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超凡入圣人文集最新章节!
在方大蓉光转制三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蓉光公司变化的见证人,我有许多的话想说
我于1990年7月从大学校园毕业之后,就豪情满怀地走进蓉光公司的前身——成都化工炭素总厂,当时正值青春年少之时,怀揣美好的梦想,满腔热忱地投身到当时尚未竣工的炭素二期工程的建设洪流之中,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勇往直前。我也曾看到过昔日“炭素厂”的辉煌,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的“国有体制”的限制“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当时那个年代的分配完全是以“工龄”论贡献的,只要将“工龄”熬上去了“收入”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这对当时正值“热情高涨”的大学毕业生们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那时有许多大学生就萌发了“另谋高就”的念头,纷纷离厂而去,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再到后来,工厂又经历了股份制改革的洗礼,但始终改不掉“国有企业”所打下的烙印,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仍然见不到任何起色,工厂依然不能按时发放最基本的“工资”甚至于企业为了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不得已向工人们“集资”度日子。那种干活拿不到钱,反而还要向厂里“交钱”的日子,真的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信。逼得多少技术人员,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谋求生计。那时的我,家中爱人下岗,孩子正嗷嗷待哺,全家人的生活来源还得依靠家居农村的父母亲和弟弟妹妹的救济才得以勉强度日呀!那时的我真可谓“牢骚满腹”也,那里还有什么心思去想工作的事情啊,连下一顿“饭”在哪里都没有得到解决,谈何工作热情啊!差一点就到了“流落街头”的地步了呀!
时光流逝,转眼间,时针已指向2002年年末,昔日的“国有企业”——成都化工炭素总厂,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不得不宣布破产。当时的人们,满脸充满恐惧感和失落感,好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单位”没有了“饭碗”没有了“工资”也没有了,身归何处不得而知。而留下来在厂里继续上班的职工也成天过着“提心吊胆”“忧心忡忡”的日子,生产和经营工作也是起起伏伏的。时间就这样来到2004年4—5月,中国北方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方大集团,向“蓉光公司”抛出了“绣球”当时人们的心中还是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疑惑”和“不解”因为大家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改革”:“股份制”和“破产”都救不了大家的“命”何况是“民营企业”呢?
在人们的“顾虑”和“彷徨”中,2004年6月2日“方大集团”正式入主“蓉光公司”了,人们从前的一切“疑惑”和“不解”都得到了“释疑”:方大集团的企业精神是“以人为本、诚信为先”经营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经营企业一定要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利、对职工有利”从关心员工的细微之处入手,处处为员工着想:按时发放每个月的“工资”、为职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大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工作中去;同时还花巨资改变厂容厂貌,美化亮化厂区环境,走进工厂犹如进入了“花园”使大家的身心得到了愉悦。人们的脸颊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愁眉苦容了,大家再也不为一日三餐而担忧了,脸上随时都荡漾着欢乐的笑容,仿佛每个人都年轻了许多,每个人都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现在大家所关心的不再是每个月的工资按时上帐没有,而是关心这个月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每个员工都成了企业的“主人翁”在过去也时常提起过“主人翁”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过“主人翁”的味道,只是口头上的口号而已,而现在却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实处。
我作为一名双腿有残疾的职工,亲眼目睹了发生在我身上的点点滴滴,无不发生由衷的感叹:若没有方大集团入主“蓉光公司”那么“蓉光公司”也许早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市场是不会同情弱者的,你不能适应市场,那么你就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我在这个厂工作也有十七年的时间了,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经历了几个阶段的风风雨雨,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一定会在我的档案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方便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查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方大这艘“炭素航母”的远航增光添彩。
回首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充满信心。作为蓉光公司历史上见证人之一,我相信:方大集团蓉光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方大蓉光转制三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蓉光公司变化的见证人,我有许多的话想说
我于1990年7月从大学校园毕业之后,就豪情满怀地走进蓉光公司的前身——成都化工炭素总厂,当时正值青春年少之时,怀揣美好的梦想,满腔热忱地投身到当时尚未竣工的炭素二期工程的建设洪流之中,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勇往直前。我也曾看到过昔日“炭素厂”的辉煌,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的“国有体制”的限制“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当时那个年代的分配完全是以“工龄”论贡献的,只要将“工龄”熬上去了“收入”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这对当时正值“热情高涨”的大学毕业生们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那时有许多大学生就萌发了“另谋高就”的念头,纷纷离厂而去,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再到后来,工厂又经历了股份制改革的洗礼,但始终改不掉“国有企业”所打下的烙印,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仍然见不到任何起色,工厂依然不能按时发放最基本的“工资”甚至于企业为了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不得已向工人们“集资”度日子。那种干活拿不到钱,反而还要向厂里“交钱”的日子,真的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信。逼得多少技术人员,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谋求生计。那时的我,家中爱人下岗,孩子正嗷嗷待哺,全家人的生活来源还得依靠家居农村的父母亲和弟弟妹妹的救济才得以勉强度日呀!那时的我真可谓“牢骚满腹”也,那里还有什么心思去想工作的事情啊,连下一顿“饭”在哪里都没有得到解决,谈何工作热情啊!差一点就到了“流落街头”的地步了呀!
时光流逝,转眼间,时针已指向2002年年末,昔日的“国有企业”——成都化工炭素总厂,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不得不宣布破产。当时的人们,满脸充满恐惧感和失落感,好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单位”没有了“饭碗”没有了“工资”也没有了,身归何处不得而知。而留下来在厂里继续上班的职工也成天过着“提心吊胆”“忧心忡忡”的日子,生产和经营工作也是起起伏伏的。时间就这样来到2004年4—5月,中国北方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方大集团,向“蓉光公司”抛出了“绣球”当时人们的心中还是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疑惑”和“不解”因为大家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改革”:“股份制”和“破产”都救不了大家的“命”何况是“民营企业”呢?
在人们的“顾虑”和“彷徨”中,2004年6月2日“方大集团”正式入主“蓉光公司”了,人们从前的一切“疑惑”和“不解”都得到了“释疑”:方大集团的企业精神是“以人为本、诚信为先”经营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经营企业一定要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利、对职工有利”从关心员工的细微之处入手,处处为员工着想:按时发放每个月的“工资”、为职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等,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大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经营工作中去;同时还花巨资改变厂容厂貌,美化亮化厂区环境,走进工厂犹如进入了“花园”使大家的身心得到了愉悦。人们的脸颊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愁眉苦容了,大家再也不为一日三餐而担忧了,脸上随时都荡漾着欢乐的笑容,仿佛每个人都年轻了许多,每个人都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现在大家所关心的不再是每个月的工资按时上帐没有,而是关心这个月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每个员工都成了企业的“主人翁”在过去也时常提起过“主人翁”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过“主人翁”的味道,只是口头上的口号而已,而现在却实实在在地落到了实处。
我作为一名双腿有残疾的职工,亲眼目睹了发生在我身上的点点滴滴,无不发生由衷的感叹:若没有方大集团入主“蓉光公司”那么“蓉光公司”也许早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市场是不会同情弱者的,你不能适应市场,那么你就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我在这个厂工作也有十七年的时间了,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经历了几个阶段的风风雨雨,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一定会在我的档案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方便领导和科技工作者的查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方大这艘“炭素航母”的远航增光添彩。
回首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充满信心。作为蓉光公司历史上见证人之一,我相信:方大集团蓉光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