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带刺儿黄瓜文集最新章节!
石家庄是个年轻的城市,与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城市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却鲜为人知。事实上,石家庄的历史脉络并不单薄,大凡历史的烟云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寻根溯源,坐落在市中心的大石桥堪称这座城市的根。
本世纪初,石家庄还是一个隶属正定府获鹿县留营社的小村庄。1902年,当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修至石家庄时定名为振头站。可见,当时石家庄村的知名度及规模远不及振头村。1907年正太铁路的竣工通车,使石家庄成为“燕晋咽喉,南北通衢”的交通枢纽。两条铁路的交汇,犹如一块巨大的奠基碑,将城市的根深深扎在了这片待开垦的土地上。1925年,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批准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合并,取两村首尾各一字,定名石门市,石家庄市由此建制。
由于铁路穿越闹市区,它的通车,在给石家庄带来繁华的同时,也给穿路而过的行人埋下了安全隐患——火车撞轧人畜的事时有发生。社会各界人士联名上书正太铁路局法国总办,要求拨款在铁路上架桥以沟通东西交通。这种建议对于以掠夺中国财富为目的的殖民主义者而言,实在是“不足多虑”之举。面对劫掠者的冷漠、推诿,正太铁路工人异常气愤,全线2500多名员工每人捐出了一天的工资,建成了这座长150米,高7米,宽10米的铁路跨线桥。
“大石桥,大石桥,工人血汗来建造。一块青石一片情,青石哪有情义高!”这是一首在当时流传甚广的儿歌。的确,从大石桥诞生的那一天起,作为石家庄第一批产业工人的铁路员工,就已将对同胞的爱及对殖民者的恨深深地砌在了大石桥的青石之中。这是一批刚刚脱离了土地的农民,是两条钢轨将他们召集到了一起。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这座城市首批垦荒者、建设者,也是这座城市精神文化的奠基者、缔造者。
大石桥有桥洞23孔,桥头各塑两尊石狮。桥面坡度平缓,桥体坚固美丽,除跨越京汉准轨铁路两孔采用钢梁处理外,其它孔均采用我国传统的石拱结构。大石桥同时跨越正太、京汉两条铁路共7条线路,成为当时市区跨越铁路唯一的安全通道,石家庄桥东、桥西的概念至此形成。
史学家称“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初,铁路的历史便是石家庄的历史。而以大石桥为标志的铁路不仅奠定了石家庄发展的基础,见证了石家庄发展壮大的历史,而且承载了石家庄最初的文化积淀。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所谓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它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应该说,刚刚丢下锄头的这批铁路工人,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他们依旧延续着农民的憨厚与朴实。他们还没有形成鲜明的阶级特色,对殖民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反抗也还处于自发阶段,但一旦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以机器工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大生产相结合,他们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1911年,辛亥革命的波浪风起云涌。追随孙中山多年的民主革命者、时任清廷陆军第六镇统制的吴禄贞正统兵驻守石家庄。为配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他发动组织铁路工人建立石家庄历史上最早的工人组织——中华民国工党会;另一方面,北上滦州、西下山西组建燕晋联军,策划北方新军起义。然而,一代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1911年11月7日,吴禄贞被袁世凯杀害于石家庄火车站临时指挥所。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下令对吴禄贞以陆军大将军例赐恤,并将其遗体安葬在其殉难的大石桥南侧、石家庄火车站院内。1982年3月,牵葬长安公园。
在大石桥的北侧,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和一尊烈士的半身雕像,这位烈士就叫高克谦,河北无极人。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24年年仅18岁的他便加入了党组织。傅茂公(即彭真)来石家庄后,建立了石家庄特别支部,高克谦被派到石家庄铁路工厂,恢复了正太铁路总工会,任总工会秘书。1925年9月24日,年仅19岁的他在东里村被反动军阀杀害。1926年1月17日,由正太、京汉两铁路工会联合发起,由傅茂公主持,在石家庄召开了高克谦烈士追悼大会。1985年10月8日,在大石桥北侧举行烈士纪念碑和半身雕像揭幕典礼,彭真为纪念碑题名。
自1907年建成,大石桥已走过了99年的风雨历程。作为石家庄历史的重要见证,它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1921年冬石家庄第一名共产党员——石家庄正太总机厂(石家庄车辆厂)的工匠孙云鹏,以及随后不久第一个党小组的诞生;见证了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石家庄各界在大石桥广场召开了由4000余人参加的沪案(即五卅惨案)后援会成立大会及募捐活动;它见证了1947年11月在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中,国民党第32师师长刘英在桥下工事被活捉的场景
悠悠大石桥,沉沉历史印。大石桥和石家庄这座城市一道,伴随着火车嘹亮的汽笛声而呱呱坠地。大石桥就像一条线,将石家庄的风雨岁月、历史情感、共同记忆穿成一条美丽项链,挂在这座城市的脖颈上,形成了石家庄独特的人文肌理、文化脉络及价值认同。
古人云:求木之茂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泉源。面对在喧嚣浮躁中被尘封的大石桥,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石家庄是个年轻的城市,与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城市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却鲜为人知。事实上,石家庄的历史脉络并不单薄,大凡历史的烟云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寻根溯源,坐落在市中心的大石桥堪称这座城市的根。
本世纪初,石家庄还是一个隶属正定府获鹿县留营社的小村庄。1902年,当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修至石家庄时定名为振头站。可见,当时石家庄村的知名度及规模远不及振头村。1907年正太铁路的竣工通车,使石家庄成为“燕晋咽喉,南北通衢”的交通枢纽。两条铁路的交汇,犹如一块巨大的奠基碑,将城市的根深深扎在了这片待开垦的土地上。1925年,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批准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合并,取两村首尾各一字,定名石门市,石家庄市由此建制。
由于铁路穿越闹市区,它的通车,在给石家庄带来繁华的同时,也给穿路而过的行人埋下了安全隐患——火车撞轧人畜的事时有发生。社会各界人士联名上书正太铁路局法国总办,要求拨款在铁路上架桥以沟通东西交通。这种建议对于以掠夺中国财富为目的的殖民主义者而言,实在是“不足多虑”之举。面对劫掠者的冷漠、推诿,正太铁路工人异常气愤,全线2500多名员工每人捐出了一天的工资,建成了这座长150米,高7米,宽10米的铁路跨线桥。
“大石桥,大石桥,工人血汗来建造。一块青石一片情,青石哪有情义高!”这是一首在当时流传甚广的儿歌。的确,从大石桥诞生的那一天起,作为石家庄第一批产业工人的铁路员工,就已将对同胞的爱及对殖民者的恨深深地砌在了大石桥的青石之中。这是一批刚刚脱离了土地的农民,是两条钢轨将他们召集到了一起。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这座城市首批垦荒者、建设者,也是这座城市精神文化的奠基者、缔造者。
大石桥有桥洞23孔,桥头各塑两尊石狮。桥面坡度平缓,桥体坚固美丽,除跨越京汉准轨铁路两孔采用钢梁处理外,其它孔均采用我国传统的石拱结构。大石桥同时跨越正太、京汉两条铁路共7条线路,成为当时市区跨越铁路唯一的安全通道,石家庄桥东、桥西的概念至此形成。
史学家称“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世纪初,铁路的历史便是石家庄的历史。而以大石桥为标志的铁路不仅奠定了石家庄发展的基础,见证了石家庄发展壮大的历史,而且承载了石家庄最初的文化积淀。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所谓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它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应该说,刚刚丢下锄头的这批铁路工人,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他们依旧延续着农民的憨厚与朴实。他们还没有形成鲜明的阶级特色,对殖民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反抗也还处于自发阶段,但一旦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以机器工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大生产相结合,他们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1911年,辛亥革命的波浪风起云涌。追随孙中山多年的民主革命者、时任清廷陆军第六镇统制的吴禄贞正统兵驻守石家庄。为配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他发动组织铁路工人建立石家庄历史上最早的工人组织——中华民国工党会;另一方面,北上滦州、西下山西组建燕晋联军,策划北方新军起义。然而,一代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1911年11月7日,吴禄贞被袁世凯杀害于石家庄火车站临时指挥所。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下令对吴禄贞以陆军大将军例赐恤,并将其遗体安葬在其殉难的大石桥南侧、石家庄火车站院内。1982年3月,牵葬长安公园。
在大石桥的北侧,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和一尊烈士的半身雕像,这位烈士就叫高克谦,河北无极人。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24年年仅18岁的他便加入了党组织。傅茂公(即彭真)来石家庄后,建立了石家庄特别支部,高克谦被派到石家庄铁路工厂,恢复了正太铁路总工会,任总工会秘书。1925年9月24日,年仅19岁的他在东里村被反动军阀杀害。1926年1月17日,由正太、京汉两铁路工会联合发起,由傅茂公主持,在石家庄召开了高克谦烈士追悼大会。1985年10月8日,在大石桥北侧举行烈士纪念碑和半身雕像揭幕典礼,彭真为纪念碑题名。
自1907年建成,大石桥已走过了99年的风雨历程。作为石家庄历史的重要见证,它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1921年冬石家庄第一名共产党员——石家庄正太总机厂(石家庄车辆厂)的工匠孙云鹏,以及随后不久第一个党小组的诞生;见证了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石家庄各界在大石桥广场召开了由4000余人参加的沪案(即五卅惨案)后援会成立大会及募捐活动;它见证了1947年11月在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中,国民党第32师师长刘英在桥下工事被活捉的场景
悠悠大石桥,沉沉历史印。大石桥和石家庄这座城市一道,伴随着火车嘹亮的汽笛声而呱呱坠地。大石桥就像一条线,将石家庄的风雨岁月、历史情感、共同记忆穿成一条美丽项链,挂在这座城市的脖颈上,形成了石家庄独特的人文肌理、文化脉络及价值认同。
古人云:求木之茂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长者必浚其泉源。面对在喧嚣浮躁中被尘封的大石桥,我们该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