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人各有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最新章节!
但该走的总得走,留不住就是留不住。
几天后,梅梅比我显得还伤心一些,恋恋不舍地将骊琴送出城外,我则留在宗庙内办公,连门都没有出。
骊琴走之前两天,风余很八卦地为我打听回来一个消息。
骊山族的族人告诉他,自古以来,骊山族就是以女性为族长,男性为长老,但有点类似后世的“贞女崇拜”文化,骊山族的族长一生不能婚配,否则就是“殉祖”的下场。
我有点明白过来,为什么骊琴会成为骊山族的族长了。
以她的外观,在族内本来就是异类,也没有婚配的太大可能。
每一届的骊山族族长都是由长老会选出来的,一旦选定,终生不改。直到上一任族长死了,才选下任族族长。
在我所知道的这个世界里,这可能是目前唯一还留存着母系社会遗迹的族长制度了。
罢了,我苦笑了一下,连送别骊琴的机会都放弃了。
接下来的工作还很多,我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顾及这件事。
12月23日,我派遣了近300骑,由木驼带队,向斟戈氏送去了10吨粟种,500斤盐,以及部分陶器匠人、木匠、建筑技术人员,与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采用的是“移民”的方式派遣技术人员,所有的技术人员一去不再回来,所以都带上了家属。
斟戈氏的位置太重要了,整个大河西边和南边的部族要往东北方向的河北平原发展,都可以借斟戈氏所在的大山为跳板,太行山或吕梁山就在他们的北面,那里也是后世煤海的所在地,尽管现在还没有体现出太大的优势,但迟早会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因素。
加上已经有了斟戈氏和少量地姜氏部族在那里生息,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我给的粟种、太昊的农业技术、建筑技术以及工具生产技术。相信在不久就会有一个比较大地发展。
当然,我也不是无条件的支援,我让木驼带口信给斟戈原,所有的粟和盐。都要在下一年秋收后还给我,我会让人上门收取地。粟是归还原物,盐则要折算成粟。一斤盐折成20斤粟米,这500斤盐明年要折算成5吨粟米,相信这应该是斟戈原所能接受的价格。
另一面,在公孙氏遇到太昊匠人的遭遇让我开始反省这些年来对族人的安排。
原始人也好,后世人也罢,都有同样的亲情和家庭观念。只是在“公社”性质的部落文化没有全面转向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新阶段之前,族长对族人地安排有着几乎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是这种权力让我忽视了对太昊或大元技术人员的家庭照顾。轻易地一次次决定将太昊骑兵或匠人派遣到远离家人的地方去。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在这一次派遣匠人到斟戈氏去地时候,给了族人选择带还是不带家属的权力。
结果所有已经成家的族人都选择了带上家庭所有成员离开。
我开始检讨以前的错失,并立即开始纠正。从近的地方做起。在大河码头上的匠人们是第二批享受到家庭温暖的“外派劳务人员”剩下来地300余骑在数天内带着码头匠人们的家属赶到了码头建设工地上,我亲自带的队。
“族长!族长!”
由于提前就派遣了一个小队将消息带给匠人们,让他们作好接待家人的准备。当我们的大队还在远离码头近10里开外的地方,提前赶到那里等候的所有匠人们欢呼起来,争先恐后地拥向我们的骑兵队伍,从马背上牵下自己的亲人。
让这些族人和他们的亲人畅叙别情,只我特意到大河边察看水势。
现在地大河不复盛夏的威势恢复了如去年冬天般的孱弱,宽度仍在里许,却只有不到马膝深。
“族长。我们这地方可选对了,往下游一天的距离,就有一个大湖,可宽了,比我们这里夏天的水面还宽!”一位经常往返于码头和太昊城的运输骑兵对我说。
河中来来往往都是太昊的骑兵,负责盐和铜锭的运输,两岸的匠人们正紧张地建设基地,尽管现在的大河看起来很“温柔”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到了明年洪水期。照样又是浊浪活天的景象,这两岸的码头始终都是要派上用场的。
现在的码头已经初具一个城镇的规模,只是城墙用的是简化版的土坯墙,为了防雨,土坯墙顶上盖了瓦,看上去也只是起一道围墙的作用。这道墙现大已经圈起了河岸两边各一个边长约300米的正方形,***里大量建设的都是土坯房,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还没有开窑烧砖。匠人和经常往返于码头的骑兵一起,也不过就是700来人,现在的建设规模对他们来说,已经非常的大了。现在就是加上才来的近300名家属,也不过就近千人的样子,两个码头都还显得很宽松。
“族长,这两个码头叫什么名宇?”一名匠人过来问我。
呵呵!还真是忘了,这两个码头都还没有名字呢!
“这样啊,反正现在主要运的是铜和盐,就叫铜码头和盐码头吧!”
工业村那边距离太远,考虑到运送家属有很大的困难,我就没有采取跟两个码头相同的作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这一批骑兵没有随我返回太昊城,而是过大河继续向前,往工业村而去。
在我回到太昊城后,城中已经是一派繁忙,族人们已经在我的带动下,形成了“过年”的习惯,眼下正在为过年而准备。
但就在12月29日,大年前夕,一个极坏的消息从姜由那边传来。
派遣往骊山族的姜氏长老被由族人设伏击杀了!
同时派遣到由族去的黎族8名长老已经被由族扣起来,要求石头城中的这8位长老分别所在的8个部族搬迁到南方去,否则就会被视为已经投靠了炎族,成为由族的敌人。
姜由决定不再采用我所建议的“攻心为上”之策,全面转向征服作战,并派遣人到石头城来催促黎族各部出兵,同时其他姜氏各族也得到了宗族族长的命令。
唯一的例外来自骊山族,他们的长老已经全部放回,并向姜由表明了不会派遣战士参加对由族的作战。
我该怎么做?
就在这时,一队带着黍的由族人到了我的太昊城,要求交换盐。
但该走的总得走,留不住就是留不住。
几天后,梅梅比我显得还伤心一些,恋恋不舍地将骊琴送出城外,我则留在宗庙内办公,连门都没有出。
骊琴走之前两天,风余很八卦地为我打听回来一个消息。
骊山族的族人告诉他,自古以来,骊山族就是以女性为族长,男性为长老,但有点类似后世的“贞女崇拜”文化,骊山族的族长一生不能婚配,否则就是“殉祖”的下场。
我有点明白过来,为什么骊琴会成为骊山族的族长了。
以她的外观,在族内本来就是异类,也没有婚配的太大可能。
每一届的骊山族族长都是由长老会选出来的,一旦选定,终生不改。直到上一任族长死了,才选下任族族长。
在我所知道的这个世界里,这可能是目前唯一还留存着母系社会遗迹的族长制度了。
罢了,我苦笑了一下,连送别骊琴的机会都放弃了。
接下来的工作还很多,我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顾及这件事。
12月23日,我派遣了近300骑,由木驼带队,向斟戈氏送去了10吨粟种,500斤盐,以及部分陶器匠人、木匠、建筑技术人员,与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采用的是“移民”的方式派遣技术人员,所有的技术人员一去不再回来,所以都带上了家属。
斟戈氏的位置太重要了,整个大河西边和南边的部族要往东北方向的河北平原发展,都可以借斟戈氏所在的大山为跳板,太行山或吕梁山就在他们的北面,那里也是后世煤海的所在地,尽管现在还没有体现出太大的优势,但迟早会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因素。
加上已经有了斟戈氏和少量地姜氏部族在那里生息,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我给的粟种、太昊的农业技术、建筑技术以及工具生产技术。相信在不久就会有一个比较大地发展。
当然,我也不是无条件的支援,我让木驼带口信给斟戈原,所有的粟和盐。都要在下一年秋收后还给我,我会让人上门收取地。粟是归还原物,盐则要折算成粟。一斤盐折成20斤粟米,这500斤盐明年要折算成5吨粟米,相信这应该是斟戈原所能接受的价格。
另一面,在公孙氏遇到太昊匠人的遭遇让我开始反省这些年来对族人的安排。
原始人也好,后世人也罢,都有同样的亲情和家庭观念。只是在“公社”性质的部落文化没有全面转向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新阶段之前,族长对族人地安排有着几乎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是这种权力让我忽视了对太昊或大元技术人员的家庭照顾。轻易地一次次决定将太昊骑兵或匠人派遣到远离家人的地方去。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在这一次派遣匠人到斟戈氏去地时候,给了族人选择带还是不带家属的权力。
结果所有已经成家的族人都选择了带上家庭所有成员离开。
我开始检讨以前的错失,并立即开始纠正。从近的地方做起。在大河码头上的匠人们是第二批享受到家庭温暖的“外派劳务人员”剩下来地300余骑在数天内带着码头匠人们的家属赶到了码头建设工地上,我亲自带的队。
“族长!族长!”
由于提前就派遣了一个小队将消息带给匠人们,让他们作好接待家人的准备。当我们的大队还在远离码头近10里开外的地方,提前赶到那里等候的所有匠人们欢呼起来,争先恐后地拥向我们的骑兵队伍,从马背上牵下自己的亲人。
让这些族人和他们的亲人畅叙别情,只我特意到大河边察看水势。
现在地大河不复盛夏的威势恢复了如去年冬天般的孱弱,宽度仍在里许,却只有不到马膝深。
“族长。我们这地方可选对了,往下游一天的距离,就有一个大湖,可宽了,比我们这里夏天的水面还宽!”一位经常往返于码头和太昊城的运输骑兵对我说。
河中来来往往都是太昊的骑兵,负责盐和铜锭的运输,两岸的匠人们正紧张地建设基地,尽管现在的大河看起来很“温柔”但大家都知道,如果到了明年洪水期。照样又是浊浪活天的景象,这两岸的码头始终都是要派上用场的。
现在的码头已经初具一个城镇的规模,只是城墙用的是简化版的土坯墙,为了防雨,土坯墙顶上盖了瓦,看上去也只是起一道围墙的作用。这道墙现大已经圈起了河岸两边各一个边长约300米的正方形,***里大量建设的都是土坯房,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还没有开窑烧砖。匠人和经常往返于码头的骑兵一起,也不过就是700来人,现在的建设规模对他们来说,已经非常的大了。现在就是加上才来的近300名家属,也不过就近千人的样子,两个码头都还显得很宽松。
“族长,这两个码头叫什么名宇?”一名匠人过来问我。
呵呵!还真是忘了,这两个码头都还没有名字呢!
“这样啊,反正现在主要运的是铜和盐,就叫铜码头和盐码头吧!”
工业村那边距离太远,考虑到运送家属有很大的困难,我就没有采取跟两个码头相同的作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这一批骑兵没有随我返回太昊城,而是过大河继续向前,往工业村而去。
在我回到太昊城后,城中已经是一派繁忙,族人们已经在我的带动下,形成了“过年”的习惯,眼下正在为过年而准备。
但就在12月29日,大年前夕,一个极坏的消息从姜由那边传来。
派遣往骊山族的姜氏长老被由族人设伏击杀了!
同时派遣到由族去的黎族8名长老已经被由族扣起来,要求石头城中的这8位长老分别所在的8个部族搬迁到南方去,否则就会被视为已经投靠了炎族,成为由族的敌人。
姜由决定不再采用我所建议的“攻心为上”之策,全面转向征服作战,并派遣人到石头城来催促黎族各部出兵,同时其他姜氏各族也得到了宗族族长的命令。
唯一的例外来自骊山族,他们的长老已经全部放回,并向姜由表明了不会派遣战士参加对由族的作战。
我该怎么做?
就在这时,一队带着黍的由族人到了我的太昊城,要求交换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