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牛的故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墨坛文学 www.22mt.co,最快更新半空烟雨文集最新章节!
最近与朋友聊天,说起了农村的变化,倒想起一桩事,就是我与一头耕牛之间的事儿。对于牛,我们许多的文学家都曾描写和赞美过它,记得其中的一句最为有名:“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但是,要说真正地与牛生活在一块,饲养它,抚摸它,为它高兴,为它流泪的人是没有几个的。说到对牛的感情,还得数我们农村人,特别是喂过牛的放牛娃。我有时在家,漫步田埂上,看着夕阳下的原野,静悄悄的,已经没有牛了,然而举目四望,隐隐浮现的都是我的那头牛的身影,思着想着,眼睛竟潮湿了。我怎么就忘不掉那头牛呢?
“土地下放到户那阵儿”这是老人们常说的一句概括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时的话,一句话就几乎概括完了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惊天大事!
——当时,因为农村要搞土地承包责任制,我们村也开始组织社员开大会,分田分土分农具。我们社那时叫生产队,也忙乱起来,搞丈量的搞丈量,分东西的分东西,经常有为了得到好田好土或好东西而互相吵架的。我们生产队由于人多,就分成了五个组,分来分去,最后,我们组还分得了一头大耕牛。怎么办呢,要饲养还得出钱出力,农忙时一头牛又很打紧,确切不好分配的,听说别的生产队干脆把牛卖掉了。经过开会讨论,这头牛我们组共养,每家每户按人头割几天草,暂由组长黄长云家管理,也按人头收取一定的“牛钱”即饲养管理费。那时我叫黄长云为黄叔叔,他很会梨田和饲养牛。我爸也会。
土地一下放到户,好象地里的庄稼都很快长得好些起来。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家乡的景色,特别是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整个村庄都绿了:田里是一畦畦秧苗,土里是一行行包谷,坡上长满了野槐、夜关门、首乌藤、猫抓刺等等草木丛,举目一望,一片青青世界,但是,我由于有种种家务事要做,至少要割些猪草罢,总之无暇顾及这多景致了。
大概是两年后,爸爸把组上的牛接来我家饲养,毕竟,那几个“牛钱”也是一种收入!可以补贴家用,于是,爸爸要求小小的我也要学着饲养牛了。
我们这头牛,有很大的个儿,组里专门为它修了一个象样的房圈儿呢,在一个角落里,用牛鼻绳把它拴在石头眼上。我开始接近它,怯怯地,但也不是很怕,以前黄叔叔饲养它时,我在旁边递过草,站得远远地,很久的注视过它。我要接近它,它还是会欺生,乘人不备,用尾巴狠扫你一下,或者左右不停地摆动着身子。我爸可不怕,将新鲜的草很自然地丢到它头边的草槽里。这时牛叫了,哞哞的几声,像是在讨主人欢心。牛吃草一次可多了,五六十斤不费力,还得加上两把干谷草慢慢地嚼。通常牛还得喝水,我以前不很清楚,直到看见爸爸牵它到水边喝水。牛喝足了水,才慢慢地踱回来。
学喂牛也不是很困难的事,不几天就行了,我也开始不怕它,还常常抚摸它——其实它很老实——也抠它身上糊的干屎块。以后放了学,从学校一路小跑,不一会儿就到了家,放下书包,就去喂牛。牛跟人一样,我们让它每天也吃三顿,吃过之后,就由我牵着它到水边去喝水。从此,竟然成了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总有人在招呼我:“嘿,又来给牛喝水啊!”
牛吃的草组里每家人都有份,挨着来,有的人家不自觉,有时总忘了割草,我得去催他们,实在感到牛不够吃时,还得自己割几把添上。最有趣的是每逢星期天,我不用读书,几个邻里的小伙伴们就跟着我去放牛,这是大人许可的。走在山坡上,避着庄稼,让牛信步吃草,却要我牵着长长的牛鼻绳不敢丢,怕它吃庄稼而遭人责骂,只好看着伙伴们前呼后拥地乱蹦,折一些桑树条胡闹。不过我总有办法让他们不离我左右,我会编故事,乱七八糟的,他们竟也认真听。牛害怕小孩子们拿着桑树条,可小孩子们也不敢去惹它,竟也有胆大的,提议骑上牛背,但总不成功,怕摔着,也怕被大人们看见
寒假时,我便有更多的时间帮爸爸做一些家务,割草,喂牛。天气冷,人们都加了衣裳,牛却不似先前那样好过,已经没有好的草给它吃,老草根它照样吃得香,就光是干谷草也行。田边的水却不能喝了,太冰,于是,大人叫我烧了热水,由我和弟弟抬去它喝。最冷时,我们还煮稀饭,和着老南瓜与萝卜,让它也享受一下。牛是更愿意看见我们了,弟弟也不怕它,也会去摸它的两只角和耳朵。我们的小手冷冷的,摸它的时候它也要抖一下,不时抬起头来看看我们
春耕的季节到了,冷冰冰的田水还直浸骨头,牛就被牵出去犁田。这还不算什么,最可怜的是在红五月时“抢季节”牛要连续天天犁田,累得才够呛。红五月是农村中最忙的季节,又栽种稻秧,又要收割小麦,还要育包谷秧和其它庄稼。通常冬水田的秧苗已经栽种完了,同时收完了小麦和油菜籽,就得等雨水或抽水到干田里。俗语说“小满不满(指田里的水),芒种不管(指到季节无法栽秧,无事做)”
家乡的干田是一些大小不一的梯田,大春照样种水稻,等老天爷下了雨或抽了水,牛就立刻派上用场。组里的田都是由我爸爸和黄叔叔轮换着犁,有时还要安排夜班,人歇气但是不让牛歇气,连牛吃草都在田边。
牛犁田时可以慢慢地走,毕竟犁田是需要很大的气力,但得防着主人手里的长桑条是不是真的打下来,却也不敢偷懒。
有一次,一些干田好久都没有蓄起足够的水,人们心里可着急死了。恰巧一天半夜里就下起了很大的雷阵雨来,爸爸把迷迷糊糊的我叫醒,说是给他去借蓑衣,他要去犁田。我起了床,踏着夜色,借了蓑衣来到了田边,那里已有很多人影。爸爸一身早湿透了,接过蓑衣,又吩咐我回家煮稀饭给牛送来。经过一番折腾,我打着哈欠,痴痴地看着牛犁田
连续不断地犁田,牛怕是累得筋皮力尽了,但也不负众望,总算是全部的干田都栽上了秧苗。牛却不一定闲着,还要出工,给别的生产队犁田,为组里捞取一点出工费。等到确无田可犁了,才回家休息。“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这时,农村可又是一片绿油油的最为美丽的风景了
一直到我小学毕业,牛还是我们在饲养,多少事都记不得了,只有一次,惊险万分:夏季,大热天,等到夕阳欲西下时,我和弟弟去给牛洗澡,即大人们说的给牛“滚水”在池塘里,是小伙伴们的乐园,我们系好牛,就在池塘里打水仗、抹泥巴,给牛打蚊子,不亦乐乎。然而,玩得正起劲时,忽然听得岸上有人在大声惊呼:“哇、哇、哇!”原来,池塘里滚水的牛有四五头之多,虽各自有人看守,却有一头大公牛,竟然使它挣脱了绳索,向我们的牛游过来“打驾”!并“打”到了池塘中央最深处!那头牛的主人是一个中年人,和许多人一起吆喝了很久,也没能使它们分开,天却已黑了。我和弟弟都很着急,我更吓得大哭起来。后来,终于有几个会游泳的大人,费了很大的劲,才将牛牵回到池塘边
曾几何时,牛被黄叔叔家“承包”了。但我非常惦记它,有时候放学回来,也会去看看它,牛却总能认得我,看见我时,哞哞地叫,很亲热的样子。
及至后来,终于要和牛说再见了。有一次,我听见爸爸、黄叔叔和老赵他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头牛老了,犁田犁不动了”我想,如果牛老了可该怎么办啊,会不会老死?我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悲哀。
那天,我正准备出门去挑水,忽然听见有牛蹄走路的声音,一看,原来是黄叔叔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在说话,牛却是被陌生人牵着。老牛抬起头看见了我“哞”地叫了一声,凝视我很久,陌生人用力牵着它,它走着走着却回头再看看我,终于,它转头去了。我明白,牛要被牵去宰杀掉。我挑着水桶,默默地跟在它后面,不知为什么,眼睛被泪水模糊了
如今,我的家乡已变了样,变得越来越美丽,而且,人们也没有先前那么多的劳作,水田都改成了一陂连一陂的鱼塘,干田呢,也种上了花木,村子里不再有牛耕图。然而,我却怎么也忘不掉当年我曾饲养过的那头牛,真的,那头牛。
2001年7月撰稿,有改动
最近与朋友聊天,说起了农村的变化,倒想起一桩事,就是我与一头耕牛之间的事儿。对于牛,我们许多的文学家都曾描写和赞美过它,记得其中的一句最为有名:“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但是,要说真正地与牛生活在一块,饲养它,抚摸它,为它高兴,为它流泪的人是没有几个的。说到对牛的感情,还得数我们农村人,特别是喂过牛的放牛娃。我有时在家,漫步田埂上,看着夕阳下的原野,静悄悄的,已经没有牛了,然而举目四望,隐隐浮现的都是我的那头牛的身影,思着想着,眼睛竟潮湿了。我怎么就忘不掉那头牛呢?
“土地下放到户那阵儿”这是老人们常说的一句概括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时的话,一句话就几乎概括完了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惊天大事!
——当时,因为农村要搞土地承包责任制,我们村也开始组织社员开大会,分田分土分农具。我们社那时叫生产队,也忙乱起来,搞丈量的搞丈量,分东西的分东西,经常有为了得到好田好土或好东西而互相吵架的。我们生产队由于人多,就分成了五个组,分来分去,最后,我们组还分得了一头大耕牛。怎么办呢,要饲养还得出钱出力,农忙时一头牛又很打紧,确切不好分配的,听说别的生产队干脆把牛卖掉了。经过开会讨论,这头牛我们组共养,每家每户按人头割几天草,暂由组长黄长云家管理,也按人头收取一定的“牛钱”即饲养管理费。那时我叫黄长云为黄叔叔,他很会梨田和饲养牛。我爸也会。
土地一下放到户,好象地里的庄稼都很快长得好些起来。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家乡的景色,特别是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整个村庄都绿了:田里是一畦畦秧苗,土里是一行行包谷,坡上长满了野槐、夜关门、首乌藤、猫抓刺等等草木丛,举目一望,一片青青世界,但是,我由于有种种家务事要做,至少要割些猪草罢,总之无暇顾及这多景致了。
大概是两年后,爸爸把组上的牛接来我家饲养,毕竟,那几个“牛钱”也是一种收入!可以补贴家用,于是,爸爸要求小小的我也要学着饲养牛了。
我们这头牛,有很大的个儿,组里专门为它修了一个象样的房圈儿呢,在一个角落里,用牛鼻绳把它拴在石头眼上。我开始接近它,怯怯地,但也不是很怕,以前黄叔叔饲养它时,我在旁边递过草,站得远远地,很久的注视过它。我要接近它,它还是会欺生,乘人不备,用尾巴狠扫你一下,或者左右不停地摆动着身子。我爸可不怕,将新鲜的草很自然地丢到它头边的草槽里。这时牛叫了,哞哞的几声,像是在讨主人欢心。牛吃草一次可多了,五六十斤不费力,还得加上两把干谷草慢慢地嚼。通常牛还得喝水,我以前不很清楚,直到看见爸爸牵它到水边喝水。牛喝足了水,才慢慢地踱回来。
学喂牛也不是很困难的事,不几天就行了,我也开始不怕它,还常常抚摸它——其实它很老实——也抠它身上糊的干屎块。以后放了学,从学校一路小跑,不一会儿就到了家,放下书包,就去喂牛。牛跟人一样,我们让它每天也吃三顿,吃过之后,就由我牵着它到水边去喝水。从此,竟然成了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总有人在招呼我:“嘿,又来给牛喝水啊!”
牛吃的草组里每家人都有份,挨着来,有的人家不自觉,有时总忘了割草,我得去催他们,实在感到牛不够吃时,还得自己割几把添上。最有趣的是每逢星期天,我不用读书,几个邻里的小伙伴们就跟着我去放牛,这是大人许可的。走在山坡上,避着庄稼,让牛信步吃草,却要我牵着长长的牛鼻绳不敢丢,怕它吃庄稼而遭人责骂,只好看着伙伴们前呼后拥地乱蹦,折一些桑树条胡闹。不过我总有办法让他们不离我左右,我会编故事,乱七八糟的,他们竟也认真听。牛害怕小孩子们拿着桑树条,可小孩子们也不敢去惹它,竟也有胆大的,提议骑上牛背,但总不成功,怕摔着,也怕被大人们看见
寒假时,我便有更多的时间帮爸爸做一些家务,割草,喂牛。天气冷,人们都加了衣裳,牛却不似先前那样好过,已经没有好的草给它吃,老草根它照样吃得香,就光是干谷草也行。田边的水却不能喝了,太冰,于是,大人叫我烧了热水,由我和弟弟抬去它喝。最冷时,我们还煮稀饭,和着老南瓜与萝卜,让它也享受一下。牛是更愿意看见我们了,弟弟也不怕它,也会去摸它的两只角和耳朵。我们的小手冷冷的,摸它的时候它也要抖一下,不时抬起头来看看我们
春耕的季节到了,冷冰冰的田水还直浸骨头,牛就被牵出去犁田。这还不算什么,最可怜的是在红五月时“抢季节”牛要连续天天犁田,累得才够呛。红五月是农村中最忙的季节,又栽种稻秧,又要收割小麦,还要育包谷秧和其它庄稼。通常冬水田的秧苗已经栽种完了,同时收完了小麦和油菜籽,就得等雨水或抽水到干田里。俗语说“小满不满(指田里的水),芒种不管(指到季节无法栽秧,无事做)”
家乡的干田是一些大小不一的梯田,大春照样种水稻,等老天爷下了雨或抽了水,牛就立刻派上用场。组里的田都是由我爸爸和黄叔叔轮换着犁,有时还要安排夜班,人歇气但是不让牛歇气,连牛吃草都在田边。
牛犁田时可以慢慢地走,毕竟犁田是需要很大的气力,但得防着主人手里的长桑条是不是真的打下来,却也不敢偷懒。
有一次,一些干田好久都没有蓄起足够的水,人们心里可着急死了。恰巧一天半夜里就下起了很大的雷阵雨来,爸爸把迷迷糊糊的我叫醒,说是给他去借蓑衣,他要去犁田。我起了床,踏着夜色,借了蓑衣来到了田边,那里已有很多人影。爸爸一身早湿透了,接过蓑衣,又吩咐我回家煮稀饭给牛送来。经过一番折腾,我打着哈欠,痴痴地看着牛犁田
连续不断地犁田,牛怕是累得筋皮力尽了,但也不负众望,总算是全部的干田都栽上了秧苗。牛却不一定闲着,还要出工,给别的生产队犁田,为组里捞取一点出工费。等到确无田可犁了,才回家休息。“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这时,农村可又是一片绿油油的最为美丽的风景了
一直到我小学毕业,牛还是我们在饲养,多少事都记不得了,只有一次,惊险万分:夏季,大热天,等到夕阳欲西下时,我和弟弟去给牛洗澡,即大人们说的给牛“滚水”在池塘里,是小伙伴们的乐园,我们系好牛,就在池塘里打水仗、抹泥巴,给牛打蚊子,不亦乐乎。然而,玩得正起劲时,忽然听得岸上有人在大声惊呼:“哇、哇、哇!”原来,池塘里滚水的牛有四五头之多,虽各自有人看守,却有一头大公牛,竟然使它挣脱了绳索,向我们的牛游过来“打驾”!并“打”到了池塘中央最深处!那头牛的主人是一个中年人,和许多人一起吆喝了很久,也没能使它们分开,天却已黑了。我和弟弟都很着急,我更吓得大哭起来。后来,终于有几个会游泳的大人,费了很大的劲,才将牛牵回到池塘边
曾几何时,牛被黄叔叔家“承包”了。但我非常惦记它,有时候放学回来,也会去看看它,牛却总能认得我,看见我时,哞哞地叫,很亲热的样子。
及至后来,终于要和牛说再见了。有一次,我听见爸爸、黄叔叔和老赵他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头牛老了,犁田犁不动了”我想,如果牛老了可该怎么办啊,会不会老死?我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悲哀。
那天,我正准备出门去挑水,忽然听见有牛蹄走路的声音,一看,原来是黄叔叔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在说话,牛却是被陌生人牵着。老牛抬起头看见了我“哞”地叫了一声,凝视我很久,陌生人用力牵着它,它走着走着却回头再看看我,终于,它转头去了。我明白,牛要被牵去宰杀掉。我挑着水桶,默默地跟在它后面,不知为什么,眼睛被泪水模糊了
如今,我的家乡已变了样,变得越来越美丽,而且,人们也没有先前那么多的劳作,水田都改成了一陂连一陂的鱼塘,干田呢,也种上了花木,村子里不再有牛耕图。然而,我却怎么也忘不掉当年我曾饲养过的那头牛,真的,那头牛。
2001年7月撰稿,有改动