整个小鸟,还把另一条蛇的半个身子也吞了下去。当时我心里想:这倒霉的蛇,很可能被它的同伴当点心了!没想到它的同伴却不再往下吞了,过了一会儿,还把它慢慢地吐了出来。那条蛇被吐出来以后,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我以为它死了,用竹竿碰了碰它的身体。它却扭动起来,说明并没有死,不过暂时昏迷罢了。过了大约20多分钟,它又抬起头来,恢复了原来的姿态。您看这多奇怪!”
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我没有看到。林宝中更觉得惋惜。要是用电影机把这珍贵的镜头拍摄下来,就可以让千百万人都能够看到稀奇的自然现象了。
队长也说小周看到的现象不容易遇到,很有价值。他认为那条蛇被吞进半截身子,又被吐了出来,是因为它比较长,如果身体比较短小,很可能被整个吞下去了。
他说他曾经看到过一条36厘米长的愎蛇,吞下了一条24厘米长的红脖游蛇。过了13天,红脖游蛇才变成粪便排出来。这粪便还带着红、绿、黄和其他色彩的鳞片,因为角质的蛇皮和鳞片是很不容易消化的。讲到这儿,队长想了想,忽然问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如果一条毒蛇被另一条毒蛇咬伤了,它会不会中毒?”
“不会,”老韩很有把握地回答说,“因为同一种毒蛇的毒素是一样的,它们的身体里都具有抵抗这种毒素的‘抗毒素’,所以不会中毒。”
这个看法不仅小周和我赞同,张大夫好像也在点头。可是队长却摇摇手说:“不,在以前,我也和你们一样看法,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被同种的毒蛇咬了,或者毒蛇自己咬自己,也会中毒,中毒厉害的也会死,只不过是它的抗毒能力比人来得强罢了。有一回,我喂小白鼠给腹蛇吃。笼子里的几条蛇大概是饿急了,都来抢食,结果有一条腹蛇的头部被另一条咬伤了,出了一点儿血。我以为不要紧,谁知道不一会儿,它的头部就肿了起来,一直肿到颈部,连嘴都肿得合不拢来,左边的毒牙也露出在外面。同时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那条被咬伤的蛇好像渴极了似的拼命地喝水。我计算了一下,在14分钟内,它接连喝了216口水,把一盘水差不多喝光了。再过了两个多小时,它头部的肿才渐渐地消了。”
张大夫听了,连声说:“这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多喝水能够加快排出毒素。
我们抢救蛇伤病人,也常常给病人输液,有时候每天要输液1000毫升以上呢!真没想到,毒蛇自己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获得了这种喝水解毒的本领了。“
不久,大家都来齐了。小周很得意,把他的奇遇向每个人都说了一遍,还把队长和张大夫刚才所说的话告诉了大家。
队长看时候已经不早,决定不再继续观察,立刻下山。
我们排成单行,照来的路线往回走,仍然是队长领头,李雄殿后,其他的人一个紧跟着一个。这样走法又快又安全。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回到了海滩上。队长点了点人数,才叫大家休息。
海猫和蝮蛇的斗争回到海滩,差几分就是午后两点了。吃过午饭,大部分人都留在宿营地整理动植物标本和岩石土壤标本,张大夫、老韩、小周和我,划着小舢板去看海捞孵蛋。
海猫是常常跟在海船后面飞行的海鸟,一般人当它是海鸥,其实它和海鸥是有区别的,尾羽上有一块黑色横斑。因为它叫的声音有点像描叫,所以叫它海猫,又叫黑尾鸥。
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我们的小舢板平稳地逆着海流前进,绕过岛的东南角,就到达岛的东面。这里的海猫虽不及西面悬崖上那么多,但是地势比西面低,还能攀登上去。我们在一个小海湾里找到了一块可以靠舢板的岩礁,从这里跳上岸去。
上岸之后,我们立刻向海猫密集的峻岩攀登。海猫的听觉和视觉很敏锐,想要不惊动它们是不可能的。我们离开它们还有几十米远,它们就成群地飞了起来,大声地喧叫着,好像向我们示威。张大夫让我们做好防御准备,因为海猫是会袭击人的,如果我们触动它的窝的话。
我们爬到岩石上,就看到了海猫的窝。窝就在岩石的隙缝里,构造很简单,里面不仅有蛋,还有海猫在孵蛋呢!海猫亦和山斑鸠一样,也是雌的和雄的轮流孵蛋的。孵蛋的时候,它一点也不怕人。我们走近它,它若无其事地动也不动,甚至赶它它也不逃走。老韩索性一把把它抓住,它才发出尖锐的刺耳的叫声。这一叫可坏了,惹得空中飞翔的许多海猫也跟着叫了起来,“吉阿!吉阿!”声音响彻云霄,令人毛骨悚然。它们一再从空中扑了下来,好像要抢救这只海猫似地。小周看情况不妙,连忙放了一枪。海猫暂时惊散了,但是很快地又聚集拢来。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喧叫。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好把这只海猫放了,赶紧掏蛋。聚集在空中的海猫还不肯散,不过叫的声音稀了些。
我们抬了满满一小筐蛋,就回到舢板上。小周却埋怨我们不该放走那只海猫,他说要是带回去养着该多好呢!我们划着小舢板,转到岛的东北角,这一带几乎全是一二百米高的悬岩,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岩顶。张大夫要我们小声说话,让小舢板靠近岸边,静悄悄地用望远镜观察海猫的活动。海猫大概没有发觉我们在偷看它们,在岩礁上休息的,在海面上游水的,在天空里飞翔的,都显得很安静。在窝里孵蛋的海猫,有的露出头来,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蓝色的天空,可能在等待另一只海猫给它叼回来一条小鱼吧!
海猫是杂食性的水鸟,以吃动物为主。它的食谱很广,不仅吃鱼,吃昆虫、螺蛳、虾子、海星和鼠类,也吃种子和果实。它能吃晰蜴,是否也能吃蛇,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
正当我们看得出神的时候,忽然,海猫成群地惊飞起来,到处响起了“吉阿!
吉阿!“的叫声。
“注意观察,是什么惊扰了它们?也许有蝮蛇爬到它们的窝里去了。”
张大夫的话还没说完,果然从天空中落下一条蛇来。这条侵犯海猫窝的毒蛇,被海猫叼起来,抛到海里去了。
这是一场多么紧张的斗争啊!小周非常惋惜地说:“真可惜!如果林宝中一起来,把这个景象拍成电影,那多好呀!”
张大夫也认为这是罕见的现象,他说:“海猫把蝮蛇丢到海里去的动作,很像澳洲的笑鸟。笑鸟比海猫大一些,嘴又长又尖,叫的声音很像人在哈哈大笑。它特别喜欢吃毒蛇、晰蜴和田鼠。奇怪的是,当它捕到蛇的时候,总是先把蛇从空中摔下来,摔死了才吃;如果一次摔不死,还会连续地摔上好几次,直到摔死才罢休呢!”
老韩听了之后,不禁感叹地说:“自然界真是无奇不有,人们从认识自然到控制自然,那还得付出多少精力啊!”
伍律出发到蛇岛去船驶离大连港的时候,刚刚升起来的太阳,把海面抹上一层灿烂的金色。机舱里发出的轧轧声,冲破了港湾清早特有的寂静。蛇岛考察队的汽艇正开出防波堤,向蛇岛驶去。
考察队的队员们在甲板上,有的散步,有的在和水手闲谈,有的出神地望着海水,希望能看到一条大鲨鱼或者一个大海蜇。身体魁梧的队长和老船长正站在船头上讲话。我走近他们,只听得老船长大声说:“说起蛇岛,那真是个神秘的小岛。我在海上生活了30多年,到过的地方也不算少了,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怪的小岛。有人说,那岛上有几十万条毒蛇呢!”
队长说:“咱们国家地大物博,无奇不有,这也是一个证明嘛!就因为岛上毒蛇多,在旅大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说是很多年以前,岛上就住着一公一母两条大蛇和无数蛇子蛇孙。它们在那草木丛生的山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一天,公蛇忽然对母蛇说:”这个岛子太小啦,老住在这里没有什么意思。听说蛇游过了海,就能变成龙。我要游过海去,占领那块大陆,称王称霸,到那时候,我回来接你过去,一起享福。‘“公蛇说完,就带领千百条蛇子蛇孙,辞别了母蛇,成群结队向大陆游去。正在海里巡逻的虾兵一看毒蛇大批来犯,赶紧回水晶宫报告海龙王。海龙王勃然大怒,立刻派绿海龟做元帅,章鱼做先锋,率领大队虾兵蟹将,把蛇群团团围住。龟元帅喝令公蛇赶快回岛,要不然就杀得它们片甲不留。公蛇哪里肯听,带领蛇子蛇孙妄想冲出重围。无奈它们生在陆上,长在陆上,不习惯在水里作战,被虾兵蟹将打得落花流水,死的死,伤的伤,蛇血把海水都染红了。那公蛇也被绿海龟咬死,只剩得几条小蛇侥幸逃回岛上。母蛇听说公蛇被杀,十分悲痛,从此躲在很深的岩洞里,轻易不敢出来,还经常告诫子孙,不要再冒险过海。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相信蛇是过不了海的。如果哪一条船舱里带着蛇,也会触怒海龙王,发生翻船的危险。”
老船长说:“这个倒不怕,我从来不迷信。只要你们能捕到蛇,我保证给运回大陆。你们这次上蛇岛,就是为了捕蛇吗?”
队长摇摇头说:“不,不光是为了捕蛇,更主要的是要解决一系列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问题。譬如说,岛上的毒蛇为什么那么多?只有一种呢还是有几种?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在岛上吃些什么?是怎样生活的?岛上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岛上有没有吃毒蛇的动物?关于岛的本身,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这个岛是怎么形成的?有多高多大?它的地质构造是怎样的?跟旅大陆地有没有联系?岛上的土壤和岩石,等等,对毒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当然,到了岛上,我们还会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毒蛇是要抓的。抓回来养着,好更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态,研究防治它们的办法,研究它们的用途。”
老船长越听越有兴趣,紧接着问:“听说毒蛇可以用来治病,是真的吗?”
“是真的,”队长回答说,“用毒蛇来治病,要数咱们中国最早了。300多年前,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里,就记载得很详细,说毒蛇的皮能治疗肿恶疮;肉能治皮肤病和麻风病;胆能杀害生虫;骨头烧成灰,能治赤痢;甚至毒蛇的粪便,也能用来治疗痔疮呢!国外对毒蛇的利用,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有的国家用毒蛇的毒液制成了止血药,有的利用蛇毒来治羊癫疯病,据说疗效很好。此外,从蛇毒里分离出来的麻醉药,也已经开始在临床上试用,它的好处是病人在手术后不会觉得头晕和难受。咱们国家也从蛇毒里提制出一种叫做”阿特灵“的止痛药,能冶各种神经痛及癌痛,据说效果比吗啡还强:吗啡止痛一般只能维持4个小时,‘阿特灵’注射一次,可以止痛两天到三天,并且长期应用不会成瘾。最近有人用蝮蛇浸的蛇酒治关节炎,听说效果也很好。其他国家,像巴西、日本、泰国、美国、印度,也有人在进行研究,想利用蛇毒来治疗更多的疾病,例如血栓病。瘫痪和癌等等难治的病。”
队长说到这儿,转过头来问站在他身后的记者孙大光:“老孙同志,您见多识广,知道咱们国家有个专门出口蛇的公司么?”
“专门出口蛇的公司?”孙大光半信半疑地说,“倒没有听说过。”
队长说:“这个公司在广西梧州,专门出口蛇和蛇的加工品,如蛇干,蛇酒,等等,卖给欧美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每年出口的活蛇就有100多万条。还有用蛇胆做成的成药,像蛇胆陈皮、蛇胆姜、蛇胆胡椒、蛇胆川贝和小儿风疾丸散,等等,给国家换回来不少外汇呢!蛇胆真是宝,不仅能用来制药,据说就是生的用开水或者烧酒冲了吃,也能治小儿惊风、咳嗽、哮喘、瘫痪等各种疾病,对风湿病还有特殊的疗效。蛇蜕下来的皮叫做‘龙衣’,能治疗肿、疥癣、荨麻疹及腮腺炎,还可以治红眼病,也是一种出口的药材。有人说,毒蛇全身无废物,这话不假,甚至用蛇粪外敷,也能治烂疮呢!”
“原来毒蛇还有这许多用处。”老船长说,“怪不得市委这么重视咱们这次考察。”
“是呀!”队长说,“咱们的党对科学研究一向是十分重视的。4月初,旅大市动物学会和地理学会提出了考察蛇岛的计划,马上得到市委的大力支持。我们需要一艘有无线电通讯装置的、经得起8级大风的考察船,领导上就给调来你们这艘设备完善的快艇。为了我们的安全,空军和公安部门给我们拨来了皮手套和长统皮靴,消防队也把护身服装借给了我们。领导上还一再指示我们‘安全第一’,对我们真是关心极了。被毒蛇咬伤可不是玩的,等会儿咱们上了岛,要随时小心才是。”
这时候,船上的汽笛忽然“呜——呜——”叫了起来,原来已经到了旅顺老铁山海面。这汽艇别看它小,却开得挺快,3个多小时已经走了将近40海里(一海里等干1852米)了。
天气变得有点阴沉,风越来越大。海面像沸水似地翻腾着。浪头带着刺耳的啸声,一个跟着一个迎着船头袭来。浪花不断地冲上甲板,把水手的衣服都打湿了。
怕晕船的人在栏杆旁边站不住,先后回到舱里去了。队长豢养的那只小猕猴,本来攀在栏杆上东张西望,挺活跃的,现在也躲躲闪闪地退到餐厅里藏起来。除了值班的水手,船上很少有人走动,似乎一切全被风声浪声掩盖住了。
紧跟着船尾飞翔的海猫,却显得更加奋勇了。它们顶着大风,一股劲儿往前猛冲,有时候轻轻地降落在海面上,可是一接触到浪花,便像受惊似地拍着翅膀飞了起来。
船颠簸得很厉害,仍旧以11海里每小时的速度破浪前进。大约又过了一个多钟头,正在舵楼里驾驶的张大副忽然发现西北方海面上隐隐约约有一个小岛,立刻报告了船长。老船长仔细查对了海图,转过头来对队长说:“按方位来看,前面这个岛应该是蛇岛。”
老船长命令大副把船头对准这个小岛驶去。岛越来越大,轮廓越来越清楚了。
队长拿起望远镜一看,这个岛很像是露出海面的一座小山,峰峦起伏,悬岩高耸,山沟里还长着许多小树。我们的目的地——蛇岛,真的到了。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汽艇,船舱里马上沸腾起来,有人大声喊道:“蛇岛到了!蛇岛到了!大家作好准备!”
这是老韩的声音。他是我们队里个儿最高的一个,身强力壮,说话的声音特别洪亮。经他这么一喊,连最怕晕船的孙大光也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把头伸向窗外探望。他急忙掏出笔记本,把这个动人的时刻和情景记了下来。
队员们立刻打开背包,取出护身服装。衣服有两种,都是毒蛇没法咬透的。一种是帆布做的,质地致密,原是消防队的救火员穿的;另一种是很厚的棉衣棉裤。
保护头部的是个椭圆形的头罩,用细竹条编成,既轻巧,又透风,前面镶着透明的胶片,可以防御毒蛇袭击,又不会挡住视线。头罩下边连着布做的套子,套在颈子上用带子扣住,毒蛇即使落在肩膀上,也不可能钻进衣服里面去。小腿和脚被毒蛇咬到的机会最多。我们穿了里面衬着毛皮的长统皮靴,外面还紧紧地扎上厚呢做的护腿。手上先戴上纱制的厚手套,扎上袖口,再戴上衬绒的长统手套。大家穿戴好了,再背上水壶,拿起采集用具,彼此望望,都不由得笑了出来,我们的打扮可真像陈列在历史博物馆里的古代武士。
船距离岛越来越近了,不用望远镜,也能看清岛上的岩石和树木。为了观察地形和选择登陆地点,老船长命令张大副使汽艇绕着岛转了一个圈。这个岛的地势非常险峻,只有东南角有一小片海滩比较平坦,其余的海岸都是几十米到100多米的悬岩。没有特殊的攀登设备,是上不去的。老船长和队长商量了一番,决定在那片小海滩上登陆。
汽艇缓慢地向海滩开去。不多久,在船头探测水深的水手发现水底有很多暗礁,继续前进就有触礁的危险。老船长命令汽艇稍稍后退,在离岛大约半海里的地方停泊,用小舢板分批把我们送上岛去。
为了登陆方便,队长让大家把头罩取了下来。
这里的海流很急,风浪又大,小舢板靠岸也很困难。水手费了很大的劲,好容易把小舢板划近了海滩却被退下来的波浪又冲了开去。只有在小舢板被波浪冲近海滩的一霎那间,才能跳上一个人去。如果动作稍慢,不是失去了一次上岸的机会,便是失足掉在海中。虽然这样,还幸亏有这么一片海滩,否则登陆就更加不容易了。
蝮蛇怎样捕食小鸟结束了岛上的树木为什么这样矮小的谈论之后,我们继续前进。山坡越来越陡,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走,感到有点儿吃力,有的地方要拄着竹竿才能上去。回头看看李雄,他年纪比我大得多,行动却挺灵活,上这么陡的山坡也一点儿不气喘。相比之下,我不禁有点恨起自己来了,为什么我平时不经常注意锻炼身体呢?
这一带岩石比较多,有的重叠成堆,像倒塌的石塔似的,有的形成天然的石级。
岩石之间是一丛一丛的杂草,石级旁边偶尔也看到一些匍匐的野葡萄藤。
我们越过一个大石堆,向草丛走去。在我前头的刘振山突然大叫一声:“有蛇,有蛇!”
我上去一看,原来在他面前的草丛里,盘踞着两条腹蛇。幸亏他眼快,连忙后退了几步,没有踩在蛇身上。张大夫听到叫声也赶来了。他悄悄而又敏捷地用蛇夹子夹住了那一条大的。老韩立刻拉开蛇笼子的门,让他把蛇放了进去。张大夫又去夹那条小的,我忽然看到他的脚跟后面,还有一条蛇在爬行。这条蛇没有来得及逃走,也成了我们的捕获物。
一霎那间出现了三条腹蛇,队长因此再一次提醒大家:必须百倍警惕地注意周围的一切,不仅下脚的时候要当心,更要留意保护双手。尽管手上已经戴上两副手套,但是还不够厚,是我们护身装备中最薄弱的地方。他叮嘱大家,千万不要用手去按石头,这一按可能会按在螟蛇身上;也不要去握树枝,这一握,可能会握住一条蝮蛇,那就太危险了。
岛上根本没有路,越向上走,山坡越陡,蛇也更多了。走了半里路的光景,一条很深的山沟拦着去路。沟里小树很多,到处都是芒和芦苇,长得比人还高。一走进芒丛、芦苇丛里,大家就互相看不见了。幸亏我们都随身带着哨子,不然,相互联络就困难了。通过这条山沟可真危险,绕在树叉上的是蛇,盘在石头上的是蛇,地上游动的是蛇。有时候,足尖碰到什么软绵绵的东西,低头一看,也是蛇。
“这里有蛇!”“这里也有!”四处都是喊声。我们好像被蛇包围了。队长叫我们尽可能挑石头多、草长得少的地方走。虽然石头上蛇也很多,可是比较容易发现。我用竹竿拨开芦苇和杂草,小心地避开有蛇的地方,不一会儿就追上了前面的老韩。
老韩身体壮,胆量大。他背着一大笼子蛇,还笑嘻嘻地帮着别人捕蛇,好像满不在乎似的。这条100来米长、10多米宽的山沟,真是个毒蛇的世界!在树上的毒蛇,用蛇夹子夹住它的头颈,就能十拿九稳地捉住;而在地上的,得先用蛇叉子叉住它的身体,再用夹子去夹,不然的话,它往草丛里一钻,就不容易再找到它了。蛇不能长时间爬行,而且爬得不快,一个钟头只能爬三四里路,最快的也不过12里,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要追它一定能追到,就是草太密,不好找。
全队人员一起动手,没有多久,便捕到了400多条腹蛇,背上山的十几个蛇笼全都装满了。
过了山沟,又是一个挺陡的山坡。坡上酸枣树特别多。酸枣树的枝条上长着密密的刺,那刺又长又硬,真讨厌极了。谁要是稍不留意,裤子衣服就会给刺扎住,很不容易摆脱。幸亏我们的服装质地好,要不,恐怕要被撕得粉碎了。
我们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登上山坡。坡顶是一片向东倾斜的平地,长的主要也是芒和芦苇,但是比山沟里的稀得多,也矮得多。这可能是由于坡顶的土壤比较干燥的缘故。朝平地的南面一望,远远有一片树林。树林里传出来各种各样小鸟的叫声,好像几十把二胡在演奏空山鸟语似的。这些小鸟叫得是那么和谐动听,使我们暂时忘掉了这里是毒蛇的王国。
当我们走近树林的时候,一群小鸟受了惊,“哗唉”一声飞走了。队长说,看样子这是柳啻,一种专吃害虫的益鸟。
这片灌木林非常美丽,绿油油的叶丛中夹杂着黄的、粉红的、紫的和白的小花,随着微风送过来阵阵清香。如果不事先知道,谁也想不到在这花开鸟叫的树丛中,会暗藏着伤害人的毒蛇。这里的蝮蛇可真多,一棵小小的树上,就绕着3条、4条。
在一棵栾树上,我们找到21条;最多的是一棵樱树上,竟有25条,几乎每个枝叉上都有。蛇的体色跟树枝几乎完全一样,都是灰溜溜的,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奇怪的是在芦苇和羊蹄大黄的枯茎上,也常常有蝮蛇。尽管芦苇和羊蹄大黄的枯茎是那样纤细,它们缠绕在上面却非常稳当。
电影摄影师林宝中面对着这么多的好镜头,真是兴奋万分。他拍摄了这个,又拍摄那个,可忙坏了。电影摄影机断断续续地响着,他的助手也累得满头是汗。
蝮蛇盘在树上,一动也不动。它们的姿态,粗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它们的尾部缠绕在树枝上,头部靠近枝梢,微微仰起,向着天空。身体的其他部分左弯右曲,像松开的弹簧似地绕在枝条上。这种奇怪的姿态,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
“为什么它们都一动也不动地绕在树上呢?”
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谁也答不上来。
队长想了想说:“这个问题很有意义。蝮蛇的这种生活习性,必然和它的生活条件有联系。我们必须通过广泛的细致的观察,才能够把这里面的奥妙弄清楚。”
队长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大家分散在树林的周围进行观察。李雄和我被分配到林子的西南角。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阳光正射在这个角上,花蛇和蜜蜂正在花丛中穿来穿去,寻找食物。薄壳蜗牛在叶子上慢吞吞地爬着,顶端长着眼睛的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侦察什么似的。它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亮晶晶的白线,这是它的涎腺分泌出来的粘液干了的痕迹。别看它爬得慢,一个小时也能爬3米呢!李雄非常讨厌蜗牛,痛恨它咬坏了蔬菜和葡萄叶子。可是法国人却喜欢吃蜗牛。在法国,有好几个地方专门饲养蜗牛,为的是满足市场的需要。
我们选定了一株向阳的小树,静悄悄地站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盯着盘绕在枝叉上的那条蝮蛇。
那条蝮蛇身上的斑纹非常清楚,是刚蜕了皮的。一般说来,刚蜕皮的蛇应当比较活泼,它却像睡着了似地,纹丝不动。不会是条死蛇吧?我们正有点怀疑,忽然听得一声尖叫,原来一只鹡鸰被它咬住了。这只可怜的小鸟伸了伸翅膀,就不再动弹了。
鹡鸰不是比蝮蛇的头大好几倍吗?蝮蛇怎么能把它吞下去呢?我们连忙走近去看个究竟。真没想到,蝮蛇的嘴竟能张得比自己的头还大。它紧紧衔住鹡鸰的头顶,鹡鸰的喙便弯向颈部。这样一来,它把鹡鸰吞下去的时候,口腔和食道就不会被鸟喙的尖端刺伤了。它又把上颔斜向左侧,像合拢折扇那样,把鸟的一只翅膀合了找来,再斜向右侧,把鸟的另一只翅膀也合了拢来,然后使劲地把鸟往嘴里送。真是个巧妙的吃法!我看了看表,它从开始吞食到把小鸟咽下食道,足足花了15分钟。
我们明白了,小鸟不是常常停在枝头上休息吗?蝮蛇盘在树上那种姿态,对捕食小鸟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为了证明这个想法是不是正确,我找了一根盘着腹蛇的树枝,用竹竿轻轻地碰了碰树枝的梢头。那条腹蛇的身体的前部,就像弹弓似地向树枝梢头冲了过来。不难看出,蝮蛇就是以这种敏捷的动作猎取小鸟的。这种习性,是蝮蛇世世代代适应于这种生活环境的结果。
这个疑问的解决,大大提高了我们实际观察的兴趣。我们正想换个地方再看看,突然听到一阵哨子声。这是预先约定的集合信号。我们只好放弃进一步观察的打算,朝着哨子响的地方走去。队长、张大夫、老韩和小周,已经在等我们了,一边在谈论着各人观察到的结果。小周看到我,立刻兴奋地抓住我的手臂说:“真有意思,我看到两条蝮蛇抢吃一只小鸟!我刚走到树林南面,便听到‘吱’的一声尖叫,随着这声音一找,原来树叉上有一条蝮蛇,咬住了一只小鸟。一会儿,小鸟的头被蛇吞进了嘴里,身子却还露在外面。忽然邻近树枝上的一条蝮蛇伸过头来,一口咬住了小鸟的后腿。两条蛇互不相让,都紧紧咬住小鸟不放。咬着小鸟头部的那条蛇吞得比较快,才几分钟,便把大半只小鸟吞了进去。两条蛇的嘴尖都碰上了,咬住鸟腿的那条蛇还不肯放松。结果,咬着鸟头的蛇不仅吞了整个小鸟,还把另一条蛇的半个身子也吞了下去。当时我心里想:这倒霉的蛇,很可能被它的同伴当点心了!没想到它的同伴却不再往下吞了,过了一会儿,还把它慢慢地吐了出来。那条蛇被吐出来以后,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我以为它死了,用竹竿碰了碰它的身体。它却扭动起来,说明并没有死,不过暂时昏迷罢了。过了大约20多分钟,它又抬起头来,恢复了原来的姿态。您看这多奇怪!”
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我没有看到。林宝中更觉得惋惜。要是用电影机把这珍贵的镜头拍摄下来,就可以让千百万人都能够看到稀奇的自然现象了。
队长也说小周看到的现象不容易遇到,很有价值。他认为那条蛇被吞进半截身子,又被吐了出来,是因为它比较长,如果身体比较短小,很可能被整个吞下去了。
他说他曾经看到过一条36厘米长的愎蛇,吞下了一条24厘米长的红脖游蛇。过了13天,红脖游蛇才变成粪便排出来。这粪便还带着红、绿、黄和其他色彩的鳞片,因为角质的蛇皮和鳞片是很不容易消化的。讲到这儿,队长想了想,忽然问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如果一条毒蛇被另一条毒蛇咬伤了,它会不会中毒?”
“不会,”老韩很有把握地回答说,“因为同一种毒蛇的毒素是一样的,它们的身体里都具有抵抗这种毒素的‘抗毒素’,所以不会中毒。”
这个看法不仅小周和我赞同,张大夫好像也在点头。可是队长却摇摇手说:“不,在以前,我也和你们一样看法,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被同种的毒蛇咬了,或者毒蛇自己咬自己,也会中毒,中毒厉害的也会死,只不过是它的抗毒能力比人来得强罢了。有一回,我喂小白鼠给腹蛇吃。笼子里的几条蛇大概是饿急了,都来抢食,结果有一条腹蛇的头部被另一条咬伤了,出了一点儿血。我以为不要紧,谁知道不一会儿,它的头部就肿了起来,一直肿到颈部,连嘴都肿得合不拢来,左边的毒牙也露出在外面。同时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那条被咬伤的蛇好像渴极了似的拼命地喝水。我计算了一下,在14分钟内,它接连喝了216口水,把一盘水差不多喝光了。再过了两个多小时,它头部的肿才渐渐地消了。”
张大夫听了,连声说:“这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多喝水能够加快排出毒素。
我们抢救蛇伤病人,也常常给病人输液,有时候每天要输液1000毫升以上呢!真没想到,毒蛇自己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获得了这种喝水解毒的本领了。“
不久,大家都来齐了。小周很得意,把他的奇遇向每个人都说了一遍,还把队长和张大夫刚才所说的话告诉了大家。
队长看时候已经不早,决定不再继续观察,立刻下山。
我们排成单行,照来的路线往回走,仍然是队长领头,李雄殿后,其他的人一个紧跟着一个。这样走法又快又安全。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回到了海滩上。队长点了点人数,才叫大家休息。
海猫和蝮蛇的斗争回到海滩,差几分就是午后两点了。吃过午饭,大部分人都留在宿营地整理动植物标本和岩石土壤标本,张大夫、老韩、小周和我,划着小舢板去看海捞孵蛋。
海猫是常常跟在海船后面飞行的海鸟,一般人当它是海鸥,其实它和海鸥是有区别的,尾羽上有一块黑色横斑。因为它叫的声音有点像描叫,所以叫它海猫,又叫黑尾鸥。
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下午。我们的小舢板平稳地逆着海流前进,绕过岛的东南角,就到达岛的东面。这里的海猫虽不及西面悬崖上那么多,但是地势比西面低,还能攀登上去。我们在一个小海湾里找到了一块可以靠舢板的岩礁,从这里跳上岸去。
上岸之后,我们立刻向海猫密集的峻岩攀登。海猫的听觉和视觉很敏锐,想要不惊动它们是不可能的。我们离开它们还有几十米远,它们就成群地飞了起来,大声地喧叫着,好像向我们示威。张大夫让我们做好防御准备,因为海猫是会袭击人的,如果我们触动它的窝的话。
我们爬到岩石上,就看到了海猫的窝。窝就在岩石的隙缝里,构造很简单,里面不仅有蛋,还有海猫在孵蛋呢!海猫亦和山斑鸠一样,也是雌的和雄的轮流孵蛋的。孵蛋的时候,它一点也不怕人。我们走近它,它若无其事地动也不动,甚至赶它它也不逃走。老韩索性一把把它抓住,它才发出尖锐的刺耳的叫声。这一叫可坏了,惹得空中飞翔的许多海猫也跟着叫了起来,“吉阿!吉阿!”声音响彻云霄,令人毛骨悚然。它们一再从空中扑了下来,好像要抢救这只海猫似地。小周看情况不妙,连忙放了一枪。海猫暂时惊散了,但是很快地又聚集拢来。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喧叫。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好把这只海猫放了,赶紧掏蛋。聚集在空中的海猫还不肯散,不过叫的声音稀了些。
我们抬了满满一小筐蛋,就回到舢板上。小周却埋怨我们不该放走那只海猫,他说要是带回去养着该多好呢!我们划着小舢板,转到岛的东北角,这一带几乎全是一二百米高的悬岩,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岩顶。张大夫要我们小声说话,让小舢板靠近岸边,静悄悄地用望远镜观察海猫的活动。海猫大概没有发觉我们在偷看它们,在岩礁上休息的,在海面上游水的,在天空里飞翔的,都显得很安静。在窝里孵蛋的海猫,有的露出头来,一动也不动地注视着蓝色的天空,可能在等待另一只海猫给它叼回来一条小鱼吧!
海猫是杂食性的水鸟,以吃动物为主。它的食谱很广,不仅吃鱼,吃昆虫、螺蛳、虾子、海星和鼠类,也吃种子和果实。它能吃晰蜴,是否也能吃蛇,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
正当我们看得出神的时候,忽然,海猫成群地惊飞起来,到处响起了“吉阿!
吉阿!“的叫声。
“注意观察,是什么惊扰了它们?也许有蝮蛇爬到它们的窝里去了。”
张大夫的话还没说完,果然从天空中落下一条蛇来。这条侵犯海猫窝的毒蛇,被海猫叼起来,抛到海里去了。
这是一场多么紧张的斗争啊!小周非常惋惜地说:“真可惜!如果林宝中一起来,把这个景象拍成电影,那多好呀!”
张大夫也认为这是罕见的现象,他说:“海猫把蝮蛇丢到海里去的动作,很像澳洲的笑鸟。笑鸟比海猫大一些,嘴又长又尖,叫的声音很像人在哈哈大笑。它特别喜欢吃毒蛇、晰蜴和田鼠。奇怪的是,当它捕到蛇的时候,总是先把蛇从空中摔下来,摔死了才吃;如果一次摔不死,还会连续地摔上好几次,直到摔死才罢休呢!”
老韩听了之后,不禁感叹地说:“自然界真是无奇不有,人们从认识自然到控制自然,那还得付出多少精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