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情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常耀宗文集最新章节!
以前在老院住着,老思谋着哪一天能搬出去住就好了。然而,当我们真离开老院,募地发现,我们总是在惦念着它,并时不时回去看看。原来,人与物之间也能产生很深的感情,只要日子久了。
曾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全家由半农转为非农户,当时还在乡里工作的父亲决定从镇上买房,供我们弟兄三人读书。父亲东挪西借凑足了6000元,从安全街买了一处院落,两间平房。于是,全家开始了由乡到镇的生活,彻底结束了无自家房的历史。想当年,父亲在乡下教书、当干事,住的都是公家房,走一个地方搬一次家,搬得我们几乎没家的感觉了。这一次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们心里皆大欢喜,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全家齐上阵,把屋里屋外收拾、打扫得妥妥当当、干干净净。平素,读书的,上班的,出出进进,感觉真好。偶尔,朋友来串串门、亲戚来办办事,谈论、说笑声不绝于耳,家罩上了一团祥和之气。
九十年代初,在父亲和大哥的操纵下,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家院南处又盖起二间平房。那年月,起房盖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大事,备料得几年,人工盖前前后后又得20来天,费钱不说还劳神。次年,我大哥、大嫂住进了新房,此后随着小侄女的降临,老院又迎来了一家新人,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欢乐和温馨。
几年后,父亲又将西邻的两间房买回,为再次盖房做准备。稍后,最初的两间房被推倒,代之而来的是四间砖瓦房。随之,我也搬进新房,拥有了三口之家。老院显得人气十足。你到他家,他到你家,走走串串,说长道短。特别是遇到什么重要事情,几家人随时可以面对面商量,酌情定夺。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不觉一年又一年。
在一个大院里住的好处,主要体现在逢年过节上。大年三十贴对子,摸浆糊的、拿对子的、站凳子的、看正歪的,各归其位,各管其事,倘大的院子六间房十三、四幅对联,不一会儿就贴完了,真是人多力量大呀。过年吃团圆饭,冷热菜、骨头、鸡鱼肉、饮料、白酒等等,应有尽有,三家人坐在一起吃,不知怎的,大家庭的丰盛美餐总觉得格外香。饭后,谈事业、话未来,一个个奋发进取心大着哩,家庭凝聚力也强着呢。午夜,接神。三家人一起站在院里,有响炮的、有看炮的、有欢呼的、有雀跃的,加之灯光、火光、人声、炮声,院里一派辞旧迎新、热闹非凡的场面。就这样,在老院,父母劳作把我们供出书;在老院,我们弟兄相继成家立业,在老院,我们的孩子陆续上学读书。老院以它的宽厚、仁慈、无私,承载着我们一家三代人的年年岁岁。
老院内有两棵果树,在周边算作“果树之王”令邻居们十分羡慕。春日,两棵果树开的小白花像两座山,成为院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风儿拂过,花香味飘溢四方,醉在人们的心里。夏日,果树枝繁叶茂绿意浓。在屋里学习久了,到院里看看果树,单是那绿、那结满树枝的小果子便令你忘了学习的倦意,整个人融入到那绿的帷幕中,不由窃喜,兴奋起来。秋日,硕果累累,令人垂延,前来串门的人摘着吃、左邻右舍分享吃,我们拿着送人吃,一蓝蓝、一袋袋,小果子惠及着大家伙儿。
老院有菜。春天,父亲在院里翻地、搂畦畦、浇地、点种,反正院大够他折腾的。看看种上的地,我们感觉像回到了久别的老家,面对农家小院、面对田地一样,亲切又温情脉脉。夏天,父亲戴着草帽,一担担挑水,一瓢瓢浇水、一畦畦拔草、一垄垄锄地,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又嫩又绿的油菜、韭菜、芹菜、圆菜、豆角、黄瓜、西红柿。往往,这种菜刚开始吃,那种菜已经长成了。三家人根本不用上街买菜,自产自销,没有农药,绝对无污染纯天然,经济实惠吃着又放心。唉,可惜呀,如今再想吃老院里的菜,都成了一种奢望,不可遇也不可求了。
院大有院大的用处。由于父亲爱动物,后来,他把老院分成前院、后院。前院种菜,后院养兔。这真叫种养结合,充分利用。父亲养兔成群了,足有七八十只。成效与付出等同。从给兔子搭窝、订做铁笼到散养,从小兔出生到定时打防疫针培养长大,从购买饮水器具到冷热均匀,父亲对兔可谓煞费苦心、关怀备至。尤其是夏季,每天大清早他去蔬菜队的菜地捡菜叶,下午到镇外野地拔草,用自行车一驮就是几袋,不能骑他推着车步行几里地走回来。然后将菜叶或草放到高处晒太阳,等到不干不湿再喂兔子。父亲爱兔养兔并非一味拘限在“自我”中,常常,他很大方地用兔肉来招待亲戚朋友。更多的时候,他卖掉兔补贴家用。在那段家境不富裕的日子里,父亲的兔子虽派不上大用场,但也细水长流地缓解了家庭经济之困。
哦,老院、老院的兔连同父亲一起成了我库存记忆中的一部分,定格永远。
时过境迁,从来没有哪一个地方像老院一样令我们长久地眷恋,就连小儿在他的作文搬家的感受里也感叹:“唉,还是老院好啊!”老院,确实来之不易,它是我父亲和大哥“打下的江山”追寻在老院生活的日子,它让我明白了家、绿色以及艰辛和幸福的含义。老院留住许多事,融进了我们全家的情
以前在老院住着,老思谋着哪一天能搬出去住就好了。然而,当我们真离开老院,募地发现,我们总是在惦念着它,并时不时回去看看。原来,人与物之间也能产生很深的感情,只要日子久了。
曾记得,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全家由半农转为非农户,当时还在乡里工作的父亲决定从镇上买房,供我们弟兄三人读书。父亲东挪西借凑足了6000元,从安全街买了一处院落,两间平房。于是,全家开始了由乡到镇的生活,彻底结束了无自家房的历史。想当年,父亲在乡下教书、当干事,住的都是公家房,走一个地方搬一次家,搬得我们几乎没家的感觉了。这一次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们心里皆大欢喜,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全家齐上阵,把屋里屋外收拾、打扫得妥妥当当、干干净净。平素,读书的,上班的,出出进进,感觉真好。偶尔,朋友来串串门、亲戚来办办事,谈论、说笑声不绝于耳,家罩上了一团祥和之气。
九十年代初,在父亲和大哥的操纵下,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家院南处又盖起二间平房。那年月,起房盖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大事,备料得几年,人工盖前前后后又得20来天,费钱不说还劳神。次年,我大哥、大嫂住进了新房,此后随着小侄女的降临,老院又迎来了一家新人,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欢乐和温馨。
几年后,父亲又将西邻的两间房买回,为再次盖房做准备。稍后,最初的两间房被推倒,代之而来的是四间砖瓦房。随之,我也搬进新房,拥有了三口之家。老院显得人气十足。你到他家,他到你家,走走串串,说长道短。特别是遇到什么重要事情,几家人随时可以面对面商量,酌情定夺。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不觉一年又一年。
在一个大院里住的好处,主要体现在逢年过节上。大年三十贴对子,摸浆糊的、拿对子的、站凳子的、看正歪的,各归其位,各管其事,倘大的院子六间房十三、四幅对联,不一会儿就贴完了,真是人多力量大呀。过年吃团圆饭,冷热菜、骨头、鸡鱼肉、饮料、白酒等等,应有尽有,三家人坐在一起吃,不知怎的,大家庭的丰盛美餐总觉得格外香。饭后,谈事业、话未来,一个个奋发进取心大着哩,家庭凝聚力也强着呢。午夜,接神。三家人一起站在院里,有响炮的、有看炮的、有欢呼的、有雀跃的,加之灯光、火光、人声、炮声,院里一派辞旧迎新、热闹非凡的场面。就这样,在老院,父母劳作把我们供出书;在老院,我们弟兄相继成家立业,在老院,我们的孩子陆续上学读书。老院以它的宽厚、仁慈、无私,承载着我们一家三代人的年年岁岁。
老院内有两棵果树,在周边算作“果树之王”令邻居们十分羡慕。春日,两棵果树开的小白花像两座山,成为院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风儿拂过,花香味飘溢四方,醉在人们的心里。夏日,果树枝繁叶茂绿意浓。在屋里学习久了,到院里看看果树,单是那绿、那结满树枝的小果子便令你忘了学习的倦意,整个人融入到那绿的帷幕中,不由窃喜,兴奋起来。秋日,硕果累累,令人垂延,前来串门的人摘着吃、左邻右舍分享吃,我们拿着送人吃,一蓝蓝、一袋袋,小果子惠及着大家伙儿。
老院有菜。春天,父亲在院里翻地、搂畦畦、浇地、点种,反正院大够他折腾的。看看种上的地,我们感觉像回到了久别的老家,面对农家小院、面对田地一样,亲切又温情脉脉。夏天,父亲戴着草帽,一担担挑水,一瓢瓢浇水、一畦畦拔草、一垄垄锄地,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又嫩又绿的油菜、韭菜、芹菜、圆菜、豆角、黄瓜、西红柿。往往,这种菜刚开始吃,那种菜已经长成了。三家人根本不用上街买菜,自产自销,没有农药,绝对无污染纯天然,经济实惠吃着又放心。唉,可惜呀,如今再想吃老院里的菜,都成了一种奢望,不可遇也不可求了。
院大有院大的用处。由于父亲爱动物,后来,他把老院分成前院、后院。前院种菜,后院养兔。这真叫种养结合,充分利用。父亲养兔成群了,足有七八十只。成效与付出等同。从给兔子搭窝、订做铁笼到散养,从小兔出生到定时打防疫针培养长大,从购买饮水器具到冷热均匀,父亲对兔可谓煞费苦心、关怀备至。尤其是夏季,每天大清早他去蔬菜队的菜地捡菜叶,下午到镇外野地拔草,用自行车一驮就是几袋,不能骑他推着车步行几里地走回来。然后将菜叶或草放到高处晒太阳,等到不干不湿再喂兔子。父亲爱兔养兔并非一味拘限在“自我”中,常常,他很大方地用兔肉来招待亲戚朋友。更多的时候,他卖掉兔补贴家用。在那段家境不富裕的日子里,父亲的兔子虽派不上大用场,但也细水长流地缓解了家庭经济之困。
哦,老院、老院的兔连同父亲一起成了我库存记忆中的一部分,定格永远。
时过境迁,从来没有哪一个地方像老院一样令我们长久地眷恋,就连小儿在他的作文搬家的感受里也感叹:“唉,还是老院好啊!”老院,确实来之不易,它是我父亲和大哥“打下的江山”追寻在老院生活的日子,它让我明白了家、绿色以及艰辛和幸福的含义。老院留住许多事,融进了我们全家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