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书生谢四新和他的两首诗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笛落雨潇潇最新章节!
谢四新是明末清初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书生,他得以在历史上留名是因为命运与两大“贰臣”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一段纠缠。
据甲申朝事小纪洪承畴纪略记载,洪承畴“以内阁兼兵部尚书,经略关东。承畴任事之后,欲屯田为久计,有新安谢四新者,与承畴世谊,用为参军,不意四新坠马上臂,辞归故里。”
谢四新与洪承畴有“世谊”也就是上一辈有交情,洪承畴了解他的才干,请他来做官(职位是参军),这在古代官场中是很常见的做法。而当时吴三桂也在洪承畴帐下,倾慕于谢四新的才气,两人还是颇有交往。
而当时,吴三桂在明朝也被看做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他为天下人所知是在天启末年,他的父亲吴襄时任锦州总兵,一次在与满洲人的交战中,吴襄被四万满洲精兵围困于锦州城外,吴三桂四处恳求发兵援救无果之后,自己率领二十余名家丁冒死在万军之中将父亲救出。
从此吴三桂的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谢四新自然也愿意和这样一位少年英雄结交。
但好景不长,谢四新在军营中不幸从马上摔下,臂膀骨折,从记载上看不出究竟是左臂还是右臂,但总之已经不适合军旅生涯,就“辞归故里”也就是解甲归田了。
如果至此为止,谢四新也不过是一个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之辈,到今天绝不会留下丝毫痕迹。但是,清军入关之后,他的命运再一次和洪承畴、交织在一起。
洪承畴降清之后随清兵入关,当时“统满汉兵数十万,文武随征候补官千员,至湖广,即遣人请谢四新,不至。”
谢四新当年是洪承畴的心腹幕僚,此时请他出山,虽然有共富贵的意思,但恐怕还是拉人下水的想法居多。
谢四新当然推辞不就,写了一首诗以作答复:“孤城血战苦睢阳,折臂书生枉断肠,天地鬼神皆草草,君臣父子两茫茫。南阳尚有刘文叔,博浪犹存张子房,当日共君浑是梦,梦中复梦梦何长?”
诗的第一句是以唐代当年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来代指洪承畴抗击清兵的“松山之战”当年安禄山的叛军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进攻睢阳,守卫睢阳城的张巡和许远带领全城军民死守,直至弹尽粮绝,睢阳城被攻破之后,张巡、许远以下三十六将都被俘,可无一人投降,最终全部被杀。
可洪承畴守卫松山,被俘之后居然投降,这份气节和睢阳之战的守卫者们是无法相比了。松山城破之后,崇祯以为他必然殉国,还大肆表彰,因此“折臂书生枉断肠”指的是谢四新惊闻噩耗,为昔日上司殉国而伤心。
后面两句自然是骂洪承畴之降清,已经把君臣父子之纲,把天地鬼神约束之义统统抛诸脑后。而“南阳尚有刘文叔,博浪犹存张子房”这两军是指,当时明朝崇祯皇帝尚且在位,洪承畴并不是失去了昔日效忠的对象,别无选择这才投降。已经直指洪承畴为苟且偷生而大义尽丧。
最后两句“当日共君浑是梦,梦中复梦梦何长?”已经是绝交之语:当年我在你帐下效力之事,就让它“春梦了无痕”吧。
按理说洪承畴是谢四新昔日上司,尚且碰了一鼻子灰,吴三桂若是聪明人,就不该再去招惹这个骂人不带脏字的“折臂书生”但不知道吴三桂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觉得谢四新既然心怀大明,自己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那一定会得到这位老兄的拥戴。
他这一心存侥幸,终于勾出了谢四新平生最为经典的一首骂人诗。
在三藩之乱后,吴三桂军势强盛,长鞭指处,湖南、广西、四川望风而降。此时,吴三桂估计是得意忘形,就派人去徽州谢四新的老家去请他“共图大业”谢四新自然不搭理他,也给他和洪承畴同样的待遇:写了一首诗回复,这首诗是我认为历史上骂吴三桂骂得最狠也最刻毒的一首,大家且来观赏一番: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
“李陵心事”是以西汉大将李广之孙李陵来指代吴三桂。李陵当年奉命守边,以五千步卒横行匈奴,但最终因为势单力孤而被匈奴俘虏,汉朝得知李陵降匈奴之后,将李陵全家灭族,陇西士大夫从此都以姓李为耻。
吴三桂抗清又降清,这一点无疑和李陵极为相似,但吴三桂在讨清檄文中说,自己是被满人所骗,无可奈何之下才假作降清,实则是卧薪尝胆,以图将来复兴明室大业,这才有了“三十年来讵卧薪”这一句。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实在是这首诗最精辟的一句,楚被秦灭,指代明被清灭,这自然不用说了,但最引人争议的也正是这两句。
有些想为吴三桂平反的人坚持说这句诗写得不对,因为大明是亡在李自成的手里,并非亡于吴三桂之手。但请不要忘了谢四新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满清统治之下,有些隐讳的意思他并不能直白的表露出来。
因此“覆楚”并非指的是令大明王朝覆灭,要知道李自成虽然灭了明朝,但如果他坐稳了天下,那就仍是汉人的天下,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正是令汉人天下落入了满人手中,因此“覆楚”二字,指的是吴三桂倾覆了汉人的天下。
而正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一怒之下杀了包括吴三桂父母在内的三十四人,同时在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他在北京作为人质的儿子吴应熊,也被康熙处死,因此这首诗最后这两句可以说是相当的刻毒。
当吴三桂的使者拿着谢四新的信回复时,吴三桂拍案大怒,骂道:“薄福小人!”但不论如何,谢四新以一介书生,却以洪承畴、吴三桂两人为背景,这两首诗为线条,勾勒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本书中只是截取了谢四新给吴三桂写信的这一段史实,这篇小文也算是向才华横溢的谢四新先生致意。
谢四新是明末清初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书生,他得以在历史上留名是因为命运与两大“贰臣”洪承畴和吴三桂的一段纠缠。
据甲申朝事小纪洪承畴纪略记载,洪承畴“以内阁兼兵部尚书,经略关东。承畴任事之后,欲屯田为久计,有新安谢四新者,与承畴世谊,用为参军,不意四新坠马上臂,辞归故里。”
谢四新与洪承畴有“世谊”也就是上一辈有交情,洪承畴了解他的才干,请他来做官(职位是参军),这在古代官场中是很常见的做法。而当时吴三桂也在洪承畴帐下,倾慕于谢四新的才气,两人还是颇有交往。
而当时,吴三桂在明朝也被看做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他为天下人所知是在天启末年,他的父亲吴襄时任锦州总兵,一次在与满洲人的交战中,吴襄被四万满洲精兵围困于锦州城外,吴三桂四处恳求发兵援救无果之后,自己率领二十余名家丁冒死在万军之中将父亲救出。
从此吴三桂的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谢四新自然也愿意和这样一位少年英雄结交。
但好景不长,谢四新在军营中不幸从马上摔下,臂膀骨折,从记载上看不出究竟是左臂还是右臂,但总之已经不适合军旅生涯,就“辞归故里”也就是解甲归田了。
如果至此为止,谢四新也不过是一个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之辈,到今天绝不会留下丝毫痕迹。但是,清军入关之后,他的命运再一次和洪承畴、交织在一起。
洪承畴降清之后随清兵入关,当时“统满汉兵数十万,文武随征候补官千员,至湖广,即遣人请谢四新,不至。”
谢四新当年是洪承畴的心腹幕僚,此时请他出山,虽然有共富贵的意思,但恐怕还是拉人下水的想法居多。
谢四新当然推辞不就,写了一首诗以作答复:“孤城血战苦睢阳,折臂书生枉断肠,天地鬼神皆草草,君臣父子两茫茫。南阳尚有刘文叔,博浪犹存张子房,当日共君浑是梦,梦中复梦梦何长?”
诗的第一句是以唐代当年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来代指洪承畴抗击清兵的“松山之战”当年安禄山的叛军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进攻睢阳,守卫睢阳城的张巡和许远带领全城军民死守,直至弹尽粮绝,睢阳城被攻破之后,张巡、许远以下三十六将都被俘,可无一人投降,最终全部被杀。
可洪承畴守卫松山,被俘之后居然投降,这份气节和睢阳之战的守卫者们是无法相比了。松山城破之后,崇祯以为他必然殉国,还大肆表彰,因此“折臂书生枉断肠”指的是谢四新惊闻噩耗,为昔日上司殉国而伤心。
后面两句自然是骂洪承畴之降清,已经把君臣父子之纲,把天地鬼神约束之义统统抛诸脑后。而“南阳尚有刘文叔,博浪犹存张子房”这两军是指,当时明朝崇祯皇帝尚且在位,洪承畴并不是失去了昔日效忠的对象,别无选择这才投降。已经直指洪承畴为苟且偷生而大义尽丧。
最后两句“当日共君浑是梦,梦中复梦梦何长?”已经是绝交之语:当年我在你帐下效力之事,就让它“春梦了无痕”吧。
按理说洪承畴是谢四新昔日上司,尚且碰了一鼻子灰,吴三桂若是聪明人,就不该再去招惹这个骂人不带脏字的“折臂书生”但不知道吴三桂是怎么想的,可能是觉得谢四新既然心怀大明,自己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那一定会得到这位老兄的拥戴。
他这一心存侥幸,终于勾出了谢四新平生最为经典的一首骂人诗。
在三藩之乱后,吴三桂军势强盛,长鞭指处,湖南、广西、四川望风而降。此时,吴三桂估计是得意忘形,就派人去徽州谢四新的老家去请他“共图大业”谢四新自然不搭理他,也给他和洪承畴同样的待遇:写了一首诗回复,这首诗是我认为历史上骂吴三桂骂得最狠也最刻毒的一首,大家且来观赏一番: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
“李陵心事”是以西汉大将李广之孙李陵来指代吴三桂。李陵当年奉命守边,以五千步卒横行匈奴,但最终因为势单力孤而被匈奴俘虏,汉朝得知李陵降匈奴之后,将李陵全家灭族,陇西士大夫从此都以姓李为耻。
吴三桂抗清又降清,这一点无疑和李陵极为相似,但吴三桂在讨清檄文中说,自己是被满人所骗,无可奈何之下才假作降清,实则是卧薪尝胆,以图将来复兴明室大业,这才有了“三十年来讵卧薪”这一句。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实在是这首诗最精辟的一句,楚被秦灭,指代明被清灭,这自然不用说了,但最引人争议的也正是这两句。
有些想为吴三桂平反的人坚持说这句诗写得不对,因为大明是亡在李自成的手里,并非亡于吴三桂之手。但请不要忘了谢四新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满清统治之下,有些隐讳的意思他并不能直白的表露出来。
因此“覆楚”并非指的是令大明王朝覆灭,要知道李自成虽然灭了明朝,但如果他坐稳了天下,那就仍是汉人的天下,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正是令汉人天下落入了满人手中,因此“覆楚”二字,指的是吴三桂倾覆了汉人的天下。
而正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一怒之下杀了包括吴三桂父母在内的三十四人,同时在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他在北京作为人质的儿子吴应熊,也被康熙处死,因此这首诗最后这两句可以说是相当的刻毒。
当吴三桂的使者拿着谢四新的信回复时,吴三桂拍案大怒,骂道:“薄福小人!”但不论如何,谢四新以一介书生,却以洪承畴、吴三桂两人为背景,这两首诗为线条,勾勒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本书中只是截取了谢四新给吴三桂写信的这一段史实,这篇小文也算是向才华横溢的谢四新先生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