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邻里情深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生命门最新章节!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249、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此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愉快的。由于那一年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再加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又高。所以,不但果树硕果累累,而且五谷杂粮及瓜果蔬菜样样丰收。果树收入主要靠柿子树;每户的房上都是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有的房上周边整齐的用大棒子垒一米来高,中间填平。也有的把穗大的棒子两个两个的绑起来,,横放两个竖放两个,摞成一个个高高的圆柱形棒子垛。满房都是。一看就是大丰收,一看心里就高兴。晒干后颗粒归仓。
红薯,俗称山药。记得那时的山药,像小娃娃头子那么大的块儿比比皆是。蔓菁和红萝卜的产量也很大,尤其是红萝卜,更是喜人。郭怀义家门前有一块方地,一亩多。这一年种的是红萝卜。那红萝卜樱青荡荡的,看上去非常茂盛。收获的时候,学校放假,张寅和孩子们以及全庄老少都集中到这里。好家伙!红萝卜不但长得稠密,而且每棵都是那么粗那么长,红艳艳的,令人心情舒畅,精神高涨。
张寅经常带着学生们参加秋收劳动,那时,刨萝卜的工具是铁锹和撅头。一边干活大人们一边提醒孩子们要往深处刨,不要斩断萝卜。每个人好长时间才刨不大点一块地,那一小块地的红萝卜堆的就像小山似的,把那块土地遮盖的严严实实。每刨一棵,就增添一分喜悦,真解气。张寅和孩子们整整一个上午才刨完。那时要是用录像机全方位录下来,一定很壮观。这是张寅见过的长势最好的红萝卜,就这一块地,并且是唯一的一次。
那么多的山药、蔓菁和红萝卜,人们如何放呢?大的山药、红萝卜等擦成片,晒在山坡上。秋天,满山坡的山药片、红萝卜片是那时山里的一大风景之一。等干了以后,再一片一片的拾起来,放在一个专为放山药片等准备的通间大炕上。满满的一炕,都快顶住梁了,两三米高呢!把山药片碾碎了就是山药面。它可以用来包包子、包饺子、蒸饼子和压餄劳等。山药片、蔓菁片和红萝卜片可以和米一起煮稀饭,很好吃的。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想吃就吃。中个的山药、红萝卜等,便分别放在山药窖和地窨子里,又防冻又保鲜。什么季节都能吃到新鲜的。小个的山药萝卜等便堆在一起,一锅一锅的煮着喂猪。大白菜呢?在正方梁的两头儿用粗铁丝吊起两块几乎通间长的木板。把又大又硬的白菜一个一个的摞上去,直到顶住梁为止。小一些的白菜则和蔓菁萝卜放在地窨子。
张寅至今还记得,有一个大白萝卜。十四来岁的郭兰平还扛不动呢!那天,郭怀义老婆要去娘家,要和郭兰平一块去。郭兰平说:
“把这个大白萝卜给外婆拿上吧。”他母亲同意了。郭兰平的心里美滋滋的。这使他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无比的荣耀。他想:谁家有这么大的萝卜呢?外婆见了也一定会高兴的。谁知,用手一抱,郭兰平竟抱不动,最后只好放弃。
储存白萝卜的方法很简单,大人们把它擦成细条条,然后用开水煮煮再捞上来,晒在房上。晒干后放起来,可以用来熬菜、包包子和包饺子。说起白萝卜条,它还救过郭兰平的小命呢!那是郭兰平三、四岁的时候,他母亲领他去外婆家。上午,郭兰平的母亲和外婆擦白萝卜条。下午开煮。因为多,眼看太阳快落山了,还没煮完。外婆催郭兰平的母亲说:
“你要是不宿,就早点走吧,领着孩子,看乱黑。”郭兰平的母亲说:“没事,煮完这锅就走。”说着,便提着一筐白萝卜条就上了房。他们谁也没有发现郭兰平随后也上去了。当时,郭兰平刚刚学步能走稳,结果,在房檐不远处滑倒了,他头朝下一下子就栽了下去。下面是块大石板,要是栽在石板上,郭兰平的小命就玩完了。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现实还就是这么巧,郭兰平的外婆刚从开锅里捞了一挑筐白萝卜条放在石板上,离开没几步,他就下去了。小脑袋正好栽到那柔软滚烫的白萝卜条上。挑筐里留下那么深的一个圆坑。外婆急忙把他抱起来,嘟囔郭兰平的母亲:
“叫你别管事了,早点走吧,就是不听,差点要了俺孩子的命!”据郭兰平的母亲说,他当时虽然没有受伤,但连烫带吓,一直不睁眼,身上还有些发烧。
那时,孩子们天天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猪肉白面,可以走亲戚,不但吃得好,而且还能正压岁钱,可以穿新鞋穿新衣,可以痛痛快快的玩,还可以放鞭炮。尤其是二踢脚大红炮,看起来红艳艳的,是喜庆;听起来“嘣叭儿”也吉利。
腊月二十之后,离年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孩子们天天陶醉在迎接过年的快乐之中。郭兰平的父母便正式进入比农忙时节还忙的备战过年之中。腊月二十一:买粉条,等年货。腊月二十二:蒸糕。每年都是这一天。蒸一天,蒸好几大锅。并把糕全部切成长方体薄块。放在一个大气傻猫里。满满的一气傻猫,有上百斤重。那时的人们生活水平低,一年就蒸一次糕。当时,张寅感觉糕非常好吃,不但粘软,而且甘甜。是大人孩子一年一度盼望的美食。
糕蒸好后,大人会让孩子们痛痛快快的饱餐一顿。因为那时的枣树最茂盛,枣格外饱满红润,所以在蒸糕时枣放的特别多。一块糕的反正面,醒目的镶嵌着均匀的密密的被切成两半的大红枣,露着鲜艳的果肉和枣胡。令人垂涎欲滴。从二十二起,人们每顿饭都可以吃到红枣粘糕了,直到过了正月十五。糕的味道太浓了,太美了,嗅着它,吃着它,人们们感觉好像正在过年,更加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腊月二十三做豆腐。在这之前,得先把黄豆碾成豆瓣,然后在小瓮里泡展。晚上把豆瓣连汤磨成沫儿。郭兰平永远忘不了磨沫儿似的情景。刚开始磨豆沫儿,是用牛拉着大石磨转圈磨的。后来,他们家有了小石磨,也可以磨沫儿,并且简单方便有趣。以后,每家磨豆沫儿都用这个小石磨。那时,无论谁家磨豆沫儿,全庄凡是能干的,只要在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赶到谁家。
有一次,郭兰平随父亲和张寅去帮叔家磨沫儿。郭怀银家的父母都六十多岁了,因为他们家辈分大,全村的孩子们都喊爷爷奶奶。当他们赶到时,已有两人先行到达。他们愉快的打着招呼,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乐的嘴都合不住。屋里的北墙上挂着一盏煤油灯,昏暗的灯光照着他记事以来都不曾见粉刷过的黑色泥皮墙。墙的颜色是长期以来灯头上的烟熏的。因为习惯了这样的昏暗,所以也觉得挺明亮。小屋也挺温馨,人们感到也很幸福。南墙根放着一个长方体桌子,桌子两边各放一把圈椅,都已相当陈旧。椅子上各放一张不知坐了多少年的垫子。上面有没有土呢?反正看不清楚。北墙根放着一条能坐四五个人的长凳子。西边是通间大炕。这大炕可是一宝啊!俗话说:老婆孩子热炕头嘛。
这是过火炕,它和厨房只有一墙之隔。做饭的烟火都要穿过此炕,然后从正房顶上的冒烟筒里冒出。烟囱里不但冒烟,而且有时还能看到火苗。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炕上是温呼呼的,被子下面什么时候都是热的,家家如此。孩子们从外面回来,常常把冻的发紫的小手伸进被子下面,效果非常好。但进入腊月二十之后,家家都要提防被子着火。
张寅他们进屋时,爷爷奶奶坐在炕上,两脚分别伸进被子里,幸福的欢度着晚年。二位老人都六十多了,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干活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因为每天晚上来的人多,年轻的还用不清哩,所以就不让他们参加了。他们见了谁都是笑呵呵的,非常慈祥。张寅和郭兰平一进屋就喊:“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笑着招呼他俩坐在他们身边。另外俩人坐在南边的圈椅上,郭怀义坐在北边的长凳上。奶奶看着郭兰平说:
“都这么高了,长成小伙子了。还记得那年你娘让你来俺这儿拿炉锥,你一边往这儿跑一边不停的说着炉锥炉锥。跑着跑着摔了个跟头,爬起来忘了叫来干什么了。结果,向我要了一块煤回去了。”奶奶边说边笑,满屋子的人也都笑了。
稍作片刻,郭怀银把一切准备好了。磨沫儿在外间屋,是个一间的小客厅。客厅南墙上也挂着一盏煤油灯,灯下是块方桌,两边也各放着一把圈椅。方桌上放了满满一盆豆瓣儿,里面掺着汤。客厅中间放着一口又粗又矮的大水缸。缸底是新垫的悬土,并用石块支的稳如泰山。缸口放着揉豆腐架,架上放着小石磨,石磨上边固定着一个结实的木把。听到郭怀银叔叔的招呼,先到的那俩人便从里屋走出来——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
我的一生充满试炼,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虽不知我的苦艰,我却知道自己坚韧;我想我是丢弃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经历——
249、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此时每个人的心情都是愉快的。由于那一年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再加上人们的劳动热情又高。所以,不但果树硕果累累,而且五谷杂粮及瓜果蔬菜样样丰收。果树收入主要靠柿子树;每户的房上都是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有的房上周边整齐的用大棒子垒一米来高,中间填平。也有的把穗大的棒子两个两个的绑起来,,横放两个竖放两个,摞成一个个高高的圆柱形棒子垛。满房都是。一看就是大丰收,一看心里就高兴。晒干后颗粒归仓。
红薯,俗称山药。记得那时的山药,像小娃娃头子那么大的块儿比比皆是。蔓菁和红萝卜的产量也很大,尤其是红萝卜,更是喜人。郭怀义家门前有一块方地,一亩多。这一年种的是红萝卜。那红萝卜樱青荡荡的,看上去非常茂盛。收获的时候,学校放假,张寅和孩子们以及全庄老少都集中到这里。好家伙!红萝卜不但长得稠密,而且每棵都是那么粗那么长,红艳艳的,令人心情舒畅,精神高涨。
张寅经常带着学生们参加秋收劳动,那时,刨萝卜的工具是铁锹和撅头。一边干活大人们一边提醒孩子们要往深处刨,不要斩断萝卜。每个人好长时间才刨不大点一块地,那一小块地的红萝卜堆的就像小山似的,把那块土地遮盖的严严实实。每刨一棵,就增添一分喜悦,真解气。张寅和孩子们整整一个上午才刨完。那时要是用录像机全方位录下来,一定很壮观。这是张寅见过的长势最好的红萝卜,就这一块地,并且是唯一的一次。
那么多的山药、蔓菁和红萝卜,人们如何放呢?大的山药、红萝卜等擦成片,晒在山坡上。秋天,满山坡的山药片、红萝卜片是那时山里的一大风景之一。等干了以后,再一片一片的拾起来,放在一个专为放山药片等准备的通间大炕上。满满的一炕,都快顶住梁了,两三米高呢!把山药片碾碎了就是山药面。它可以用来包包子、包饺子、蒸饼子和压餄劳等。山药片、蔓菁片和红萝卜片可以和米一起煮稀饭,很好吃的。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想吃就吃。中个的山药、红萝卜等,便分别放在山药窖和地窨子里,又防冻又保鲜。什么季节都能吃到新鲜的。小个的山药萝卜等便堆在一起,一锅一锅的煮着喂猪。大白菜呢?在正方梁的两头儿用粗铁丝吊起两块几乎通间长的木板。把又大又硬的白菜一个一个的摞上去,直到顶住梁为止。小一些的白菜则和蔓菁萝卜放在地窨子。
张寅至今还记得,有一个大白萝卜。十四来岁的郭兰平还扛不动呢!那天,郭怀义老婆要去娘家,要和郭兰平一块去。郭兰平说:
“把这个大白萝卜给外婆拿上吧。”他母亲同意了。郭兰平的心里美滋滋的。这使他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无比的荣耀。他想:谁家有这么大的萝卜呢?外婆见了也一定会高兴的。谁知,用手一抱,郭兰平竟抱不动,最后只好放弃。
储存白萝卜的方法很简单,大人们把它擦成细条条,然后用开水煮煮再捞上来,晒在房上。晒干后放起来,可以用来熬菜、包包子和包饺子。说起白萝卜条,它还救过郭兰平的小命呢!那是郭兰平三、四岁的时候,他母亲领他去外婆家。上午,郭兰平的母亲和外婆擦白萝卜条。下午开煮。因为多,眼看太阳快落山了,还没煮完。外婆催郭兰平的母亲说:
“你要是不宿,就早点走吧,领着孩子,看乱黑。”郭兰平的母亲说:“没事,煮完这锅就走。”说着,便提着一筐白萝卜条就上了房。他们谁也没有发现郭兰平随后也上去了。当时,郭兰平刚刚学步能走稳,结果,在房檐不远处滑倒了,他头朝下一下子就栽了下去。下面是块大石板,要是栽在石板上,郭兰平的小命就玩完了。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现实还就是这么巧,郭兰平的外婆刚从开锅里捞了一挑筐白萝卜条放在石板上,离开没几步,他就下去了。小脑袋正好栽到那柔软滚烫的白萝卜条上。挑筐里留下那么深的一个圆坑。外婆急忙把他抱起来,嘟囔郭兰平的母亲:
“叫你别管事了,早点走吧,就是不听,差点要了俺孩子的命!”据郭兰平的母亲说,他当时虽然没有受伤,但连烫带吓,一直不睁眼,身上还有些发烧。
那时,孩子们天天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猪肉白面,可以走亲戚,不但吃得好,而且还能正压岁钱,可以穿新鞋穿新衣,可以痛痛快快的玩,还可以放鞭炮。尤其是二踢脚大红炮,看起来红艳艳的,是喜庆;听起来“嘣叭儿”也吉利。
腊月二十之后,离年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孩子们天天陶醉在迎接过年的快乐之中。郭兰平的父母便正式进入比农忙时节还忙的备战过年之中。腊月二十一:买粉条,等年货。腊月二十二:蒸糕。每年都是这一天。蒸一天,蒸好几大锅。并把糕全部切成长方体薄块。放在一个大气傻猫里。满满的一气傻猫,有上百斤重。那时的人们生活水平低,一年就蒸一次糕。当时,张寅感觉糕非常好吃,不但粘软,而且甘甜。是大人孩子一年一度盼望的美食。
糕蒸好后,大人会让孩子们痛痛快快的饱餐一顿。因为那时的枣树最茂盛,枣格外饱满红润,所以在蒸糕时枣放的特别多。一块糕的反正面,醒目的镶嵌着均匀的密密的被切成两半的大红枣,露着鲜艳的果肉和枣胡。令人垂涎欲滴。从二十二起,人们每顿饭都可以吃到红枣粘糕了,直到过了正月十五。糕的味道太浓了,太美了,嗅着它,吃着它,人们们感觉好像正在过年,更加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腊月二十三做豆腐。在这之前,得先把黄豆碾成豆瓣,然后在小瓮里泡展。晚上把豆瓣连汤磨成沫儿。郭兰平永远忘不了磨沫儿似的情景。刚开始磨豆沫儿,是用牛拉着大石磨转圈磨的。后来,他们家有了小石磨,也可以磨沫儿,并且简单方便有趣。以后,每家磨豆沫儿都用这个小石磨。那时,无论谁家磨豆沫儿,全庄凡是能干的,只要在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赶到谁家。
有一次,郭兰平随父亲和张寅去帮叔家磨沫儿。郭怀银家的父母都六十多岁了,因为他们家辈分大,全村的孩子们都喊爷爷奶奶。当他们赶到时,已有两人先行到达。他们愉快的打着招呼,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乐的嘴都合不住。屋里的北墙上挂着一盏煤油灯,昏暗的灯光照着他记事以来都不曾见粉刷过的黑色泥皮墙。墙的颜色是长期以来灯头上的烟熏的。因为习惯了这样的昏暗,所以也觉得挺明亮。小屋也挺温馨,人们感到也很幸福。南墙根放着一个长方体桌子,桌子两边各放一把圈椅,都已相当陈旧。椅子上各放一张不知坐了多少年的垫子。上面有没有土呢?反正看不清楚。北墙根放着一条能坐四五个人的长凳子。西边是通间大炕。这大炕可是一宝啊!俗话说:老婆孩子热炕头嘛。
这是过火炕,它和厨房只有一墙之隔。做饭的烟火都要穿过此炕,然后从正房顶上的冒烟筒里冒出。烟囱里不但冒烟,而且有时还能看到火苗。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炕上是温呼呼的,被子下面什么时候都是热的,家家如此。孩子们从外面回来,常常把冻的发紫的小手伸进被子下面,效果非常好。但进入腊月二十之后,家家都要提防被子着火。
张寅他们进屋时,爷爷奶奶坐在炕上,两脚分别伸进被子里,幸福的欢度着晚年。二位老人都六十多了,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干活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因为每天晚上来的人多,年轻的还用不清哩,所以就不让他们参加了。他们见了谁都是笑呵呵的,非常慈祥。张寅和郭兰平一进屋就喊:“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笑着招呼他俩坐在他们身边。另外俩人坐在南边的圈椅上,郭怀义坐在北边的长凳上。奶奶看着郭兰平说:
“都这么高了,长成小伙子了。还记得那年你娘让你来俺这儿拿炉锥,你一边往这儿跑一边不停的说着炉锥炉锥。跑着跑着摔了个跟头,爬起来忘了叫来干什么了。结果,向我要了一块煤回去了。”奶奶边说边笑,满屋子的人也都笑了。
稍作片刻,郭怀银把一切准备好了。磨沫儿在外间屋,是个一间的小客厅。客厅南墙上也挂着一盏煤油灯,灯下是块方桌,两边也各放着一把圈椅。方桌上放了满满一盆豆瓣儿,里面掺着汤。客厅中间放着一口又粗又矮的大水缸。缸底是新垫的悬土,并用石块支的稳如泰山。缸口放着揉豆腐架,架上放着小石磨,石磨上边固定着一个结实的木把。听到郭怀银叔叔的招呼,先到的那俩人便从里屋走出来——
环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渐脱离累赘;我的捆绑好像都在溶解,我归,我要即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